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纵览全球ESG资讯,解码中国美妆可持续发展路径。
《中国化妆品》杂志 | 苏悦怡
![]()
国内ESG资讯
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印发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
![]()
7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印发《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2025年版)》的通知,以《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2024年版)》《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为基础,修订形成《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2025年版)》(以下简称“《目录》”)。自2025年10月1日起施行。
为加强绿色金融市场流动性,提升绿色金融资产管理效率、降低识别成本,《目录》统一适用于各类绿色金融产品。沪深北交易所上市及股票发行、新三板挂牌及股票发行业务暂不适用。
通知明确,各相关单位要以《目录》为基础,结合各自领域绿色发展目标任务和绿色金融体系建设情况,研究制定和落实相关配套支持政策,加强宣传引导,发挥好各类绿色金融工具对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支持作用,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绿色低碳转型。
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印发
全国首批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
试点认证目录
![]()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生态环境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联合印发通知,明确了全国首批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认证目录,包括锂离子电池、光伏组件、钢铁产品、纺织产品、房间空调器、计算机、小功率电机、轮胎、电解铝、水泥、人造板和木质地板等17种产品。
该目录的发布标志着我国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从政策框架向实践落地迈出了关键一步。通过聚焦细分具体产品,配套后续即将发布的产品专用认证实施规则,将构建起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方案,为企业和认证机构提供一套可操作、可应用、可验证的认证实施指南。
我国企业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绿色技术平台提供1.2万件绿色技术
![]()
7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新进展、新成效。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双碳”目标提出5周年。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司司长梁心新表示,统计数据表明,“十四五”以来,我国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更加活跃,成为带动全球绿色低碳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
从技术领域看,我国专利权人在2024年共获得绿色低碳发明专利授权5.3万件,是2020年的两倍,年均增长19.2%。我国在清洁能源、储能领域发明专利授权增长最快,同比增速分别达到34.9%和32.8%。
从海外申请看,我国绿色低碳技术的PCT国际专利申请公开量在2024年为6356件,是2020年的2.3倍,连续四年位居世界第一。我国企业累计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绿色技术平台提供了1.2万件绿色技术,为全球绿色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
国际ESG前沿
中欧领导人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巴黎协定》达成10周年后的前进方向
![]()
7月24日,“中欧领导人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巴黎协定》达成10周年后的前进方向”发布。
双方同意共同发挥引领作用,在推进可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的同时推动全球公正转型,致力于:
1、维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的核心地位,全面准确落实其目标及原则。
2、强化务实行动,以系统政策体系和扎实行动举措,把各自气候目标转化为切实成果。
3、与各方一道,支持巴西成功举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推动大会取得富有雄心、公平、平衡和包容的成果。
4、加快全球可再生能源部署,促进优质绿色技术和产品的流动,使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各国都能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
5、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的努力与支持,以推动从地方到全球各层面加快开展大规模行动。
6、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前提交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NDCs)。双方国家自主贡献将覆盖全经济范围,包括所有温室气体,并符合《巴黎协定》长期气温目标。
7、加强在能源转型、气候适应、甲烷排放管控、碳市场、绿色低碳技术等领域双边合作,协力推动各自绿色低碳转型进程。
2025人工智能向善峰会:
创新扩大影响案例集正式发布
![]()
2025年7月8日至11日,由国际电信联盟(ITU)联合40多个联合国机构、瑞士联邦政府共同主办的2025全球人工智能向善(AI for Good)峰会在瑞士日内瓦召开。会议聚焦人工智能在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的应用以及人工智能监管与治理、标准建设等。
会上,“人工智能向善(AI for Good):创新扩大影响案例集2025”正式发布。该案例集面向全球征集,共收录来自中国、韩国、印度、南非等28个国家和地区的160个案例,经技术专家委员会严格评审,评选出51个优秀案例,其中中国案例占比达33%。
本次研讨会推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深度交流与合作,深化“人工智能向善”理念的国际共识,通过凝聚全球智慧与力量,加速人工智能技术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创新思路与解决方案。
![]()
![]()
美丽ESG资讯
谷雨发布首份企业ESG报告
![]()
7月9日,谷雨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谷雨”)正式发布企业首份《环境、社会及管治(ESG)报告》,系统性披露其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企业治理方面的理念与实践成效。
报告全面呈现了谷雨在ESG维度上的关键绩效数据,重点覆盖科研投入、“中国芯”原料库建设、绿色生产与循环利用、社会贡献、文化传承以及员工权益保障等一系列实质性议题,展现了其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战略规划与执行路径。
作为一家非上市企业,谷雨主动向社会公开其ESG管理举措及成果,以高标准彰显其在科研创新、品质保障及产业链自控等方面的前瞻性探索。数据显示,谷雨近年来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年销售额由2021年的10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50亿元,成为唯一入选《人民日报》“品牌强国计划·成长力品牌”的国货护肤品牌。
百雀羚发布首份社会责任报告
![]()
7月10日,拥有近百年历史的国妆品牌百雀羚于上海发布其首份《百雀羚2024-2025年社会责任报告》,并同步召开利益相关方沟通会。2025年百雀羚迎来企业社会责任“元年”,面对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等要求,百雀羚积极作为,完善责任管理,强化创新驱动,深耕民生福祉,推动文化传承,锚定绿色发展,在多个领域步伐坚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制度建设上,百雀羚发起“百E行动”专项计划,系统化推进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工厂打造计划,并将ESG指标嵌入供应商准入与动态考核体系,从环境、劳工、商业道德等多维度量化评估,优先选择评级优异的合作伙伴。同时,开设百雀羚官方廉洁诚信平台“阳光百雀羚”微信公众号,以透明公开的方式,加强企业廉洁文化建设。这些举措不仅完善了企业内部责任体系,更为美妆行业责任管理模式创新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本。
CCR观点
在国内绿色金融新政、碳足迹产品认证、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等背景下,中国化妆品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责任升级机遇;在国际层面,中欧领导人就气候行动达成的联合声明,以及瑞士日内瓦“AI for Good”峰会上发布的160个创新案例,共同传递了加速绿色能源部署、强化技术共享与多边合作的时代呼唤。对于中国美妆企业而言,这既是责任担当的外部压力,更是深度参与全球可持续治理的战略机遇。
展望未来,中国化妆品企业应在以下三方面实现更高层次的责任践行:一是在绿色供应链与生产环节,主动对接新版绿色金融目录,利用碳足迹标识认证和绿色债券等工具,为研发低碳配方、可循环包装和新能源工厂建设提供融资支持;二是在技术创新与专利运营层面,继续强化与国际标准的接轨,优先布局清洁能源、生物基原料等“绿色芯”领域,将更多专利转化为可产业化的减排利器;三是在品牌社会影响力塑造方面,深挖文化软实力与科技融合的表达方式,通过“AI+美妆”智能服务、线上线下结合的环保科普项目,提升消费者环保意识并形成可持续消费闭环。
总之,中国化妆品行业在国内政策利好与国际合作大潮中,既要以更高透明度和更严标准完成ESG报告披露,也要以创新驱动和开放合作引领全球美妆可持续发展新样本。唯有如此,才能在“美丽经济”竞争中担当起时代赋予的责任使命,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及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