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要是沉海了,1.2亿日本人能不能全部来中国定居?
日本人想来中国好久了,中国会同意吗?联合国那边又是怎样说的?
![]()
从地理条件看,中国确实有“接纳”的潜力。仅是新疆、内蒙古、青海这三个省份的总面积就超过400万平方公里,比日本国土面积大10倍还多。
有学者算过账:如果把日本人口平均分散到中国西北,每平方公里仅增加30人,从资源承载力来说完全可行。
但打开中国社交平台的评论区,反对声却压倒了一切。“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名字还刻在那里”“历史账没算清,凭什么要我们接?”这些声音道出了更复杂的情感现实。
其实,这种全球性的生存危机早就被纳入了国际规则的框架。联合国在2018年就出台了《气候难民安置公约》,里面写得明明白白:
当一个国家因不可抗拒的自然灾难失去生存空间时,不能由单一国家决定接收与否,必须由联合国难民署牵头,联合各国评估后制定安置方案。
这些方案要考虑3个核心:接收国的资源余量、民众的接纳意愿、以及移民群体的文化适应能力。
这意味着,中国既没有义务“必须接”,也不是唯一的选择。
![]()
更有意思的是,日本自己早就悄悄铺好了“退路”。除了大家熟知的巴西日裔社区,在越南,日本企业也投资建设了多个“日式小镇”,配套学校、医院全是日本标准。
在菲律宾,日本通过援助项目获得了大片土地的开发权,甚至有媒体拍到日本家庭举家搬迁的场景。
这些低调布局,让东南亚国家警惕起来。越南总理在国会讲话时特别提到:“要警惕外来资本附带的移民需求,保护本土文化安全。”
从人口结构看,日本的“移民名单”可能比想象中更残酷。数据显示,日本65岁以上老人有3700万,其中不少人患有慢性病,需要长期医疗照顾;而15岁以下的青少年只有1400万。
有日本学者在访谈中直言:“真到危机时刻,我们会优先保留有劳动能力和生育潜力的群体,这是无奈的现实选择。” 这意味着,大量老人可能会被留在逐渐沉没的土地上。
其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正含义,是大家一起守护共同的家园。比如各国联手减排,减缓冰川融化速度;共同研发地震预警技术,降低灾害损失;建立全球资源共享机制,让每个国家都有应对危机的底气。
![]()
毕竟,没有哪个民族愿意背井离乡,更没有哪个国家天生该为别人的灾难“买单”。
希望日本能在自己的土地上安稳生活下去,也希望人类能通过合作对抗自然风险。毕竟,让每个民族都能在故土繁衍生息,才是对“命运共同体”最好的诠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