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伟达因中国市场需求火爆,紧急追单30万片H20芯片并重启生产线”的传闻在业内疯传。然而,多方核实显示,这其实是一则因对半导体生产流程不了解而产生的“乌龙”——国内主要科技大厂对H20的需求远没传闻中那么旺,甚至有内部人士直言,使用H20实属“钱都给了”的无奈。
30万“追单”的弥天大谎如何诞生?
所谓“追单”风波源于路透社一篇报道,文中引述两位匿名消息人士称,英伟达已向台积电下达30万片H20芯片组订单,以应对中国市场的强劲需求。这一消息迅速被解读为英伟达重启暂停的H20生产线,引发市场对需求激增的联想。
![]()
但供应链实际情况很快戳破了这一说法。据摩根士丹利最新供应链调研,英伟达当前持有约100万片H20库存,其中70万片是已切割、封装完成的成品,20-30万片处于未切割的晶圆状态。
![]()
所谓“重启生产线”“新增订单”,其实是将这些早已生产好的晶圆进行后续切割、封装——这是半导体行业常规的库存管理操作,目的是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最终产品形态,而非新建产能。
路透社提到的“30万片”,正好与摩根士丹利报告中晶圆状态的库存数量吻合,说明这根本不是“新订单”,只是库存状态的转化。
H20?大厂“捏着鼻子”用的“烂卡”
与传闻中的“需求火爆”形成鲜明对比,国内大型云服务及互联网厂商对H20的实际评价普遍偏低。近期流出的某科技大厂内部纪要显示,尽管该公司有数十万张H20待交付订单,但更多是出于“钱已经付了,货还没到,不能亏更多”的无奈。
纪要中的专家直接将H20称为“烂卡”,并表示,即便是集团内部,H20也主要用于对外提供AI训练及推理服务,租赁市场需求并不旺盛,盈利能力堪忧。相较于国内其他GPU的庞大保有量,如A100、H100等,H20的吸引力明显不足。该专家甚至对英伟达即将推出的下一代产品B30也持保留态度,认为其表现“也就那样”。
造成H20性能拉胯的核心原因,在于其是英伟达为符合美国出口管制政策而“特供”中国市场的产品——算力被大幅削减。这不仅导致H20在大规模AI模型训练时效率低下,难以满足国内顶尖科技公司对高性能计算的需求,且对于DeepSeek等AI模型的推理也难堪大用,TPS远低于H800,甚至低于国产卡。而对于小模型的推理,比如用于语音识别的Wisper,其性价比太低,不如直接用4090 48G、5090等消费级显卡。
![]()
与此同时,该专家也表示,他们也正在大规模采购国产AI芯片,但供应链不稳定导致交付预期波动较大,这也是短期内继续采购H20的原因。
这才是血淋淋的真相
醒醒吧!这根本不是一场关于需求的狂欢,而是一次彻头彻尾的认知骗局。所谓的“紧急追单”,是媒体对产业流程的无知,实质也就是库存再包装,远不是什么市场需求激增。在中国市场,H20因性能阉割备受诟病,只是当下水卡“昂贵的配货”,大厂们只是在当前选择有限的情况下,出于“钱都给了”和维持运营的考量捏着鼻子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