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号推荐:TW-FD2S,天蔚环境,专业仪器仪表,1-3-2-7-6-3-6-3-3-1-3】风吸式杀虫灯通过“光诱+风吸”技术构建农田物理防控第一道防线,以无化学污染、高精准度和智能化管理为核心优势,成为现代农业绿色防控的关键工具。
一、技术原理:仿生诱捕与负压捕捉的协同作用
光诱系统
采用320nm-680nm多光谱LED光源,模拟昆虫趋光性,覆盖鳞翅目(如稻纵卷叶螟)、鞘翅目(如金龟子)等害虫的敏感光谱。特定波长(如365nm紫外光)可高效吸引夜行性害虫,同时避免对益虫(如蜜蜂、瓢虫)的误杀。
风吸装置
内置大功率风扇,以每秒5-8米转速形成负压涡流,将扑向光源的害虫瞬间吸入集虫袋。集虫袋采用防逃逸设计(如倒刺、网格),确保害虫无法逃脱,并通过高温烘干(60℃-70℃)或紫外线辐射(254nm波长)灭活,避免虫体腐臭。
智能控制系统
光控模式:根据日出日落自动开关灯,阴雨天提前启动。
时控模式:可设定工作时间段(如夜间20:00-次日5:00)。
雨控功能:通过湿度传感器在降雨时暂停工作,防止设备损坏。
自适应调节:根据环境光强和风速动态调整光源亮度与风扇转速,节能效率提升30%-50%。
![]()
二、核心优势:环保、高效、可持续
零化学污染
完全替代化学农药,避免农药残留对土壤、水源及农产品的污染,符合欧盟EC 1107/2009农药残留标准,适用于绿色食品、有机农业认证。
高精准度与广谱性
多光谱诱虫:同时吸引多种害虫,单日捕获量可达2000-3000头(以棉铃虫为例),较传统电击式提升40%,益虫误杀率低于5%。
全周期防控:可捕获卵、幼虫和成虫,阻断繁殖链,实现“一灯管全代”效果。
智能化与数据驱动
虫情监测:内置摄像头和图像识别算法,自动分类计数害虫种类(如蚜虫、地老虎),生成虫情日报(含种类、数量、趋势图)。
区域联防:设备联网后形成虫害监测网络,结合气象、作物长势数据生成“虫害风险热力图”,指导跨区域联防联控。例如,2023年玉米螟大发生期间,某省网络提前10天锁定迁飞路径,减少经济损失超8亿元。
经济性与适应性
成本回收快:以100亩果园为例,单台设备覆盖20-30亩,初始投资约5000元/台,通过减少农药和人工成本,2-3年可收回投资。
地形兼容强:支持立柱式(2.5-3米)和悬挂式安装,适用于平原、丘陵、山地等多种地形,IP65防护等级可耐受-20℃至50℃极端温度。
三、应用场景:覆盖全产业链的绿色防控
大田作物
水稻田:调整光源波长(增加520nm绿光)吸引趋绿性害虫(如稻飞虱),结合田间水位管理实现“灯+水”协同灭虫。
玉米地:集虫盒内添加性诱剂提升草地贪夜蛾捕获特异性,联动无人机喷洒生物农药(如苏云金杆菌)。
小麦田:扬花期前部署,捕获吸浆虫成虫,保障小麦品质(容重提升3-5g/L)。
经济作物
果园(苹果、柑橘):悬挂于树冠上方1.5米处,防控潜叶蛾、卷叶蛾,图像识别功能区分害虫与益虫(如食蚜蝇)。
茶园:低噪音设计(≤55dB)避免干扰茶树生长,捕获小绿叶蝉、茶尺蠖,提升茶叶氨基酸含量(增加1-2%)。
蔬菜基地:与防虫网结合,形成“外围阻隔+内部诱杀”体系,降低病毒病传播风险(如番茄黄化曲叶病毒)。
设施农业
温室大棚:调节风机转速(降低至2000rpm)适应密闭环境,捕获蚜虫、白粉虱,减少黄板使用量。
植物工厂:集成于LED植物生长灯系统,利用闲置光谱(如远红外)诱杀害虫,实现“照明+灭虫”一体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