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卫星图上看,冰岛南部的赫利舍迪平原上,几排银色金属装置像积木般排列。若只看外观,你可能会误以为这是某种工业厂房
——但它的真实身份,足以颠覆对“环保”的想象:全球最大的“吞碳巨兽”,正以每年3.6万吨的速度“吃”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一、藏在冰岛的“吞碳巨兽”长啥样?
这台被称为“Mammoth”(猛犸象)的装置,高360英尺,由瑞士公司Climeworks打造。它的工作方式简单直接:巨大的钢铁风扇将空气“吸”进金属“空气净化器”,固体过滤材料分离出其中的CO₂,再通过高压水流将二氧化碳“押送”到地下1000米深处。
听起来像科幻电影?其实它的“前辈”Orca(逆戟鲸)早就在冰岛运行。而Mammoth的规模是Orca的10倍,相当于同时开动8000辆燃油车一年排放的CO₂,都能被它“吞”掉。更妙的是,冰岛的天然优势让这一切更高效——附近的地热电站提供清洁能源,地下的玄武岩富含铁、钙、镁等金属,二氧化碳接触这些岩石后,几年内就会变成坚硬的碳酸盐矿物,彻底“封印”在地下。
二、如何把CO₂变成石头?
说它是“魔法”也不为过。当高压水流将CO₂注入地下,这些温室气体遇到玄武岩中的金属元素,会发生一场静默的“化学反应”: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形成碳酸,与岩石中的钙、镁等金属离子结合,最终生成稳定的碳酸盐矿物。整个过程不需要人为干预,自然矿化就能完成。
Climeworks解释:“通过天然矿化,二氧化碳会在几年内与玄武岩反应,变成石头永久封存。”这意味着,被“吞”掉的CO₂不再有机会逃回大气,真正实现“永久消失”。更关键的是,这种技术理论上可以复制到全球——只要有足够的清洁能源和适合矿化的地质条件,就能搭建更多“吞碳巨兽”。
三、争议不断:是救星还是“缓兵之计”?
尽管Mammoth的能力惊人,质疑声却从未停止。首先是成本——建这样一台装置需要“低三位数百万美元”(约数亿人民币),且每捕集一吨CO₂的成本目前仍高达上千美元,即便到2040年目标降至200-350美元/吨,也远高于直接减少化石燃料排放的成本。
更尖锐的批评来自环保组织。绿色和平称其为“依赖公共资金的骗局”,地球之友政策主管迈克・蔡尔兹则指出:“政府在为高成本、高污染的化石燃料站台。就算碳捕集有效,也无法完全解决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污染,更别提开采油气本身的排放了。”
还有专家警告,碳捕集可能成为“开脱借口”——如果用它来“抵消”新油气田开发带来的排放,反而会加剧气候危机。此外,地下封存的CO₂存在泄漏风险,可能污染水源或引发地质压力变化。
这台钢铁巨兽的出现,像一面镜子照出气候危机的复杂:它证明人类有能力主动“修复”大气,但也提醒我们——真正的解决之道,或许从来不是“事后补救”,而是从源头减少排放。
有人认为碳捕集是气候危机的“救命稻草”,也有人觉得它是转移注意力的“面子工程”。
你更倾向哪种观点?
为什么?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