清晨的新光路街道保利温泉羊城西饼店路段,农户们正码放着带露水的蔬菜;新创路街道新创路的黄色标线摊位前,摊主们麻利地整理着新鲜蔬果;龙广路街道振华园区里,摊贩们的吆喝声透着生活的热闹……这些曾因占道经营与执法队员“打游击”的摊主,如今有了安稳的经营阵地。“以前躲躲藏藏,现在踏实经营,一早上就能卖完两筐菜。”摊主张大姐的安心,源于乌当区新添城区8个临时便民摊区的设立。
![]()
作为贵阳市民生工程的重要实践,乌当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牵头在新添城区规划8个临时摊区(5个一类农产摊区、2个二类小区摊区、1个三类夜市摊区),总计985个摊位的规模,为千余人提供了摆摊就业机会,实现了“农民增收、市民便利、城市有序”的多赢格局。
科学规划:方寸摊位里的民生温度
![]()
摊区设置暗藏巧思。一类摊区聚焦农产直销,新创路、白岩路等点位从早7点至17点开放,保利温泉路等点位错峰经营,既避开交通高峰,又保障上班族买菜需求;二类摊区扎根振华园区、幸福里小区,延长至晚8点的经营时间,让居民下楼就能买到新鲜果蔬;三类夜市摊区落户三产区,从傍晚6点至凌晨2点的烟火气,成为年轻人打卡地。
共治机制:多部门编织规范之网
为确保临时便民摊区规范有序运行,乌当区建立了联动工作机制和信息共享工作机制。由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牵头,联合各街道办事处、市场监管局、贵阳市交管局乌当分局、公安、物业管理公司等部门,明确职责,齐抓共管。在日常管理中,加强对摊位的巡查,重点检查是否遵守经营时间、保持摊位卫生、存在违规经营等行为,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和引导。
![]()
临时便民摊区的设立,给乌当区带来了诸多积极变化。一方面,流动摊贩得到有效安置,辖区内占道经营、乱摆乱卖现象明显减少,市容秩序焕然一新。另一方面,方便了居民生活,居民在家门口就能购买到新鲜的果蔬和生活用品,实现了居民买菜更“自由”,村民卖菜更“方便”的“共赢”局面。此外,临时摊区的合理设置避免了摊贩在交通要道、路口等区域摆摊,有效缓解了交通拥堵问题,保障了市民出行安全,市民对市容环境、交通秩序等方面的满意度明显提升。
乌当区临时便民摊区的设立,是城市治理更加精细化、人性化的具体体现,既显管理智慧更显民生温度。未来,乌当区将继续完善临时摊区的管理制度和服务,根据居民需求和实际情况动态调整,让这座城市的温度,藏在每个摊位的烟火里,写在居民满意的笑容中。
来源:乌当区融媒体中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