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 50 万元的纯电揽胜(参数丨图片)与 35 万元的增程神行在捷豹路虎的产品矩阵中同时出现时,不少人困惑于这种 15 万元的价格鸿沟。但深入分析会发现,这两款看似定位悬殊的车型,实则是品牌精心设计的 “田忌赛马” 策略 —— 用高端产品树立技术标杆,用亲民车型扩大市场基盘,在不同价格带形成互补攻势,共同构筑起新能源市场的竞争壁垒。
![]()
纯电揽胜扮演的是 “上等马” 角色,肩负着定义电动豪华标准的使命。这款基于 MLA 豪华电气化架构打造的旗舰车型,将电池组创新性布置在座椅下方,既保持了纯平后排地板,又降低车身重心提升操控性。其搭载的双电机系统能输出 590 马力,零百加速仅需 4.5 秒,却依然保留 1000 毫米的涉水深度和全地形反馈系统。这些硬核配置让纯电揽胜在 50 万以上豪华电动车市场独树一帜,如同 “上等马” 般领跑高端赛道,为品牌锚定技术高度。
增程神行则是精准卡位的 “中等马”,主攻 35 万级主流市场。作为奇瑞与捷豹路虎联手打造的 “混血车型”,它搭载 1.5T 增程器 + 双电机组合,纯电续航 150 公里满足日常通勤,综合续航超 1000 公里解决长途焦虑。更关键的是它继承了路虎的核心基因:方盒子造型、智能全地形系统、悬浮式车顶等设计元素,让用户以更低成本获得品牌核心体验。这款车精准击中了 “想拥有豪华品牌却预算有限” 的消费群体,如同 “中等马” 般在主流市场撕开缺口。
这种产品组合暗合 “田忌赛马” 的智慧。当竞品用高端车型对阵纯电揽胜时,增程神行已在中端市场抢占份额;当对手聚焦中端市场时,纯电揽胜又在高端市场巩固优势。数据显示,纯电揽胜上市半年收获 3.2 万订单,增程神行预订量突破 2 万台,两者覆盖不同消费层级,共同推动捷豹路虎新能源销量同比增长 180%。这种 “高低搭配” 让品牌在新能源转型中既保持了豪华调性,又实现了规模突破。
价格鸿沟背后是精准的用户分层。纯电揽胜的目标用户多为 40 岁以上高净值人群,他们注重品牌调性与技术创新,对价格敏感度低;增程神行则瞄准 30 - 35 岁新中产,他们追求性价比与实用性,渴望 “踮脚够到豪华”。针对这种差异,两款车的配置策略各有侧重:纯电揽胜强调苏格兰真皮座椅、Meridian 音响等豪华配置;增程神行则强化智能车机、外放电等实用功能,实现 “同品牌不同体验” 的精准供给。
![]()
技术共享让 “赛马” 更具底气。两款车虽定位不同,却共享核心技术:纯电揽胜的电池热管理技术下放到增程神行,确保后者在低温环境下的续航稳定性;增程神行验证的智能越野算法又反哺纯电车型,提升旗舰产品的场景适应性。这种 “技术下放 + 反向赋能” 的模式,让 35 万级车型能拥有越级技术,50 万级产品保持技术领先,形成良性循环。
市场反馈印证了策略的成功。增程神行用户中,65% 是首次购买豪华品牌,有效扩大了品牌用户基盘;纯电揽胜则有 72% 的用户来自燃油版升级,实现了存量用户的电动化转化。这种 “新用户拓展 + 老用户留存” 的双轮驱动,让捷豹路虎在新能源市场实现 “量价齐升”。正如业内观察所言:“用高端车型守住品牌价值,用亲民产品扩大市场版图,这种‘田忌赛马’式布局,让捷豹路虎在新能源转型中走得更稳。”
在新能源市场竞争白热化的当下,捷豹路虎的价格分层策略提供了新思路:不追求单一车型通吃市场,而是通过精准的产品定位形成组合拳。50 万与 35 万的价格鸿沟里,藏着的是对市场的深刻理解和灵活的竞争智慧,这正是捷豹路虎在新能源赛道上实现 “弯道超车” 的核心密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