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现在有人告诉你,特朗普那个曾经对中国发动贸易战、把“中国威胁论”挂在嘴边的美国前总统,如今成了华盛顿唯一一个对华鸽派,你会不会觉得这个世界疯了?
但现实往往比剧本更魔幻,2025年8月6日,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爱德华·卢斯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直言特朗普正在“颠覆美国过去25年的印太战略”,甚至形容他是“持续不断馈赠中国的礼物”。
这听起来像是个讽刺笑话,但数据不会说谎,就在上周,特朗普还在对其他国家加税,然而
却悄悄撤销了针对中国的12项制裁。
美国财长贝森特甚至在社交媒体上公开称中国为“伟大的国家”,这种反差,让不少国际观察家直呼看不懂,难道特朗普真的在“帮”中国?
特朗普的对华态度转变,并非突然发生,早在2025年初,他就开始调整策略,暂停了部分对华加征关税的措施,并在5月与中国达成阶段性协议,将贸易战“冷静期”延长90天。
相比之下,他对传统盟友的态度却越来越强硬,印度、日本、韩国、欧盟,甚至菲律宾,都成了他关税大棒下的“重点照顾对象”。
这种反常行为的背后,或许隐藏着特朗普的独特逻辑,在他眼里,盟友比敌人更危险,上世纪80年代,还没从商的特朗普就曾公开抨击日本“抢走美国工作”,而对当时的苏联却没什么敌意。
如今的历史似乎在重演,印度成了他的新靶子,仅仅因为莫迪政府拒绝配合美国制裁俄罗斯,并大量购买俄石油。
然而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原本是想让美国重新掌控全球经济主导权,但现实却走向了反面。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7月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GDP增长比美国的还要搞高,更关键的是,特朗普对非洲、拉美等发展中国家加征关税,直接把这些国家推向了中国。
就连欧盟这个美国传统盟友,也在冯德莱恩访华后,开始加速推进与中国的经贸合作,甚至拒绝跟进美国的对华高关税政策。
如果说特朗普在地缘政治上的操作让中国意外获利,那他在能源政策上的“开倒车”则直接给中国送上了大礼。
2025年7月,他签署了“大而美”法案,直接取消了美国的清洁能源补贴,重新拥抱化石燃料,而就在同一个月,中国新增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超过了全球其他国家的总和。
特斯拉等美企被迫将电池生产线迁至墨西哥,而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则彻底放弃美国,转向更开放的市场。
这种“政策自杀”式的操作,让《经济学人》都忍不住调侃“特朗普正在‘让中国再次伟大’”。
特朗普的对华“鸽派”姿态,本质上仍是“美国优先”的变体,他只是发现,强硬对抗中国并没有让美国更强大,反而让盟友离心、国内通胀高企,但问题是这种策略能持续多久?
中美关税暂停期即将到期,白宫此前曾放风称可能恢复24%的对华关税,但考虑到美国经济现状特朗普很可能再次选择“战术性后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