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阳 图/网络
今天8月2日,上映16天,仅拿下8952万票房,在暑期档的电影中已无任何竞争力,某瓣平分也仅仅只是艰难维持在6.7分。
这是今年暑期档最大的爆冷片,因为在此之前,它的宣发,演员阵容,都拉了足够高的期待值,但最终爆冷!
没错,这就是由姜文导演的电影《你行你上》!预估票房无法破亿,要知道这部影片投资可就2.8个亿,现在猛亏2个亿,难了!
如果说,《让子弹飞》之所以能够成为“神作”,其一部分原因是靠着影片中各种密集的台词梗,以及大量对社会、权利,阶级矛盾等方面的隐喻,从而积累下来了口碑,沉淀下来他的地位的。
那么显然,《你行!你上!》这部电影就是想要学到《让子弹飞》的精华,也同样想要通过大量的隐喻来揭露矛盾。
可错就错在,看得很疲惫,看得很辛苦,看得很费劲!
隐喻固然很好,但强上的隐喻,很尬。
“隐喻”——顾名思义是通过一种间接的暗示、或者是象征、类比等方式来传递出的一种思想与表达,它不会直接说出具体的事物、事件的观点,而是用其他方式来引导观众去联想和思考,自己感悟出事件背后的现实与隐藏信息。
这种方式很好,不仅能够将电影抬高一个层次,而且能给予电影更大的想象空间,让观众一瞬间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
这也是为何在《让子弹飞》的这部电影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但每一次的解读和观看都能够让人回味无穷。
隐喻很好,但强上的隐喻,很尬。
倘若说不三刷,四刷这部电影,倘若说不去各大平台找关于这部电影的影评,你能看明白什么?
没错,放在面上的故事就是郎朗这个人物的成长,从小就开始展现了自己的音乐天赋,换了四任老师,然后靠着自己的努力和天赋,最终成为世界顶级的钢琴家。
明面上传递给观众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故事情节,让一个不了解姜文,没仔细研究过《让子弹飞》的观众去看的话,能看到的故事很平平无奇,甚至很枯燥,没有多少人是愿意去买单的。
但话又说回来,隐喻是姜文电影的代表词了,不管是电影前期的宣传,还是姜文本人的口碑,都暗示着这部电影肯定带有隐喻,但隐喻的是啥?
隐喻了中国近代史,隐喻的那个年代一些大国的围追堵截,隐喻了我国的发展与突围……
想不到吧,这个看似是郎朗人物的个人传记的影片,却隐喻的很深很有深度……
没看懂?那是你不了解历史,那是你历史水平差,你得带着国家的发展历史去看郎朗的成长,你得有考公的决心与准备,这才能够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
可家国历史,外交压力,国家发展,时局动荡、国策变化等这些很严肃,很宏大的主题,却以一个小孩学习钢琴来体现出来,未免有些扛不起了吧。
换句话说,整部电影如果没人告诉影片中每个人都隐喻着一个国家,每件事都代表着国家发展时期的关键大事,面临的困境,又有几个人能把一个小孩子学钢琴的事情联系到国家的发展呢?
未免有些不切实际了。
空洞的故事+暴躁的表达方式
全片的故事很空洞,几乎8个字就能概括——拜师、学琴、练琴、成名。
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不断地重复,电影的每一个阶段几乎都是在重复这一步骤,而且这个步骤体现出来的很平淡,很普通,并没有特别突出的地方。
可以说故事没有跌宕起伏,有的只是郎父鸡娃式的教育与陪伴,呈现方式不是故事,而是事情,17岁发生了什么事情,第一任老师教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老师走了之后发生了什么事情……
流水账式的讲述这一件事情的发展和后续,根本没办法让人完全的沉浸到角色中去,因为角色也是在按照一个既定的走向表演,没有思考,没有感情。
父亲和儿子吵,父亲和老师吵,父亲和身边的人吵,高亢的方式到最后都不了了之。
另外也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是最大的败笔,整部电影讲述的故事很难清晰的去感受出来,父子亲情?成长之路?为国争光?每个主题似乎都占了一点,但每个主题表达的都不强烈,根本不知道想说啥!
让我印象最深的只有王传君的造型和演技,太逗了,仅此而已了。
逻辑本末倒置。
《让子弹飞》为什么能火?是因为故事讲的好,情节设计的好,台词密集的梗,故事的节奏把握,以及故事中的镜头,台词所隐喻的现实……
但最起码是因为先有了这么一个吸引人的故事,然后才有了后来深度的解析,以及持续不断地隐喻与多义性,它的故事很好,结合了镜头的表达,台词的细化,才能够给观众以及影评们带来更多的空间去想象,去解析,从而有了电影好,电影背后的隐喻更好的口碑!
所以它的故事首先得好,首先得吸引人,然后才能够让人去分析它好在那里,最后恍然大悟:哦,原来是在映射现实中的这部分内容,好片啊!好巧妙啊!
然而这部《你行你上》却从宣发开始就不断地给大家伙灌输了隐喻的这个概念,好像电影中的每个人物,每个镜头,每句话都得隐喻点什么才叫正常,看一部电影如果连表面的东西都看不进去,背后所映射的内容又有谁去分析呢?这不是本末倒置了么?
也许有人说这部电影就是很好,通过了人物来表达了国家的发展,面临的困难,以及绝大的决心等等,那我只能说要么你看过影评了,影评人早已把观点灌输给你了,要么就是真爱粉,你不是去看电影的,而是去抓细节的。
可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去看这种类型的电影就是纯小白的视角去看的,看个乐子,如果乐子都看不进去,谁在乎背后所谓的隐喻呢?
所以说点扎心的话,这部影片可能并不适合所有人,这也就导致了它的爆冷,看不懂,无趣是很多人对它的评价。
强烈建议五年后再看,起码到那时候很多人也就能带着各大影评的观点去看这部“隐喻片”了,逐渐被人深度解析了之后,或许才会有人回味过来吧!
#你对此篇文章有何看法#
欢迎在留言评论区分享你的见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