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图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转发只为学习分享,侵权请通知必删。
螳螂形态多样, 通常体型较为狭窄且细长。 小型个体体长仅12毫米,大型个体体长可达160毫米。 身体呈流线型,以绿色、褐色为主,也有有花斑的种类。螳螂标志性特征是有两把“大刀”,即前肢,前胸极长,中、后胸短宽。尾须1对。
头:螳螂头部呈三角形,可以灵活左右上下转动。 复眼大而明亮, 具有 重合 视野,有利于捕食。单眼通常三个,一般呈三角形排列。触角呈丝状,多节构成。口器呈咀嚼式,具有强有力的上下颚。
腹:螳螂前胸极长,中、后胸短宽。翅脉较复杂,前翅革质,通常具有翅痣;后翅膜质扇状,前缘域退化而域发达。
足:螳螂前足为捕捉足,呈镰刀状并在股节和胫节具有非常锋利且多的尖刺,在捕食猎物时能牢牢锁住猎物,中后足为步行足,股节和胫节外缘有时扩展。腹部长,呈椭圆形。雄性腹板通常9节,而雌性7节,其中第一腹板退化,被后胸覆盖。 尾须1对。
螳螂的各种姿态
![]()
螳螂的没骨画法步骤
①在确定螳螂的姿态之后,先用汁绿点出呈三角形的头部,一对大复眼正好是三角形的两只尖角。复眼与头部的交接部分宜留一丝极细的水路,并随即在眼中撞入石绿水。
②用淡汁绿紧接着头部画出螳螂的前胸(不是颈部)并随即撞入石绿水,前胸与头部之间亦留出一丝水路。
③接前胸用汁绿蘸点赭石画出前翅,注意翅基色深而翅尖应淡,点后撞入石绿水,在前翅的下方接前胸处,用浅汁绿点出螳螂的后胸和七八腹节,节间宜留水路,并在腹节中撞入薄粉水,候干。
④用深浅汁绿分两次在前胸的三分之一位置上分节画出一双“人字刀”似的前臂。在后胸的两端画出一对中足和一对后足。前臂姿态宜开张,中后足宜稳健与灵活。画足可适当隐去一二,不必画全。并随即在足中撞入不同深浅的石绿水,以增强其层次感。
⑤用略深的汁绿线勾勒螳螂的头部结构、点睛、画二片颚须,并用偏黄的汁绿在紧靠两眼的内侧引出二条生动的触角,在前足的内外两侧,中足与后足的胫节和跗节点画疏密有致的小刺,在腿足的关节及各部的交接处,均宜用深色汁绿勾勒以增强其整体感。翅脉及腹节则用淡汁绿、淡赭石轻勾一遍。最后用淡赭石在腹部的尾端点上尾须。
![]()
▼点击图片或文字阅读书籍▼
点击:阅读原文,学习更多绘画知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