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进入夏天
就到了“吃瓜时节”
很多人总觉得“苦味能去火”
所以吃到苦味的瓜也不会多想
但是,除了苦瓜以外
其他葫芦科的瓜类
(如丝瓜、瓠瓜、西瓜等)
一旦吃起来有明显苦味
就可能是“有毒”的
应立即停止食用!
每年夏天都有
误食发苦的葫芦瓜、丝瓜中毒的案例
今年
去年
蒲瓜
(又名葫芦瓜、瓠瓜、瓠子和夜开花)
经过人类长期选育
蒲瓜已经基本不产生致苦物质
但仍有少数蒲瓜
因基因、气温、阳光、
土壤、外力等因素的影响会“变苦”
而一旦发苦
看似普通的蒲瓜就成了“毒瓜”!
为什么发苦的蒲瓜不能吃?
苦蒲瓜中致苦物质为苦葫芦素(化学名称为四环三萜葫芦苷B),这是一种毒性极强的物质,且化学性质稳定。
它在人体内会产生较强的细胞毒性,中毒症状在进食后10分钟到2小时便会出现。包括上吐下泻、消化道出血、肝肾功能损害、毛发脱落等,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
而且葫芦素是一大类化合物,目前已知的葫芦素有20多种,毒性有强有弱,其中葫芦素 C、D、E、I 均有致死案例。
尤其是苦瓠子中含有的葫芦素D,毒性比砒霜还强:葫芦素D的小鼠经口半数致死量低至5毫克每千克体重,相比之下,砒霜的小鼠经口半数致死量“不过”是20毫克每千克体重。
不是吓人,现实中,吃几口就上吐下泻的案例不在少数。
甚至出现消化道出血、急性肝损伤:
还有人吃了自己种植的瓠子,发现味苦,只是吃了葫芦瓜炖的肉,又用没洗的炒锅炒茄子,食用后也导致中毒。
这提醒我们,如果吃到发苦的版本:吃到苦的别吞苦,吐苦别含糊;整盘最好都扔掉,别只挑苦料;锅碗瓢盆要洗好,不然苦味偷偷跑!
发苦的瓜类蔬果都别吃
吃了没事是万幸
严格来说,葫芦科的蔬菜和水果都要注意。
除了葫芦瓜、丝瓜、黄瓜、冬瓜、西葫芦、南瓜,水果里的甜瓜、西瓜也是。
研究表明,发苦的黄瓜果实中就含有葫芦素C,甜瓜瓜蒂的葫芦素B占80%以上。
一般葫芦科的蔬菜水果经过人类长期选育,已经很少或不产生葫芦素,没有苦味。
然而存在一些特殊情况:
● 有些植株可能「返祖」,恢复合成葫芦素的能力,例如基因突变、种植条件不佳(如干旱、低温)等;
● 苦味野生植株的花粉「污染」了栽培植株,杂交出来的种子种下去,收获的下一代果实就可能发苦。
别犹豫
如果葫芦科蔬菜或水果
苦到难以下咽
赶紧吐掉!真的有毒!
可能有朋友曾经吃过发苦的瓜,结果发现自己没啥事。
一方面,同种瓜在不同环境、成熟度下产生的葫芦素种类、含量有差异;另一方面,个体差异普遍存在,身体基础情况不同,出现的中毒程度、表现也不一样。
但一次侥幸,不等于次次幸运,不建议大家用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来赌。
一旦中毒
请立即前往正规医院
正值吃瓜季
转发到相亲相爱一家人
内容来源 |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科普中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