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凉风穿过竹帘,案头的《全宋词》被翻到某一页,“行香子”三个字突然出现在眼前。
词牌成千上万,每个词牌背后都藏着一段故事以及文化,“行香子”这词牌名读着就带着烟火气,不难看出和佛教有些渊源。
“行香”本是佛教仪式,僧人手持香炉绕行坛场,边走边诵经,那缓慢而郑重的步伐,倒与词牌的节奏不谋而合。
![]()
“行香子”,有“爇心香”“读书引” 的别名,它双调六十六字,上下片各五平韵,句式以四字句为主,间以三字句、七字句,音节流美,节奏从容,读起来像溪水流过鹅卵石,清越中带着回环的余韵。
像极了古人在香案前缓步而行,衣袂带起一缕沉水香,脚步轻快,连空气里都浮动着草木的清芬。
古人说“诗庄词媚”,但经过宋代的发展,词也能能写山川湖海的壮阔,也能道家长里短的温柔,更能载得动人生的大起大落。
两宋时期,“行香子”成了文人最爱的词牌之一,不少词人都留下了关于 “行香子” 的佳作,今天就挑其中的7首经典作品,以飨读者。
1、
《行香子·过七里濑》
苏轼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这首词是苏轼巡查富阳,从新城前往桐庐,乘船经过七里濑时所作 ,简直是“人在画中游”的生动写照。
上片写景,开头“一叶舟轻,双桨鸿惊”,一下子把你拉进那个画面:小舟轻盈,船桨惊起鸿雁,水天一色,波平如镜。接着“鱼翻藻鉴,鹭点烟汀”,鱼儿在清澈的水中嬉戏,白鹭点缀着雾气蒙蒙的沙洲,美得让人屏息。
下半阕笔锋一转,抒发人生感慨。
“算当年、虚老严陵”,提到东汉隐士严子陵,苏轼感叹:君臣功名不过一场梦,古今都是空名。最后“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用远山、乱云、青山的意象收尾,仿佛在说:人活一世,不必执着于虚名浮利,不如像这青山一样,守着最本真的模样,自在生长。
这首词既有优美的景色描写,又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感慨 ,哲理和美景糅得浑然天成,真是大师手笔。
![]()
2、
《行香子・述怀》
苏轼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从词里表达的意思来看,这首词大概率是写于苏轼“乌台诗案”之后,对官场生活厌烦透顶,身心俱疲,才产生了退隐的想法。
开篇“清夜无尘,月色如银”,立刻营造出一个纯净的夜晚,他举杯邀月,“酒斟时、须满十分”,豪迈得像个老朋友。接着吐槽世俗:“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名利都是浮云,何必苦了自己?然后用“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比喻人生短暂——像白驹过隙、火石闪光、梦醒即逝,太有共鸣了!
下半阕更直白:“虽抱文章,开口谁亲”,意思是:我满腹才华,却无人懂我。索性“且陶陶、乐尽天真”,不如快快乐乐做自己。结尾“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这是苏轼向往的生活:他想回到乡下,搭间草屋,弹弹琴,喝喝酒,看溪水漫过石头。
这首词是苏轼最“治愈”的作品之一,既有对人生虚无的感慨,又有渴望摆脱世俗、归隐田园的愿望。
这种“清醒的豁达”,教我们放下焦虑,一定要学会享受当下。
3、
《行香子・树绕村庄》
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这首词作于秦观早期,那时他还没出仕,在家闲居 。有一回春天,他乘兴游览了一座村庄,被乡村质朴自然的风光深深吸引,就写下了这首词。
词的全篇写景,写出了江南乡村最美的一面。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勾勒出村庄春意盎然的轮廓,绿树环绕着村庄,池塘里的水满满的,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倚东风,豪兴徜徉”,迎着春风,满怀兴致地在村庄里漫步。红色的桃花、白色的李花、黄色的菜花,色彩鲜艳,生机勃勃,展现出春天的绚丽多彩 。
下片把视线从近处的小园放远,看到远处的围墙、隐约可见的茅草屋,还有在流水桥边飘扬的青色酒旗,描绘出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乡村画面。
他继续兴致勃勃地游览,走过东边的山冈,到了田野又是另一番热闹景象,莺啼燕舞,蝴蝶忙碌地飞舞,把春天的活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整首词轻快明亮,描绘出了一幅春光明媚、万物竞发的田园风光图。读完仿佛能闻到花香、听到鸟鸣,想起老家乡村,回忆起童年时光。
![]()
4、
《行香子・题罗浮》
葛长庚
满洞苔钱,买断风烟,笑桃花流落晴川。石楼高处,夜夜啼猿。看二更云,三更月,四更天。
细草如毡,独枕空拳,与山麋野鹿同眠。残霞未散,淡雾沉绵。是晋时人,唐时洞,汉时仙。
葛长庚是道士,也是诗人,懂养生、会画画。词里的罗浮山,是道教第七洞天,传说吕洞宾曾在此修炼。
“苔钱”是苔藓像铜钱一样铺在地上,这一洞的苔藓,怕是买断了整座山的云烟吧。看着桃花飘落溪水中,有一种遗世独立的感觉。
石楼的最高处,夜夜有猿猴啼叫,声音清越得像敲玉;看云在二更漫上来,月在三更升起来,天在四更泛起鱼肚白。这在看风景,也是在“修”心,体现出他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然的沉醉 。
没有床就枕着双手睡在细草上;没有伴就和山麋鹿一起打盹儿。展现出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
残霞还没散,薄雾还在飘,他突然恍惚了——这山,这云,这雾,是不是晋代葛洪炼丹的地方?是不是唐代吕洞宾修行的洞府?是不是汉代神仙居住的仙境?给这座山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整首词表达了词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向往远离尘世、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
5、
《行香子・三山作》
辛弃疾
好雨当春,要趁归耕。况而今、已是清明。小窗坐地,侧听檐声。恨夜来风,夜来月,夜来云。
花絮飘零,莺燕丁宁。怕妨侬、湖上闲行。天心肯後,费甚心情。放霎时阴,霎时雨,霎时晴。
辛弃疾的这首词创作背景和他一贯渴望收复失地、却壮志难酬的心境有关 。
春天的雨是及时雨,正好适合回家种地,何况现在已经清明了,再不回去,又要错过农时。。
可现实总不如人意。他坐在窗前,听着雨水打在屋檐上的声音,心里急得直转圈。昨晚的风太大,吹乱了他的计划;昨晚的月太亮,照得他睡不着;昨晚的云太厚,遮住了他回家的路。
这三个“恨”,像三根细针,扎得人心疼——他不是恨风、恨月、恨云,是恨那些阻碍他实现理想的各种因素,恨自己“身不由己”。
花絮飘零,莺燕啼叫,好像在叮嘱词人,他担心这些会妨碍自己到湖上悠闲地游玩,实际上是借景抒情,表达自己在现实中受到种种束缚,无法自由自在地实现抱负的无奈 。
辛弃疾感慨要是上天能遂人愿,自己也就不用这么费心劳神了,可天气一会儿阴天、一会儿下雨、一会儿天晴,变幻无常。表面写天气,实则抒写忠臣的苦闷心情,想归隐,却放不下家国。
整首词表面上写春天的景色和自己的闲情,实则蕴含着辛弃疾对人生境遇的无奈和对理想难以实现的愤懑。
![]()
6、
《行香子・般涉调》
张先
舞雪歌云,闲淡妆匀,蓝溪水、深染轻裙,酒香醺脸,粉色生春,更巧谈话,美情性,好精神。
江空无畔,凌波何处,月桥边,青柳朱门。断钟残角,又送黄昏,奈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
张先是北宋初期的词人,以“善写儿女情长”著称。这首《行香子·般涉调》,便是一首“美人赋”,把古代女子的娇美写得活灵活现。
女子跳舞时像雪一样轻盈,唱歌时像云一样柔软,妆容淡淡的,却比浓妆更动人。她的裙子颜色像蓝溪的水,浅得像是被水染过,又清又透。喝了点酒,脸颊泛着红晕,像春天里开的桃花。她说话又甜又巧,性格温柔,浑身都散发着灵气。
上片从外貌到内在,把女子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下片则写女子所处的环境。
她在江边走,身影倒映在水里,可江水太宽,不知她要去哪儿;她在月桥边的青柳、朱门旁走过,脚步轻盈得像要飞起来。
远处传来断断续续的钟声和号角声,又送走了一个黄昏,女子心中满是心事,眼中流出思念的泪水,都是因为想念自己的意中人。
整首词通过对女子形象、环境以及心理的描写,细腻地刻画了女子对意中人的思念之情,像首深情的情歌。
7、
《行香子・七夕》
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李清照的这首词写于七夕,借牛郎织女的故事抒发自己的情感 。
上片营造出一种哀愁的氛围。
草丛里蟋蟀鸣叫,梧桐叶飘落,人间和天上都充满了浓浓的愁绪。人间的愁是夫妻分离,天上的愁是牛郎织女。
“云阶月地”是天上的宫殿,可再美的宫殿,也关不住思念;就算有木筏能渡银河,一年也只能见一次,还是“不相逢”。这是在写这世上所有“聚少离多”的人,暗示了人间离别的无奈 。
鹊桥相会,一年一次,想那离情别恨无穷尽。结尾神来之笔:“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天气一会儿晴一会儿雨一会儿风,象征爱情多变,也象征着人生的无常和爱情的波折 。
整首词借七夕牛郎织女的传说,表达了李清照自己对离别的感慨和对爱情的体悟,情景交融,情感真挚 。
![]()
这些 “行香子” 词,每一首都独具特色,从不同角度展现了词人的情感和对生活、人生的思考。不知道大家读完最喜欢哪一首?欢迎在评论区分享留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