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镜头对准欧洲贵族少年马库斯,他微微低头,抬手挠了挠太阳穴,声音有些颤抖:“我知道,我来得太晚了。”
这是他在上海某抗战纪念馆前的采访现场。
言语简洁,却承载着沉甸甸的情感。
![]()
原来,早在2021年,这位年轻人就在法国郊外的老宅里,偶然发现了祖父遗留的一箱箱旧照片。初看时不过瑕疵斑驳的底片,可当他冲洗、整理、逐一放大,625张日军侵华影像一一浮现:坑杀、焚烧、流离。
震惊之余,他第一时间想与世人分享,却因工作开销及家人顾虑,照片一直被埋藏在保险箱里。
两年后,照片盒从巴黎辗转到上海,马库斯终于迈出将它们公开的第一步。
![]()
2025年2月19日,他带着170张底片抵沪,表示愿无偿捐赠给中国抗战纪念机构;次日,照片已增至622张,并披露博物馆专家团队正进行真伪和历史背景鉴定。直到8月5日,确认影像拍摄时间集中在1937—1945年之间。
![]()
马库斯却自觉错过了最早公开的最好时机
若非他2023年底才决意筹措运费、完成清关手续,这些珍贵史料或将继续沉睡。受访时,他语气中透出深切内疚:“我一直在想,若当初早两年,我或许能让更多人及时看到真相,为逝者发声。”简单一句“来得太晚”,背后却是他与历史对话的无声悔恨。
![]()
回望这场历时数年的跨国寻访与捐赠行动,马库斯与家人付出了时间、精力和金钱。他们的努力不仅还原了1930年代的惨痛记忆,也为研究者、后代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正因如此,当马库斯在镜头前轻声道歉时,我们更应听见的是他对历史公正的呼唤。
![]()
![]()
人们常说,记忆是对抗遗忘最有力的武器;
而马库斯用行动证明,对历史的尊重不该有迟到之说。
或许,他依然对自己“太晚”耿耿于怀,但他的真心话,已在每一张影像里充分体现:历史的伤口,从来不因时光流逝而被愈合,却需要后人不断回望、警醒与铭记。
![]()
今后,当更多观众走进纪念馆,透过展板看到那些陈旧却直击人心的照片时,他们会想起那位在镜头前说出真话的外国小伙——他来得虽晚,却让历史的声音再次回荡在人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