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科学防治基孔肯雅热疫情,近期,江城区城西街道利用斗鱼特色养殖产业,探索启动“立体灭蚊行动”,向辖区内的池塘、河涌等投放上网尾斗鱼,通过生物防治手段从源头遏制蚊虫滋生,打好防蚊阻击战。
在江城区城西街道阮西村、第一埒村多处河涌、池塘边,街道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将一袋袋中华斗鱼放流水中,让小鱼在水体中“安家落户”,发挥食蚊作用。
![]()
本次投放的斗鱼学名“叉尾斗鱼”,是广东本土物种,凭借其独特习性成为防控关键一环,它们尤喜捕食蚊虫幼虫孑孓。一条成年斗鱼每日可捕食数百只孑孓,且能适应0℃至30℃的水温。此次投放行动覆盖了街道辖区多处蚊虫易滋生的沟渠、河涌、池塘,投入鱼苗数量共10000尾。
![]()
![]()
阮西村党总支部书记、 村委会主任 阮钦文:
我们阮西村是斗鱼养殖基地,斗鱼能吃蚊虫,斗鱼生命力比较强,对水质没有太多要求,现在城西街道在阮西村大概投放了2万条,今天投放了1万条,下一步还要投放2万条。
城西街道是广东最早发展斗鱼产业的地区,截止到2024年,街道斗鱼养殖面积达100多亩,全产业链产值突破8000万元。在实施常规环境整治、化学消杀等防控手段之余,根据产业特点,城西街道积极用斗鱼探索生态防治传染病的新路径,在7月底,街道已投放了2万条斗鱼,此次投放为第二批。
![]()
下一步,城西街道将继续扩大投放范围,同时向村民发放斗鱼,共同净化城西街道区域范围内重点蚊虫孳生地水域,降低成蚊的孳生密度,从源头切断蚊媒传染病的传播链条。
![]()
![]()
城西街道党工委委员、 办事处副主任 敖平:
现在就是调集我们辖区内的所有斗鱼养殖户,把斗鱼集中起来,投放到东砵村、那西村这些蚊虫比较密集的地方,因为我们那边菜农比较多。所以分发部分给群众,让他们自己在蚊虫孳生较多或者水沟渠道,容易滋生蚊虫的地方去发放斗鱼控制蚊虫孳生。我们向佛山那边捐赠了1万尾 ,然后他们也向我们订购了2万尾斗鱼。
来源 | 阳江新闻
文字 | 黄惠明
摄像 | 陈佳阳
编辑 | 梁芷蓓
审核 | 梁剑华 梁胜
终审 | 黄刘生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