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侄文稿》是颜真卿的代表作之一,此作被誉为是“天下第二行书”,仅在王羲之的《兰亭序》之后,此帖是他写的一篇祀文,内容是追祭他的侄子颜季明。《祭侄文稿》它不仅仅是一件书法作品,更是一首悲壮的英雄赞歌。
颜真卿《祭侄文》微电影|注:视频引自网络,侵删
事件的起因发生在天宝十四年,爆发了“安史之乱”,安禄山的反叛将原本大唐盛世的雄风给撕得粉碎,叛军铁蹄所向披靡,常山郡陷落,颜杲卿及其少子季明被捕遇害,颜氏一门被害 30 余口,这是一场鲜血淋漓的家族悲剧,更是大唐王朝的沉重创伤。虽然此战役最终取得了成功,但盛唐也是从此开始走向下坡路。
当时的颜真卿身为平原太守,在安禄山叛乱爆发后,他迅速行动,修筑城池,招兵买马,与堂兄颜杲卿形成掎角之势,共同抵御叛军。然而,在此过程之中,颜真卿的从侄颜杲卿和颜季明把守的常山郡最终因寡不敌众而陷落,最终他二人也在此战之中英勇就义。
这给颜真卿带来了撕心裂肺的打击,但这并未让他退缩,而是化悲痛为力量,继续在抗争之路上奋勇前行,最终是取得了全面的胜利。
然而,常山郡终因寡不敌众而陷落,颜杲卿和颜季明的英勇就义,给颜真卿带来了撕心裂肺的打击,但这并未让他退缩,而是化悲痛为力量,继续在抗争之路上奋勇前行。乾元元年(758 年),颜真卿命人到河北寻访季明的首骨。等终于把侄子的遗骸带回来,他心里憋了好久的悲愤一下子就炸开了,像火山喷发似的。
他脑子里一个劲地冒出来季明小时候的样子,那孩子多活泼啊,本应该有个好好的将来,可就因为那场叛乱,平白无故地遭了毒手。又想起哥哥颜杲卿,多勇敢的人,兄弟俩本来该一起守护家园,现在却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再也见不着了。还有那些没招谁没惹谁的老百姓,大唐那么好的江山,被叛军糟践得不成样子,到处都是破败景象。
在这样复杂而强烈的情绪驱使下,颜真卿饱蘸浓墨,一气呵成写下了《祭侄文稿》。此帖全篇共二十三行,二百三十四字,追叙了颜杲卿父子在安史之乱中的英勇事迹。此作其用笔丰富多迹,他还运用了篆籀笔法,行笔刚劲有力,笔画粗细变化自如,长横画起笔稍重,行笔逐渐提锋,收笔回锋,笔画圆润富有弹性;折笔处提笔翻转,棱角分明又自然过渡,增加了字的骨感。
《祭侄文稿》
高清大图
▼
要理解此帖,就还得先从安史之乱背景和颜氏家族的遭遇,从书法角度观察细节,分析结构布局,同时逐字逐句解读文字,体会情感起伏。情感上,全文充满了悲愤的情绪,颜真卿将自己对侄子的思念、对家族的哀思以及对叛军的仇恨毫无保留地倾注于笔墨之间。
随着情绪的高涨,书写速度加快,笔画更加潦草,墨色也更加浓淡不一,生动地体现了他内心的汹涌澎湃。
【往期好文】点击下方蓝色标题跳转内容详细页面!
学习更多书法内容,点击上方公众号名片关注公众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