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又开始盯着中国的天空了。当地时间8月4日,美国"战区"网站扔出几张模糊的飞行照片,一下子就在国际军事圈炸了锅——照片里的玩意儿,既不是去年亮过相的歼-36,也不是备受关注的歼-50,反倒像是把这两款战机拆开后重新拼起来的新东西。
从网上流传的照片来看,这架飞机长得确实有特点。没有常见的垂尾,采用了类似兰姆达的气动布局,光这一点就够说明问题了——典型的隐身设计,就是为了让雷达更难发现。机头上还带着空速管,懂行的都知道,这说明它还处在早期验证阶段,是用来测试各种性能的。
再看机身设计,尖尖的前机身和大后掠角的机翼浑然一体,机翼末端还特意切了一刀,形成了独特的"锯齿状"边缘。这种设计不是为了好看,明显是冲着减少雷达反射面积去的。起落架是前三点式,前起落架看着像双轮的——这就有意思了,一般只有重型战机或者舰载机才会用双轮前起落架,难不成这玩意儿是为航母准备的?
虽然照片糊得厉害,看不清内置弹舱这些细节,但双发配置是明摆着的。机身看着也挺宽,这意味着它能装更多燃料和弹药,航程和战斗力都不会差。
现在大家最关心的是,这到底是款什么飞机?目前有两种说法比较靠谱。
一种说它是舰载机。除了双轮前起落架这个线索,早几年西工大申请过一个可变后掠翼舰载机的专利,据说那个模型跟现在曝光的这架飞机长得很像。而且有消息说,西工大和成飞的联合团队在六代机领域已经拿出8种方案,其中4种都进行过低空飞行验证了。这么看来,搞出一款新型舰载验证机也不奇怪。
另一种猜测是,这可能是"忠诚僚机",说得洋气点,就是类似美国"协同作战飞机"(CCA)的东西。美军搞这个是为了给他们的下一代战机当帮手,咱们要是也搞出类似的,一点都不意外。
其实现在业内基本有个共识。六代机不只是某一款飞机,而是一整套作战体系。在这方面,咱们的进展可能比美国还快。就说那个"协同作战飞机"吧,美国空军7月初才刚宣传他们的首个无人机样机,咱们早就有好几种"忠诚僚机"的设计曝光了。
有意思的是,从去年沈飞和成飞两款新战机同一天试飞,到现在又冒出这么个新玩意儿,短短几个月时间,咱们已经有三款不同构型的验证机亮相了。这种多点开花的架势,让人想起上世纪美国的"百系列"战机计划——当年正是那一系列的研究,让美国航空工业在超音速、气动布局和武器集成这些领域一下子冲到了前面。
说起来挺讽刺的,美国空军这两年也提出了"数字百系列2.0"的概念,想搞快速迭代、低成本、小批量生产下一代战机。但现在的美国,早就不是冷战时期那个敢打敢拼、技术狂飙的美国了。他们的军工复合体越来越僵化,新项目动不动就超支延期,想复制当年的辉煌,怕是没那么容易。
反观咱们这边,这几年航空工业的进步有目共睹。从歼-20列装到现在多款新型战机密集亮相,速度快得让人眼花缭乱。不是说咱们就完美无缺了,但这种快速试错、多点突破的模式,确实让整个行业保持着旺盛的创新活力。
当然了,现在就说这架新飞机是六代机还太早,具体性能和定位也得等更多信息。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中国航空工业藏着的惊喜,恐怕比咱们想象的还要多。美国媒体整天盯着拍照片、猜性能,本身就说明他们已经感受到压力了。
未来几年,六代机的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是继续沿着老路走,还是像这架新飞机一样玩点新花样,考验的不仅是技术实力,更是创新勇气。从目前的情况看,咱们显然不缺这个。
或许用不了多久,当中国六代机正式列装时,美国才会明白,真正的差距,从来不是一两款飞机。
穿越百年屈辱的民族,用最决绝的姿态作答
把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那头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