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13岁孩子海外再出悲剧,寄宿家庭是场「豪赌」

0
分享至

作者:熊靓

本文来源:公众号“谷雨星球”ID:guyujihua2021

今天早上被朋友圈里的一条消息惊到了:澳洲发生了一起令人心碎的命案,两个来自中国的初中女生,一个13岁,一个14岁,刚刚通过交换生项目到澳大利亚不到十天,就在寄宿家庭里发生了致命冲突。

事情发生在澳洲新州纽卡斯尔郊区的一个寄宿家庭里,14岁女孩胸口被刺伤致死,涉嫌刺伤她的是同住的另一位13岁中国女孩。两人此前并不认识,被交换项目安排住进同一个寄宿家庭。


短短八天时间,悲剧就这样发生了。一个孩子没能撑过那个深夜,另一个孩子的人生也彻底毁了。目前,13岁的女孩已被正式以谋杀罪起诉并拒绝保释。

孩子在海外独立生活,我们当然不希望发生这样的极端悲剧。但毕竟寄宿家庭的「代理家长」不是亲爸亲妈,养育的责任和监督的责任很难界定。除了我们担心的风险,更有文化冲突、价值观差异、沟通障碍等深层问题。

作为一个把女儿高中送出国,目前顺利上岸的妈妈,我太知道寄宿家庭对我们这些海外留学家庭意味着什么了。

那是我们把孩子托付给陌生人的一次豪赌。



宿家庭:被美化的「临时港湾」

对于很多小留学的家长来说,把孩子送到寄宿家庭是一种常规操作。可交给了寄宿家庭,家长就能放心吗?

「当然不放心啦!我现在是谈寄宿家庭就色变的状态。」 我的朋友小葳妈妈一说起寄宿家庭,就忍不住要吐槽。

小葳是十三岁来加拿大留学的,之前因为参加过加拿大的游学营而爱上了这里的氛围。当时女儿坚持要来加拿大读书,无法放下工作来陪读的小葳妈妈只能把小葳托付给寄宿家庭。


最开始,小葳妈是非常信任寄宿家庭的。她认为,寄宿制在北美和欧洲都发展了几十年,还有严格的法律规范了寄宿家庭「家长」的行为,小葳虽然小,如果每天都跟她视频,保持沟通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女儿留学加拿大两年,换了四个寄宿家庭。第一家还是通过教育局的官方渠道找到的,就是在这里,小葳竟跟着「寄宿妈妈」学会了抽电子烟。

还有一家更奇葩,这家人是有两副面孔的双面人。住家女儿经常带着小葳夜不归宿,不是去玩密室逃脱就是躲在朋友家的地下室吸大麻。而且也不与小葳妈妈沟通,直到她一直联系不上孩子,在逼问下才说出真相。


这些听起来那么不真实,却都是 小葳妈的真实遭遇。 「这两年我尽在操心找寄宿家庭了,通过教育局找、在小红书上发帖找、请熟悉的朋友帮忙找。」

几次小葳惹出的麻烦都跟寄宿家庭有关之后,小葳妈感叹:寄宿家庭不靠谱的太多了!在那个家里,能够让孩子吃饱,人身确保安全就已经是天大的「恩赐」了。

经过几年,她发现不靠谱的寄宿家庭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只拿钱不管孩子。这种家庭一般入住之后会和孩子达成「默契」,只要按时缴费,无论是夜不归宿还是通宵打游戏根本不管,还会和孩子一起欺骗在国内的家长。

第二,利用孩子的无知进行非法交易。小葳的第三个寄宿家庭,明知道自己的女儿未成年还在她面前抽大麻,竟然还会让小葳拿钱去帮忙买大麻,这不是害孩子吗!


知人之面不知心,这几个寄宿家庭都是拿着加拿大政府评定的良好信用放在小葳妈面前的,都说自己是爱孩子,受过高等教育的新移民。

现在再看这些相关证明,小葳妈真不敢信了。

目前小葳入住了第四家寄宿家庭,家长是一个刚到加拿大陪女儿读书的妈妈。虽然这位妈妈的厨艺一般,对加拿大也不太了解,很少带着小葳出门玩。但也是目前为止,小葳妈感到最放心的。

小葳妈说:「住寄宿家庭就是高风险留学,我现在也只能一到寒暑假就赶紧把小葳接回国,尽量少在加拿大待着。」




孩子在海外,托付并不是甩手


像我和小葳妈这种家长,都是孩子在外,我们在家忐忑不安型的。而我的前同事老陈,却是一个把儿子送到英国读私校就不管了的爸爸。

每周一次的报平安,每个月一次寄生活费,每个学期一次订机票回国,这是老陈仅有的和儿子联系的时候。

我记得老陈在把儿子送出国之前,就跟我说:「我不像你们这些妈妈太宠溺孩子,生怕孩子吃苦受罪。好一点儿的孩子最后成为妈宝,差一点的就开始乱花钱,炫富、吸毒。我才不像你们,我把孩子交给学校,让老师严管!」


■香港无线电视台曾制作纪录片,记录中学生在伊顿公学的生活

老陈也是说到做到,自己跑了两次英国,亲自探校、亲自和校长见面,终于给儿子选了一家以严格管理著称的私校。

据说,这所学校的前身是少年军校,很多老师都是从少年军校转过来的,也延续了不少军事化管理的风格。

我也结结实实吐槽了他两年,见到朋友我就说他把儿子送到英国当「雾都孤儿」,白天在学校里钉皮鞋,晚上躲在宿舍里喝稀饭。以后你们谁要是去英国,说不定在街上看到的流浪汉就是老陈的儿子。

这些话老陈根本不会听,他自己不仅不怎么联系儿子,也不允许他老婆联系儿子。他说,他坚持要儿子在最严厉的私校里成长成为一名顶天立地「英国式」的精英。


依照我不成熟狭隘的片面观察,在英国,不可能有老师人盯人的管理,这种一违反人权,二更是增加学校的运营成本。所谓「军事化」,都是私立学校迎合家长的需求,为吸引招生而寻找的话术罢了。

但是面对老陈那斩钉截铁,不容分说的热情,这些话我也只能咽在肚子里。

把儿子送出去之后的第三年,老陈联系我,一开口就说:「你有没有熟悉的处理境外官司的律师,我要告我儿子的监护人。」


原来老陈看到新闻之后才得知,监护人因为聚众赌博被抓。而学校的老师告诉他,儿子有可能也参与其中,学校马上要求他的儿子停学。

「英国式」的精英没养成,反倒成了「英国式」的小混混。老陈承认,他确实在教育上跑偏了,不得不认栽——花大价钱请来的监护人,没有监督的情况下,只是假条、翘课申请的签字人。

想当甩手掌柜,把教育责任转到他人身上,一定也会承担推卸的后果。

老陈后来跟我说「这次还算运气好,没有拿到我儿子参与赌博的证据,不然前途就戛然而止了。现在,我是每天都跟我儿子视频通话,哪怕他很烦我也要坚持。」


■最近很火的英剧《少年混沌时》反映了青少年的复杂迷茫和不确定性


爱的距离学:重新定义陪伴

小留学生远在海外,家长该如何进行远程管理呢?

经过多年的实战经验,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学会爱的「距离学」。

我朋友李妈刚开始跟在英国的儿子视频时,每次都是「审问三连击」:今天学了什么?作业做了吗?有没有好好吃饭?结果儿子越来越不愿意接她电话,后来干脆谎称手机坏了。

李妈急得不行,找我哭诉:「我这是关心他啊,怎么他还躲着我?」我说:你这不是关心,这是远程监控。


我当然也十分理解她。我女儿与我海外相隔的时间里,也经历了一个从「查岗」到「聊天」的转变过程。

以前我总是问今天上课认真听了吗、数学作业做完了吗,现在我们更多是分享彼此的生活:我今天看了你推荐的那部韩剧男主角确实很帅,你昨天发的雪景照片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在北京的冬天。

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来尊重,而不是远程控制的对象。李妈后来学会了这套「新话术」,开始跟儿子分享工作趣事,讨论最近看的电影,甚至征求儿子对她新发型的意见。结果儿子反而主动分享更多学校的事情。


建立跨时区的情感仪式感同样重要。我和女儿会建立了一些 专属时刻 :比如每天北京时间晚上9点,我都会发去我的 早安问候;每周三的我们会开一个 「 吐槽小会 」 ,说说彼此生活中的恼人事件, 像闺蜜一样 「蛐蛐别人 」 。

我俩都喜欢时尚,爱买衣服。每个月我们还会一起「云逛街」,在各种电商平台找寻看上的东西哪里还能更划算。

虽然我们隔着大洋,隔着时差,但事实证明,这种固定时间的陪伴是可以做到的。

不过,有时候也会因为时差而错过某些沟通的关键时刻

我女儿刚出国时,有次因为室友矛盾很沮丧,深夜给我发了很长的语音。等我醒来听到时已经是12小时后,我立刻打电话过去想安慰她。

结果她说:「妈,我昨天确实很难过,但今天已经解决了,你现在的安慰有点晚了。」


那一刻我为没有帮到女儿而感到惆怅,但听到她解决了的时候,我忽然意识到,延迟陪伴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孩子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安慰她,鼓励她,这种云拥抱的支持虽迟但到——有时候孩子需要的不是建议,就是一个拥抱。

除了平时的远程支持,我也开始教女儿一些情绪管理的小技巧:比如写情绪日记、深呼吸冥想、建立当地社交圈。

著名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曾说:孩子必须学会生活在自己的时代,而不是他们父母的过去。


我们也要让亲子关系正从「保护型赋能型转变。

我们把孩子送到远方,是为了培养他们独立面对世界的能力,但独立不等于孤立,自由不意味着放任。澳洲的悲剧提醒我们,任何寄宿家庭和监护人都无法替代父母的核心作用。

最好的教育,从来都不是简单的放手,而是适时的抓紧与适度的松开。


本文授权转载自“谷雨星球”邀你一起做内卷下的教育长期主义者

最好的赞赏,就是“在看”和分享,让生活更有温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开头一句军儿数月涨粉几十万,阴阳小米雷军成了起号新赛道……

开头一句军儿数月涨粉几十万,阴阳小米雷军成了起号新赛道……

柴狗夫斯基
2025-11-20 10:56:47
针对高市早苗涉台错误言行,赖清德妄称中国对日本进行“复合式攻击”,国台办:“倚外谋独”必遭迎头痛击

针对高市早苗涉台错误言行,赖清德妄称中国对日本进行“复合式攻击”,国台办:“倚外谋独”必遭迎头痛击

政知新媒体
2025-11-19 11:17:44
中国高校的自由主义风气,不光是哪个人的问题

中国高校的自由主义风气,不光是哪个人的问题

新潮沉思录
2025-11-18 20:55:24
段奕宏说得没错,不拍戏就消失的廖凡,早已在另一个圈子红得发紫

段奕宏说得没错,不拍戏就消失的廖凡,早已在另一个圈子红得发紫

伴史缘
2025-11-04 18:04:39
眉头紧锁难破局!日本高官抵京,中方明确:不与高市早苗会晤

眉头紧锁难破局!日本高官抵京,中方明确:不与高市早苗会晤

猫眼观史
2025-11-19 15:02:37
母亲回应炫耀孩子招杀身之祸:从没炫耀!

母亲回应炫耀孩子招杀身之祸:从没炫耀!

看看新闻Knews
2025-11-19 14:32:02
毛新宇少将担任副部长!妻子刘滨担任扇子协会会长

毛新宇少将担任副部长!妻子刘滨担任扇子协会会长

李昕言温度空间
2025-11-09 14:50:17
一路走好!中国富商郭台铭母亲不幸离世,曾支持儿子娶小24岁娇妻

一路走好!中国富商郭台铭母亲不幸离世,曾支持儿子娶小24岁娇妻

甜柠聊史
2025-11-07 23:29:27
丁克15年遭婆婆催生,41岁生下“矮小症”女儿,王小骞如今怎样了

丁克15年遭婆婆催生,41岁生下“矮小症”女儿,王小骞如今怎样了

大鱼简科
2025-11-17 14:14:09
不欢迎中国人的5个国家,不待见写在脸上,中国游客仍蜂拥而至

不欢迎中国人的5个国家,不待见写在脸上,中国游客仍蜂拥而至

boss外传
2025-11-19 13:15:03
王欣瑜一日双败让广东全运会网球38年冠军荒继续,网友称意料之中

王欣瑜一日双败让广东全运会网球38年冠军荒继续,网友称意料之中

网球之家
2025-11-20 13:04:11
日本最新系列民调:93.5%支持高市言论,但仅33%支持武力介入台海

日本最新系列民调:93.5%支持高市言论,但仅33%支持武力介入台海

阿龙聊军事
2025-11-19 16:35:20
川西游客车钥匙被叼走, 村民用铁丝勾 磁铁吸, 掏洞4个多小时挖出

川西游客车钥匙被叼走, 村民用铁丝勾 磁铁吸, 掏洞4个多小时挖出

万象硬核本尊
2025-11-18 21:04:52
“除了畜牧局不进学校,所有部门都来过”

“除了畜牧局不进学校,所有部门都来过”

观察者网
2025-11-18 09:11:15
神仙打架!5款豪华旗舰大六座SUV大乱斗:谁才是终极豪华王者?

神仙打架!5款豪华旗舰大六座SUV大乱斗:谁才是终极豪华王者?

艾米手工作品
2025-11-19 00:48:07
41款进口药退出中国

41款进口药退出中国

临药网
2025-11-19 16:10:30
钱再多有什么用?从主持人到“精神病”,48岁李维嘉现状令人唏嘘

钱再多有什么用?从主持人到“精神病”,48岁李维嘉现状令人唏嘘

山河月明史
2025-09-27 10:10:56
湖南猎豹汽车破产后一千多吨的车型模具拍卖,260万成交

湖南猎豹汽车破产后一千多吨的车型模具拍卖,260万成交

天天话事
2025-11-20 08:27:01
沈伯洋窜德不到24小时,中方宣布德财长访华,中德是该好好谈谈了

沈伯洋窜德不到24小时,中方宣布德财长访华,中德是该好好谈谈了

历史求知所
2025-11-19 15:05:03
马筱梅怀双胞胎!大S儿女失去财产继承权,忙隔空示爱夺回汪小菲

马筱梅怀双胞胎!大S儿女失去财产继承权,忙隔空示爱夺回汪小菲

八星人
2025-11-19 14:38:50
2025-11-20 18:08:49
盖娅Uni心理学
盖娅Uni心理学
关照自我与成长泛心理学
2865文章数 176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教育要闻

英语听力的压迫感!

头条要闻

"最美光二代"高海纯即将大婚 新郎是霸王茶姬创始人

头条要闻

"最美光二代"高海纯即将大婚 新郎是霸王茶姬创始人

体育要闻

Faker,何以成为Faker

娱乐要闻

胡彦斌易梦玲恋情曝光,相差16岁

财经要闻

霸王茶姬创始人将与“光伏女神”结婚

科技要闻

英伟达单季狂揽570亿美元,手握5000亿订单

汽车要闻

换购价15.98万起 广汽丰田全新威兰达上市

态度原创

健康
家居
数码
教育
军事航空

警惕超声报告这六大"坑"

家居要闻

黑白极简 慵懒通透空间

数码要闻

王自如:AI眼镜无法取代手机 它仅仅是手机的延伸

教育要闻

近日代表性问题汇总(一):期中考篇

军事要闻

日本称已向美国出口爱国者导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