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清明节,冯洁蓉都会带上儿子来到四会市东城街道沙头革命烈士纪念碑前,缅怀既熟悉又陌生的外公陈广华。这位牺牲时年仅23岁的抗日英烈,用短暂而光辉的一生,谱写了一曲抗日卫国的壮歌。
“妈妈说,外公牺牲时她还没出生。”冯洁蓉告诉记者,尽管如此,妈妈陈雪英还是常常拿出外公的烈士证端详,也常常跟子女讲述父辈的英勇事迹。
1922年,陈广华出生于广东省四会县沙头村一户农民家庭。1938年10月,日寇侵占顺德,正在当地学习木工的陈广华被迫返乡。同年冬,广州沦陷,大批文化界人士撤至四会,积极开展抗日宣传。受父亲陈卓宁影响,陈广华进入黄岗中心小学就读,开始接触进步思想。
1939年9月,黄岗中心小学成为中共四会县组织的活动据点。在共产党员教师的教导下,陈广华逐渐接受革命真理,并于1941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坚定走上抗日救亡的道路。
1943年秋,陈广华从四会县立中学师资训练班毕业,出任沙头小学校长。在进步教师协助下,他不仅提升教学质量,更秘密联络共产党员,培养进步学生,为抗日斗争积蓄力量。1944年秋,日寇进犯四会,沙头小学被迫停课。按照中共四会县委书记陈德指示,陈广华发动进步青年投入抗日斗争,加入由共产党员黄显声领导的四会战时集结第三大队,并成为该队的骨干成员。
面对敌人的进犯,陈广华投笔从戎,拿起武器。1945年2月21日,他参加四会人民抗日武装起义,随部队挺进广宁,与广宁起义队伍合编为西江人民抗日义勇队,在广宁排沙、古水、北市等地开展武装斗争。作为政治工作队队员,陈广华深入群众宣传党的抗日主张,揭露国民党消极抗日的阴谋,并多次一线冲锋,在永泰伏击战、罗汶口遭遇战中英勇作战。
1945年3月,部队占领广宁排沙圩后,陈广华返回四会侦察情况,途中不幸被敌特逮捕。面对严刑拷打,他坚贞不屈,誓死保守党的秘密。5月,无计可施的敌人将其残忍杀害。年轻的他没能等到抗战胜利,也没能见到已在妻子腹中的女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广华的遗骸被迁回沙头小学安葬,并立碑纪念。2012年,沙头革命烈士纪念碑被列为四会市不可移动文物,2021年成为县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如今,这座历经多次修缮的纪念碑已成为当地的红色教育基地。“我要让孩子们知道,今天的和平生活,是无数像外公这样的先烈用生命换来的。”冯洁蓉相信,外公的事迹将永远激励后人铭记历史、珍视和平,传承伟大的抗战精神。
来源:肇庆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 陈明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