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手机,总能看到一些“振奋人心”的视频:舞台上的讲师手持麦克风激情澎湃,分享着令人热血沸腾的成功之道,台下的观众眼含热泪鼓掌,甚至有人举着银行卡冲上讲台,希望得到大师的指点。
![]()
图片取材于网络
你或许会想:这也有人相信?但现实是,确实有人相信。那个自称“亚洲第一潜能激励大师”的杨涛鸣,正是靠着这套表演方式,让大约五万名听众掏了腰包,使这个仅有高中学历的农村青年,在短短七年里积累了3.8亿元的财富。
直到2025年6月,法院一审判决他无期徒刑,人们才恍然大悟:这场“成功骗局”其实早就暴露出了诸多破绽。为何一个漏洞百出的“大师”,能骗这么久、骗这么多人?仅仅是因为他演技太好吗?
![]()
图片取材于网络
一、农家小子到成功学大师
杨武成是一名80后,高中毕业后便踏入社会打拼,作为“无资源、无背景、无学历”的三无青年,他的社会融入之路并不平坦。但谁能想到,这样一个平凡至极的年轻人,竟会成为所谓的成功学导师。
他的蜕变,并非依靠实力,而是依赖“包装”。他先是更改了自己的名字,“杨武成”变成了“杨涛鸣”,随后罗列了一堆头衔,诸如作家、演说家、亚洲第一潜能激励大师等。最重要的是,他为自己虚构了一个“逆袭故事”。
![]()
图片取材于网络
据他所述,他曾获得“高人指点”,走遍世界各地向数十位大师请教,最终获得了顶级成功秘诀和智慧,随后选择回国发展。
25岁成为国家级实战讲师,26岁帮助600多家企业业绩倍增,品牌课程席卷全国;27岁被誉为“中国的安东尼·罗宾”,担任吸引力公司董事长;28岁受邀进行全国巡回演讲,成为全球最年轻的白手起家拥有劳斯莱斯的人。
![]()
图片取材于网络
没人能验证这些故事的真实性,但台下那些渴望“逆袭”的观众相信了。他们都觉得“他能做到,我为什么不行”。有需求就有市场,杨涛鸣牢牢抓住了人性中的“急切”心理。人们越想快速成功,他的课程就越火爆。
也许有人会问:就算一时冲动报了课程,听几节发现没用,不就退出了吗?可杨涛鸣的手段远不止于此,他不仅追求“一次性消费”,还把学员变成了“长期提款机”。他是如何做到的?
![]()
图片取材于网络
二、骗取上亿的套路
杨涛鸣深知,只有不断诱导学员多花钱,才能实现持续盈利。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对课程进行了“等级划分”,形成层层递进的结构。
![]()
图片取材于网络
几千元的普通课程,只讲最基础的内容;几万元的VIP课程,则号称有一对一指导,还能“带你接触大咖、进入高端资源圈”。然而,当学员真正交钱后才发现,所谓的“大咖”不是托儿,就是与他一样的“伪大师”。
更恶劣的是“拉人返佣”机制。他告诉学员:只要推荐亲朋好友来上课,就能获得提成。一些学员被“提成”冲昏了头脑,甚至拉着父母、兄弟姐妹一起报名,结果全家人的积蓄都被骗走。而杨涛鸣对此毫不在意,只要有人交钱,他就开心地数钱。
![]()
图片取材于网络
这七年间,他赚得盆满钵满。据称,他通过这些手段骗走了3.8亿元,这是多少普通人一辈子都无法赚到的数字,就这样轻松落入了他的口袋。
在2023年之前,杨涛鸣的生活顺风顺水,每天被“学员”簇拥着捧着,银行账户里的数字多得数不清。但他忽略了一句话:出来混,迟早要还。
![]()
图片取材于网络
三、从万人追捧到无期徒刑
2023年,终于有人从这场“成功幻梦”中清醒过来,直接报警。警方一查,发现杨涛鸣的吸引力公司根本没有培训资质,所谓的“课程”全是虚假宣传。七年时间,骗了3.8亿元,涉及全国数万人。不久后,警方正式立案,杨涛鸣与其团队30余人被刑事拘留。
![]()
图片取材于网络
2025年6月,宁波中院一审判决其无期徒刑,没收全部财产。他不服判决提起上诉,省高院也受理了此案。但无论上诉结果如何,这场持续十余年的“成功骗局”注定彻底曝光。
![]()
新京报:2025年6月20日报道
这件事中最令人痛心的,不是杨涛鸣骗了多少钱,而是那些曾经追捧他的人。他们并不愚蠢,只是太急了,急着摆脱平凡的生活,急着证明自己的价值,急着找到一条“无需漫长等待”的捷径,于是被“三个月成功”“年入千万”的谎言所迷惑。
现实中类似的“大师”从未断绝。有人鼓吹“量子速读”,声称蒙着眼睛一分钟读完一本书,家长便蜂拥而至报名;有人兜售“养生神药”,称喝了能包治百病,老人便偷偷攒钱购买;还有人开设“情感挽回课”,声称花几万元就能让前任回心转意,失恋的人便抱着最后一丝希望付款。
![]()
图片取材于网络
其实这些骗局的套路都大同小异,都是利用了人们的“急迫心理”。家长急着让孩子“赢在起跑线”,老人急着“健康长寿”,失恋的人急着“挽回感情”。
但哪有那么多“捷径”?赚钱需要慢慢积累能力,养生需要规律生活,感情破裂要学会放手。那些声称“帮你快速解决问题”的人,大多只是想迅速赚你的钱;那些说“无需努力就能成功”的人,本身就是在靠“欺骗”走捷径。
![]()
图片取材于网络
这些道理,大家其实都明白。那为何还有人相信如此简单的骗局?或许是因为人们太害怕“慢”了。看到别人买房买车,就急着自己也赚大钱;看到别人晒“成功”,就急着证明自己也能行。
但事实上,“慢”并非错误。农民种地,需要等待春耕秋收;人要成长,也得靠日积月累。急于跳过“慢”的过程,反而容易踩进陷阱。就像杨涛鸣,他以为换个名字、编几个头衔就能成为“成功人士”,却忘了骗人一时,骗不了一世,最终成功把自己送进了监狱。
![]()
图片取材于网络
笔者认为
有人20岁创业成功,有人40岁才找到方向;有人一年赚够别人十年的钱,有人踏实上班也过得安稳。快有快的方式,慢有慢的踏实。真正可怕的不是慢,而是为了“快”而丧失理智。请记住,能走得远的路,从来都不是捷径。
参考资料:新京报:2025年6月20日《7年涉案3.8亿,“成功学大师”被判无期!自称曾将“一根头发卖6万”“一张白纸卖4万”》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