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最清醒报志愿季,催生最冷补录年
2025 年的高考录取季,空气中弥漫着一股不同寻常的寒意。
黑龙江第四次征集志愿的公告刚挂出来,就引发一片唏嘘 —— 历史类降 30 分,物理类降 35 分,相当于把本科门槛砍了一大截,可民办高校的缺额名单还是拉得老长。
![]()
![]()
广东第三次征集志愿时,物理类本科线降到 400 分,比原线低了 36 分,湛江科技学院一家就还有 3500 多个名额空着。
![]()
![]()
![]()
![]()
![]()
还有河北第二次征集志愿、广西第四次征集志愿、宁夏第四征集志愿、云南第六次征集志愿。
广西的征集志愿甚至不受最低分限制,理论上考生0分也可以报本科。
![]()
![]()
![]()
![]()
家长群里有人叹气:"放在十年前,降这么多分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现在谁敢接啊?"
这届家长和考生,把 "性价比" 三个字刻进了骨子里,面对降分的本科名额,宁愿选择复读或读专科,也不愿轻易 "占这个便宜"。
![]()
一、多轮补录背后:20 万买个本科文凭,值吗?
黑龙江的家长算过一笔账:当地民办本科一年学费 3 万起,住宿费 3500,四年下来光这两项就 13.4 万;再加上每月 1500 的生活费,四年又是 7.2 万,总成本轻松突破 20 万。
更让人纠结的是,这些学校的热门专业早就招满了,补录的大多是园林、市场营销这类冷门专业,毕业生月薪普遍 3000-4000,想赚回学费得五六年。
对比之下,公办专科的账就好算多了:一年学费 5000,三年下来 1.5 万,加上生活费也就 6 万左右。
而且像铁道工程、护理这些专业,毕业生进国企、医院的不少,起薪 5000 + 很常见,三年就能回本。
这就是为什么家长们说 "这便宜不敢占"。
不是不想要本科文凭,是不想花 20 万买个 "就业困难户" 的标签。
某民办高校招生老师在朋友圈吐槽:"以前学生求着来,现在我们求着学生来,还得解释 ' 我们专业真的能找到工作 '。"
![]()
二、中外合作项目凉了:镀金梦碎,家长不买账
不止民办本科,连 211 高校的中外合作项目也遇冷了。
海南大学、辽宁大学的这类专业,一年学费 6-8 万,四年下来 30 万打底,往年总有人觉得 "花点钱换个名校文凭值",今年却大量缺额。
一位参与招生的老师透露:"家长们现在会去查就业报告,发现这些项目的毕业生,要么进普通公司拿几千块工资,要么回家继承家业,所谓的 ' 国际视野 ' 根本没转化成竞争力。"
更尴尬的是,有些中外合作项目课程设置混乱,国内老师讲理论,外教飞来上两周课就走,学生学完感觉 "啥也没掌握"。
以前家长觉得 "花钱总能买个心安",现在却清醒得很:30 万投在教育上看不到回报,不如踏踏实实选个公办院校的普通专业。
![]()
三、公办冷门专业也被嫌弃:连 211 的面子都不好使了
今年最让人意外的是,公办高校的冷门专业也坐不住了。
某 211 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往年录取线比一本线高 30 分,今年第一次征集志愿就缺额 50 多个;另一所重点师范大学的学前教育专业,因为出生率下降、幼儿园裁员,竟然需要降分才能招满。
这些曾经被视为 "保底好选择" 的专业,现在成了考生避之不及的 "雷区"。
市场营销被吐槽 "学的都是课本理论,不如在销售岗练半年实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因为外贸企业更爱招英语好的毕业生,成了 "高不成低不就" 的代表;小语种专业更惨,除了英语、日语,其他语种的岗位少得可怜,毕业生很多转行做了文员。
考生和家长现在选专业,就像在菜市场挑菜,拿着 "就业报告" 这个放大镜仔细看:这个专业毕业生去了哪些公司?起薪多少?三年后薪资涨幅如何?看不到明确答案的,再有名校光环也不碰。
![]()
四、家长的纠结:不读本科,怕后悔;读了,更怕后悔
尽管本科名额多到降分,很多分数在边缘的考生还是陷入两难。一位家长在论坛发帖:"孩子考了 410 分,能报民办本科,但专业是会展经济与管理,查了下就业率才 50%;读公办专科的护理专业,就业率 98%,可又怕以后考公、考研受限制。"
这种纠结背后,是教育选择的多元化。
以前大家觉得 "本科一定比专科好",现在发现不是这么回事:专科的铁道工程毕业生进铁路局,比民办本科的汉语言文学毕业生做文员,收入高、稳定性强;职业本科的计算机专业,因为有大量实训课,就业率比普通本科的软件工程还高。
但现实的门槛也确实存在:很多国企招聘明说 "本科及以上",公务员考试中要求本科的岗位占 70%。
这就让家长们陷入 "选眼前饭碗还是长远可能性" 的困境。
![]()
五、这场 “冷” 背后,是教育理性的回归
其实,本科降分没人要,未必是坏事。
它说明家长和考生不再被 "学历滤镜" 绑架,开始真正关注 "学什么能养活自己"" 未来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人 "。
那些还在靠 "本科头衔" 混日子的民办高校,早该醒醒了:与其花重金搞宣传、盖漂亮教学楼,不如把钱投在实训设备、校企合作上,让学生学到真本事。
公办高校也该调整专业设置了,紧跟产业需求淘汰冷门专业,别让 "211""985" 的招牌变成遮羞布。
对考生来说,与其纠结 "本科还是专科",不如想清楚自己要什么:想考公、考研,就选个公办院校的稳当专业;想早点就业,就瞄准有技术壁垒的工科、护理等专业。学历只是块敲门砖,能不能站稳脚跟,最终看的还是能力。
![]()
今年的高考录取,与其说是 "最冷补录",不如说是 "最清醒的选择季"。
当大家不再盲目追求学历,而是更看重教育的实际价值,高等教育才会真正回归本质 —— 培养能适应社会、创造价值的人。
你觉得降分的本科名额该报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