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屠畅 海洋出版社
本文约3500字,预计7分钟阅读完毕
商务君按:从全国海洋知识夏令营,到创立研学品牌“少年海洋派π”,海洋出版社(简称“海洋社”)在研学赛道上的探索,无疑走在了行业前列。该社充分挖掘自身专业积淀与资源网络,设计兼具独特性和深度的研学课程,推出的10余款研学产品深受学校和家长欢迎。海洋社的研学实践或可为出版机构探索自身专业优势,开发具有差异化的研学产品提供良好示范。
在今年这个“超长暑假”,海洋社推出“少年海洋派π”系列精品研学活动,包括“探秘星辰大海·珠海航天海洋科技营”“启航深蓝·青岛深海科考研学营”和“探海求知·大连海洋科学实践营”。
![]()
海洋社研学业务起步非常早,其深厚的根基,源于“全国海洋知识夏令营”,该活动曾是“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系列宣教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动执行方来自于一本陪伴读者走过半个世纪的科普核心期刊——《海洋世界》。该刊拥有一支兼具海洋领域知识、科普教育经验和出版专业能力的团队,曾于2008年连续11年组织全国海洋知识夏令营,足迹遍布中国海岸线,在内容策划、课程设计和活动组织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
![]()
2008年7月26日,首届全国海洋知识夏令营开营仪式在北京海洋馆举行
2024年,海洋社研学业务全面转型升级,创立了高端青少年海洋研学品牌——“少年海洋派π”,推出了一系列融合海洋文化体验和海洋科普实践的研学线路与课程。目前海洋社已策划推出覆盖珠海、惠州、南澳岛、舟山、青岛、威海、大连等沿海城市的10余款产品,可针对不同客群提供定制化课程设计。这些精心打磨的产品,获得了校方和家长的广泛好评。
![]()
参观中航通飞珠海产业基地
![]()
探秘大连海洋大学北方海水增养殖重点实验室
战略驱动:服务国之大者,引领海洋未来
海洋社布局研学,是响应国家战略、践行文化使命、把握时代机遇的必然选择。
践行海洋强国核心战略。为响应《“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中“加强海洋科普教育”的明确要求,落实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的核心精神,海洋社积极布局研学业务,将研学视为培养青少年海洋兴趣、探索精神与国家海洋人才储备的关键路径,直接服务于国家海洋事业长远发展,这也是新时代出版机构履行社会责任的生动体现。
落实文化引领与教育使命。作为中央级文化单位,海洋社肩负着弘扬海洋文化、普及海洋科学知识、推广海洋科技成果的重任。研学活动超越了传统课堂,成为延伸教育链条、传播海洋文化的有效载体。发展海洋主题研学,能够深度融合文化传播与教育实践,让青少年在亲身体验中感受海洋魅力,增强海洋意识,培养海洋情怀。
把握海洋研学蓝海市场机遇。2024年,研学市场规模突破1600亿元,预计到2028年将突破3000亿元。面对规模持续高速增长的研学市场,海洋主题研学占比不足5%且同质化严重,大多仍停留在景区游览层面。而海洋科学实践研学凭借专业性强、门槛高、资源稀缺的特点,具备显著的差异化优势和巨大市场增长潜力。
同时,研学市场也逐渐呈现新趋势:
第一,行业痛点倒逼规范化,从同质化到深度定制。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更多细则支持研学基地建设、课程标准化和师资培训。传统“走马观花”的研学模式将被淘汰,专业性和教育性日益凸显,深度体验、个性化定制的高质量产品更受青睐。消费理性化抑制“天价”泡沫,质价比成为关键考量。
第二,研学产品多元化,向全龄段延伸。科技、制造、能源、互联网等领域的企业跨界入局,拓展行业边界,催生出丰富多样的融合型研学产品,企业团体和银发群体正成为新兴的重要客群。
第三,技术创新与赋能,虚实融合提升体验。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正推动研学旅行向智能化发展,AI定制课程、元宇宙虚拟研学等创新形态开始涌现。
![]()
珠海太空中心 VR体验
核心优势:专业铸就品质,资源构筑壁垒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研学市场中,海洋社何以立足?其核心优势在于深厚的专业积淀与独特的资源网络。
内容与品牌优势构筑公信力。作为中央级权威出版机构,海洋社拥有较高的品牌影响力和社会公信力。品牌背书能够增强家长和学校对研学产品的信任感,易于建立“海洋科普研学”品牌认知。同时,我们多年来积累的海洋科技专著、科普图书、期刊资源,可以有效转化为研学课程的知识体系,提供权威内容支持。
独家资源网络形成竞争壁垒。海洋社与涉海单位、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建立了长期深厚的合作关系,能够有效整合优质独家资源,构建产学研网络;长期的出版实践也积累了强大的海洋专家库,不仅为研学活动提供了师资力量,还为研发高质量的研学课程提供了专业支撑。
依托上述优势,海洋社的研学课程设计兼具独特性和深度,致力于让海洋知识从书本“活”起来。一方面,海洋社创新性地采用“海洋+”跨学科融合范式,与北京一零一中学等重点学校构建课程共建研发机制。通过海洋科研专家和学科负责人“双师协同”教研,深度融合教学课标,将海洋知识与物理、化学、历史、经济等学科结合,构建跨学科STEAM课程体系,深化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应用能力,提升教学效果。
另一方面,海洋社的研学课程研发均由海洋领域资深专家领衔,确保内容的科学性与前沿性。研学课程采用PBL项目式学习模式,构建“科学假设、数据采集、实证研究、成果展示”的完整科研训练闭环,系统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素养。
以珠海研学中的红树林生态调查项目为例,我们与南方海洋实验室深度合作,邀请中山大学海洋学院教授团队共同进行课程设计和全程教学。在专家的带领下,同学们深入淇澳岛红树林保护区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水质指标测定、土壤碳库调查等科研课题,最终要形成科研与科普双向成果。科研成果即通过调查结果形成《夏季淇澳岛红树林科研调查报告》,而科普成果则是在专业编辑的指导下撰写科普文章并发表于《海洋世界》。
![]()
中山大学专家在淇澳岛红树林保护区指导学生做科研调查
![]()
红树林植物调查
品牌赋能:“少年海洋派π”的使命与愿景
2024年诞生的“少年海洋派π”,是海洋社倾力打造、面向全国中小学生的海洋研学高端品牌。π作为无限不循环常数,象征对海洋奥秘的永续探索,也隐喻培养具备跨学科思维的复合型海洋人才战略愿景。品牌以“探索深蓝奥秘,培育海洋人才”为使命,秉持“循自然之道以启智,探海洋之秘而明理”的理念,依托国家级涉海机构资源网络,构建“爱国教育-科研实践-文化体验-责任培养”四维研学体系。
聚焦海洋强国战略,打造“蓝色国土情感培育基地”。探访港珠澳大桥,解析超级工程的科技突破;走进国家深潜基地,聆听潜航员亲述在马里亚纳海沟的探索历程;探秘“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感受中国深海探索的硬核实力;俯瞰青岛港沧桑巨变,了解世界港口智能化发展“中国方案”背后的故事……通过近距离接触大国重器、聆听科考先锋故事、强化海洋主权教育,以新时代海洋成就激发使命认同,厚植青少年的海洋家国情怀。
![]()
登上蓝海豚岛,讲解港珠澳大桥建成背后的故事
![]()
珠海“网红爱情塔”其实是“验潮井”
突破传统研学浅层认知模式,深入涉海机构、科研院所、海洋院校等科研一线。让青少年在潮间带观测生态密码,在科考船开展水样调查,在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制作生物标本,在海洋台站学习监测预报,深度融入真实工作场景,体验多种涉海职业,实现从现象观察到本质探究的认知升级。
![]()
同学们在珠海海洋中心做微生物观察
![]()
揭秘全国最大的鲸类塑化标本工厂
![]()
探秘船长驾驶室
![]()
在云洲智能学习无人船舶设计与拼装
以中华海洋文明为脉络,通过非遗传承、民俗探源、历史寻迹三大主线,深度解码中华海洋文化基因。在汕头体验英歌舞的图腾崇拜,在舟山群岛学唱渔民号子,赴惠州探访疍家文化,赴泉州揭秘水密隔舱福船技艺,在古村落亲手尝试编织渔网、制作贝壳厝等传统手工艺,领悟“人海共生”的生存哲学。
![]()
海岸皮划艇友谊赛
![]()
斗门白蕉海鲈渔业探究
开展沉浸式生态教育,倡导生态友好型研学模式。在海龟保护站参与救助放流的爱心行动,在美丽海岸线化身“清滩卫士”捡拾海洋垃圾,通过身体力行的生态实践任务,提升青少年热爱海洋、保护海洋的意识。
![]()
在大连海洋大学黑石礁海边开营
![]()
在国家级海洋牧场探寻海参的奥秘,感受北纬39°的海风
面向未来,海洋社有着更长远的规划:期望与涉海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建人才培养通道,为参与研学的营员建立专属的“科研见习档案”,持续跟踪记录他们的海洋成长轨迹,为优秀学员定制海洋专业衔接培养方案,提供更深入的学习和发展机会。为海洋科学领域发掘和孵化未来的专业人才,为国家的海洋科学发展储备力量。
*本文图片由海洋社提供
出版商务周报·新出版商学院
“破解书业销售困局,寻求内容电商新增长”实战营
8月12日·上海
加商务君微信咨询报名
分享、在看与点赞,商务君至少要拥有一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