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随着深圳的经济高速发展,当地的教育也发展得如火如荼,不仅大量引进外地名校,还自主建设了一些本土高校,例如深圳理工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深圳技术大学……
深圳大学,作为本土高校,虽然并不是985/211/双一流,但凭借在当地的认可度,它的录取分数不输部分985名校。
![]()
那么,放着985兰大不选,而选深圳大学的那些人,值得吗?
一种观点认为“
有时候对网上莫名黑深大的言论感觉很疑惑,只有在深大读书的我,感觉深大一天一天变得更好。
就深圳大学,我主要有以下吐槽:
1.保研率不高,要读研的慎重,近两年,深大的保研率每年以将近1%的速度上升;
总升学率2023年大致在31%左右(作为综合大学来说已经很不错了),一些专业升学率能达到70—80%,所以想要读研的同学对深大也不用避之不及。
其次保研名额主要取决于上面分配,需要时间去斡旋,短时间提升比较困难。
2.学风不好,比较浮躁?
我不太明白学风不好什么意思,是埋头苦学,不问世事嘛?
但是深大的图书馆上座率一直很高。
同时我在某985读研,老师反倒是吐槽一届学风不如一届,说大家的人生观被消费主义和各种世俗观念裹挟了,花很多时间包装自己追求财富、名望,而不是潜心学习。
学校一方面它是人力资源工厂,一方面它又有培养德才兼备的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
所以总体上,当大家倾向于用后一种想象来规范前一种功能时就会觉得学风比较浮躁吧。
但是在我看来,学生群体内部发生的分化远远比这个更值得注意。
在清晰的职业规划指引下,反而大家更加去专注于自己认为值得做的事情,而不是受制于对于学生应该是怎样的想象。
3 .就业不好?
的确,因为学校定位问题,学校在选调方面比较吃亏,但是并没有堵塞从事公务员职业的通道,每年深圳大学有许多人上岸国家单位。
而且,大家不要夸大选调生这个项目的影响,即使是华五,每年能通过选调项目来解决就业的也是极少数。
正确的思维是在既有约束条件下做理性的决策,不能说:“我可以不要,但你不能没有。”
同时一些单位今年在就业市场饱和的前提下,接连喊出“只招92”的口号。
但是,这一问题的前提是就业市场饱和,这意味着即使通过了简历关也不见得就是一马平川。
有些言论比如“上了985/211就能进央企”和“上了深大就能进腾讯”一样经不起推敲。
自由市场是高度自决的市场,没有什么是重要和不可或缺的,重要的是在交易中,你能提供什么而对方又真的想要什么。
4.省内认可度高,但买不起房?
谁一毕业就知道自己以后在哪里安居立业啊?
一些人夸大了在大城市就业和置业的痛苦,大湾区很大,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地方:深圳是很多公司的总部,意味着可以在比较成熟的公司科层中得到锻炼,也意味着一手的就业信息的资源,有助于在职业发展的进程中跳槽或选择其他城市安家。
”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
1 .未流985/211还是深大?
深大资源很好,要利用好,那么你就很赚,利用不好的同学,容易荒废学习。
内向的同学在这里不吃香,哪怕你是学霸,因为科研不强也难发挥,强的是视野和交流合作,因此机会很多,所以为什么说创业土壤好。
考研/考公/教师/医生、将来不在深圳工作的,还是选择985/211。
2 .专业和就业如何?
专业上,文科一般,还有冷门都不太建议。
但是地理原因,天然就业不会差,毕业不一定做回本专业的,深圳还是看得起深大学生的,理工科选择更多。
利用好资源,这里会是很多工作机会。
学校是好学校,发展跟深圳一样,学生是可以朝气蓬勃,野蛮生长,自由也有自律。
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饭堂一般,不会有太多幸福感。
图书馆,很棒,这就是其中一个好资源。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