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图源/视频为作者提供
2025年7月29日是深圳市老科协享乐艺术团祝贺建军98周年庆典的日子,天空像被顽童搅动的湛蓝绸缎,西北太平洋上,“竹节草”“范斯高”“罗莎”三个台风正上演着罕见的共舞。裹挟着十级的风浪扑向东南海岸,残余的势力仍在暗处推波助澜,虽留下一道渐远的尾迹,向更远的海域游去。它们的呼吸跨越千里,化作深圳晴热里突然炸响的惊雷,空气闷热得能拧出水,短时强降水像顽皮的孩子,总在不经意间砸向地面,提醒着人们夏日暴烈的脾气。
在这一方变幻的天幕下,深圳市党群活动中心却亮着温暖的灯,像是风暴中的一座灯塔。深圳市老科协歌唱指导老师冯润芬、邱彩珠带领的享乐艺术团老人们,平均年过六旬,却比年轻人更懂得如何与风雨周旋。身着熨烫整齐的演出服,在后台轻声哼唱,眼神中满是对舞台的敬畏,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最崇高的礼赞。
庆祝建军节演出活动如期举行,二十个节目如同二十颗璀璨的明珠,串联起一段段峥嵘岁月。
当邱老师的钢琴声如溪流般淌开,《打靶归来》的旋律在深圳市党群活动中心倾泻而出。退役军人童国忠挺直脊背,与全体人员并肩合唱。他们的声音交织成岁月的长河,将"日落西山红霞飞"的豪迈与"胸前的红花映彩霞"的自豪,化作穿透时光的利剑,劈开2025年7月29日的暑气与闷热。
钢弦续鸣处,《我是一个兵》的铿锵节奏骤然响起。"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的质朴宣言,在老人们斑白的发间跳跃。童国忠眼中闪过一丝湿润,那是1980年代军营拉歌场景的倒影——那时他与战友们在靶场高唱此歌,枪管上的余温未散,脚下的泥土还沾着射击场的硝烟。陈建国微微抖动的喉结,藏着那句"谁敢发动战争,坚决打它不留情",至今仍是刻在骨子里的誓言。
![]()
李星喉间酝酿着太行山的风。当《在太行山上》的第一个音符从钢伴中流淌而出,时光仿佛掀开褶皱,燃起军人灼热的星河。尹翠莲《看见你格外亲》闪耀着"军民团结如一人"的永恒命题。
冯润芬的《兵哥哥》如月光倾泻,以妹妹的柔情勾勒出哨所的轮廓。"想死个人的兵哥哥啊"的呓语,让舞台化作风雪边关。这歌声里,有雾里新兵冒汗的瞄准镜,有战士与歌者契约。当姐妹花《绒花》的旋律穿插其间,"世上有朵英雄的花"的婉转,与李向忠《北京颂歌》的磅礴形成奇妙共鸣,如同晨雾里的探照灯,照亮军民鱼水情。刘小银独唱《白毛女》,大春军人的深情在唱词里发酵,颤音让水杯微微发烫。
![]()
余春梅的《感恩》像清泉流淌,童国忠朗诵《火红的岁月》时,嗓音微微发颤,那是经历过战火洗礼的滚烫记忆;陈建国打出的太极拳《小架》,刚柔并济间藏着军人的筋骨;女声小合唱《喀秋莎》的旋律飘出窗外,与雷声交织成奇妙的二重奏。
舞台中央,夏惠相、陈志红、程元芳郎颂《变老的时候》声音舞动彩绸如翻涌波浪。用皱纹雕刻忠诚,用奔腾编织信仰,传递着军民情怀的火种。
今天的吟唱,在盛夏的台风与骄阳中,震动着历史聆听者的心弦。
![]()
一束光劈开黑暗, 京韵舞蹈《梅花赋》的绛红扇甩出千年风骨,十二道弧光织成血色经纬。唐明珍鬓边银发掠过扇骨,是棵被风雪压弯却不肯倒下的梅枝。扇交叉护胸时,扇骨末端铜片折射出寒光,旋即如车轮疾旋,绛红绸带绞成螺旋,将"母亲叫儿打东洋"的嘱托卷进涡流,扇面最后一次完全展开时,铜轴同时发出蜂鸣般的颤响,那声音里藏着纺车转动的吱呀,也藏着军民团结抗日的尖啸。
何思丽古典舞《梅花泪》勾勒出雪中梅枝的轮廓。她的指尖悬舞,“雪花飘洒落下没人问"刺破寂静,以脊背神韵抵住舞台中央,弯折的腰肢,像棵梅被雪压弯却不肯倒下。梅间泻出的泪,是红旗漫卷西风的回响,是层岩上的弹孔里,渗出的战地呐喊。
藏舞《次真拉姆》的裙摆卷起高原的风,邵新生的藏靴在舞台抖落,像是十八军未抖净的川西红土。当弦子声攀上云端,冯润珠的腰带突然活了。绛紫绸缎旋成经幡的刹那,又像是康藏公路献给解放军的哈达。
窗外下着暴雨,舞台上庄莉出场旋身,绛红舞裙开了红绸,恰似红枣树上最饱满的那颗果子,退役军医李金岭的皮鞋叩在地板上的脆响,分明是当年军队里晨操的口令声,如今却踩着交谊舞《红枣树》的旋律,在军人生日里踱出新的节拍。李金岭的手掌虚扶在庄莉的腰侧,掌纹里藏着量过的无数个战士的体温,此刻都化作了大红枣儿献亲人枝头风。
舞步流转间,李金岭的军装衬衫下摆偶尔露出半截,像一段未拆封的绷带,裹着记忆里最柔软的部分。庄莉的指尖划过他臂弯时,带起一阵红枣的甜香,混着消毒水的气息,在舞台上空盘旋。庄莉忽然踮起脚尖,裙摆扫过李金岭的肩,像极了当年巡诊时,红枣树叶扫过他的白大褂下摆。
最后音符落下时,两人的手还牵在一起敬礼。庄莉低头笑了,酒窝里盛着的不是酒,是营区炊事班熬的红枣粥的甜。李金岭的手轻轻一推,恰似当年给伤员递药时,把一颗红枣塞进他们手心的动作。
![]()
外面的风雨渐停了,市党群活动中心舞台更活跃了,最后一个节目集体舞《洗衣歌》上场了。冯润芬的蓝布头巾最先划过追光,像藏地清晨第一滴叩在玛尼堆的露水。邱彩珠的围裙带旋出弧线时,洗衣杵敲在青石板上的脆响,正从那群盛装姑娘跺脚的节奏里渗出来。
集体舞《洗衣歌》的旋律就响起,就象是文工团员当年援藏演出,演员们的胶鞋踩破音浪,靴底的红泥随踢踏声飞溅,像极了靶场边那丛未谢的格桑花。
![]()
间奏里夹着几声笑。舞着故意撞着洗衣盆,恰似清水漫过舞台瞬间,十八军腰间的水壶晃出了回声。大家撩起藏族姑娘下摆,扫过前排战士的军靴,带起1962年未收的麦香。
《洗衣歌》舞的欢快节奏响起,连空气都跟着轻快起来。乐龄者用白发书写忠诚,用皱纹刻印信仰,在这场与自然的博弈里,他们用二十个节目筑起另一道坚韧的堤坝——那是岁月沉淀的力量,是永不褪色的赤诚,不惧三大台风凶猛,绽放出战胜肆虐最动人的智慧光芒。
2025-7-30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