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个阶段
1. 申请入党阶段:
①启动条件:申请人递交书面入党申请书
②时限要求:党组织需在1个月内安排正式谈话
③记录内容:
•谈话时间、地点、谈话人基本信息
•申请人的基本情况(包括个人经历、家庭情况等)
•对党的认识及入党动机分析
•谈话结论及后续培养建议
④记录形式:形成《申请入党谈话记录表》,由谈话人签字确认。
⑤考察特点:一次性记录,作为后续培养的基准线
2. 确定积极分子阶段:
①产生程序:
•党员推荐或群团组织推优(需会议记录及投票结果)
•支委会(不设支委会的支部大会)讨论通过
•报上级党委备案(需提交《入党积极分子备案表》)
②时限要求:推荐、讨论、备案程序需一次性完成,自备案之日起进入培养期。
③记录内容:
推荐/推优过程记录
支委会讨论决议
上级党委备案回执
④材料要求:同步建立《申请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登记表》基础信息页
3. 积极分子培养阶段:
需持续至少1年,期间每半年由培养联系人填写考察意见,党支部同步进行综合考察。
考察频率:
培养联系人: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培养联系工作,及时记录表现;
党支部:每半年对积极分子进行1次全面考察,填写《申请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登记表》;
基层党委:每年对积极分子队伍状况作1次分析评估。
4. 发展对象审查阶段:
满1年培养期后,支委会综合培养意见、群众反馈及政审结果确定发展对象,此阶段需形成专项审查材料。
审查要求:必须形成政治审查专项材料(包含本人历史、直系亲属及主要社会关系政审);参加短期集中培训(一般不少于3天)并合格。
(此阶段以集中审查为主,无定期考察要求。)
5. 预备期考察阶段
预备期1年内继续考察,预备党员需定期提交思想汇报,支部每半年评估一次,期满前形成转正意见。
考察频率:
本人汇报:预备党员每季度至少提交1次书面思想汇报;
党支部:每半年进行1次综合考察评估;
转正程序:预备期满前,支部需形成转正意见,召开支部大会讨论表决。
二、撰写内容
1. 政治思想:
包括理论学习情况、入党动机变化、政治立场等;
2. 工作表现:
岗位履职能力、团队协作意识、创新实践成果等;
3. 学习情况:
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学习态度及成绩提升情况;
4. 群众关系:
团结群众、服务意识及群众评价反馈;
5. 不足与改进:
明确指出存在缺点(如理论联系实际不足、沟通能力待提升等)及改进方向。
三、撰写责任人
1. 主体要求:
由两名正式党员组成的培养联系人共同完成
2. 身份限制:
培养联系人需为本支部正式党员,且至少包含1名支部委员;
3. 协作方式:
可采用联合签署或分工撰写后共同确认的形式。
信息来源:本文来源于“小百科资料”,由人事工作者编辑整理。
本文声明:本文章内容(含图片)仅限同行学习研究使用,如不慎侵害了您的权益,请后台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