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珠江口西侧,
伶仃洋波光潋滟处,
静卧一岛,
不用乘船便能抵达,
它就是淇澳岛。
这里不大,
却走出过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
亦拥有珠江三角洲
最大红树林湿地,
近日,被誉为“鸟中大熊猫”的
黑脸琵鹭翩跹而至,
来这里过冬了……
![]()
![]()
![]()
淇澳岛北望虎门,南接唐家,如明珠缀于珠江口伶仃洋。全岛23.8平方公里,地势南北高耸、中部平缓、十八峰连绵起伏,望赤岭冠绝群峦。岛上林木蓊郁,覆盖率逾九成,更有九湾环抱,浪抚金沙,素有“九湾十八峰”之美誉。
自2001年淇澳大桥通车以来,昔日孤悬之岛,今成车马往来胜地。往来游客登临此岛,所寻者,无非两样“珍宝”,那便是白石青砖间流淌的鲜活历史,以及山海相融的自然馈赠。
![]()
![]()
循道北行,入淇澳村,一条花岗岩铺就的白石街蜿蜒千余米。走在此地,每一步都似叩响历史的回音。
据清代地方志《香山县志》记载,1833年,外国鸦片贩子在淇澳岛金星角登陆,欲将此地变为走私驿站。岛上村民奋起抗击,打败了鸦片贩子,并获得一笔赔款。
![]()
村民遂以银钱修建了一条石板路,也就是如今的白石街,并刻联于坊:“淇澳未沦亡拔剑请缨同杀敌,英军寻死路丢盔弃甲败兵逃”“四载阴霾一朝扫尽,山河永固日月重光”。
![]()
巷陌深处,一处用蚝壳、黄泥、蚝灰、糯米筑起的矮墙小院尤为显目,院内是饱受岁月洗礼的青砖土木结构小平房,门匾上书“苏兆征故居”。
![]()
▲陈佳哲/摄
百年前,这位海岛之子从此地走出,登轮船、闯香江,成长为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而今,蚝壳墙虽斑驳,柏树犹苍翠,往来者立于陋室之前,仍可感怀那段“出身贫寒,心向黎明”的赤诚岁月。
![]()
▲陈佳哲/摄
![]()
岛屿北部,景致倏然开阔,一片浩渺绿洲跃入眼帘,这便是珠江三角洲最大红树林湿地。
沿着木栈道蜿蜒入林,气生根盘结滩涂,招潮蟹穿梭其间。
![]()
![]()
进入11月,大批候鸟飞抵珠海越冬,不少“贵客”临门。黑脸琵鹭翩跹而至,其面如墨,嘴似琵琶,被誉为“鸟中大熊猫”,冬日来此做客,与白鹭共舞浅湾。
![]()
![]()
![]()
![]()
谁能想到,早年这里曾因互花米草入侵等原因,仅存32公顷原生秋茄林。经多年生态修复,而今这片红树林面积已近500公顷,育有31种红树植物、44种螃蟹和1000多种昆虫,浑然天成,宛如“生态宝库”。
![]()
更远处,中华白海豚时跃浪间。珠江口是全世界现存最大的中华白海豚栖息地,淇澳周边常能观测到它们跃出水面,粉白身影如海上灵珠,绘就“人海共生”长卷。
![]()
在专家们看来,红树林与中华白海豚实为生态良伴。红树林既能为中华白海豚的食物小鱼小虾提供庇护,支撑海洋食物链,还能净化水质、防风消浪,为中华白海豚营造安全栖息之所。珠海已立法确定中华白海豚为城市吉祥物,此举开创全国先例。
![]()
今日淇澳,
红绿双韵交织成趣。
淇澳之宝,
不仅在峥嵘历史、绿意葱茏,
更在“红色精神”
与“绿色生态”相融相生。
于此可触岁月厚重,
可感自然呼吸,
可望一幅山海
与人文交织的永恒画卷。
近日,中共珠海市委宣传部携手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珠海分社策划,珠海格力集团特别支持的《踏浪伶仃 撷珠拾贝——“这是我的岛”》系列报道推出了最新一期报道《淇澳岛 碧海丹心此间藏》。
![]()
策划/沈文金、吴志远
统筹/林郁鸿
文/蒋欣陈
图/钱文攀(署名图片除外)
来源:南方日报 特别鸣谢:珠海格力集团
制图/珠海发布 金阁
编辑/明敏
责任编辑/赵思华
三审/孟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