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吴婷婷)8月4日,密云再发暴雨红色预警,中午12时起,密云区冯家峪镇冯家峪村干部、村民志愿者挨家挨户敲门,提前转移涉险村民。冯家峪村是本次暴雨中密云区受灾最严重的村子之一,几天前主干道刚刚通路。
![]()
老人在多人护送下走过泥泞路段。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7月26日的暴雨过后,冯家峪村的道路满是泥泞,部分村舍损毁严重,断路、断水、断电、断通讯。经过连日抢修,8月4日中午,记者再次来到这里时看到,主干道已经可以保证车辆通行,工程车辆正在清除道路两旁的淤泥。中午时分,冯家峪村天气闷热、潮湿,天空飘着几块厚厚的乌云,暴雨中水位暴涨的白马关河水位如今虽然下去不少,但是仍十分湍急。
冯家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冯敏抬头看向天空,赶紧找来村里干部、热心村民开了个短会:“暴雨红色预警已经发了,咱们把涉险户村民提前转移,尤其行动不便的,必须第一时间转移出来。”冯敏说话干脆,布置完任务,她不放心地又叮嘱一句:“把转移出来的人员名单写清楚,别只写转了几人,一定要把名字记下来,到时候我好去安置点对。”
村民志愿者刘建国、刘小军、刘学军领完任务后,直奔村里的河东区域,这里有8户涉险户,小院全部临河道。“您甭看现在没雨,已经红警了,说下就下。您收拾收拾,如果一掉点儿,就往安置点走,到时候我们也会再过来。”提醒完一户村民,3位志愿者踩着泥泞的路,赶往下一户。
![]()
志愿者挨家挨户敲门通知。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大叔,在家吗,我来接您和大婶去安置点,又要下雨了,咱们提前转移过去。”75岁的刘显才和72岁的刘路英吃完午饭正在休息,刘小军敲开大门,进屋打了招呼,连声提醒说:“您轮椅在哪儿,我们推您过去,雨下大了咱就不好走了。”刘显才大爷行动不便,刘小军、刘学军推出老爷子的轮椅,并叮嘱照顾两位老人的保姆说:“您稍微收拾点儿东西就成,安置点在小学,有吃的,收拾好了您和大婶也过来。”
经过暴雨的冲刷,前几天,冯家峪村的道路通行困难,这几日才抢通了村里的主干道,但道路依然磕磕绊绊,柏油路面也被冲毁。从老人家出来,刘小军、刘学军和新京报的一位工作人员合力推着老爷子坐着轮椅前往安置点。
![]()
安置点里的村民。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冯家峪村的安置点位于冯家峪镇中心小学二层。小学校园内,操场上的淤泥印记清晰可见。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前几天,雨水灌进学校,一层全部积水,校园里的淤泥都积了很深,所以安置点放在了二层,这样更安全一些。
要把老人连轮椅带人搬上二层不是件轻松的事,刘小军、刘学军和新京报一名工作人员一起使劲儿,才把老爷子搬上二层。
![]()
三人齐心把老人带轮椅搬上二层。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二层的安置点内,由教室改成的临时宿舍十分敞亮,床垫、褥子都比较齐全,安置点内还有孩子们种植的绿色植物,为这里增添了勃勃生机。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贾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