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一无所有,唯见白夜。
亨利·沃斯利
在现代生活,每个人的生活都被拆分成无数个计划、目标,仿佛你只有完成它们,生活才是有“意义”的。
但是,在日复一日的循环里,可能你会有无数个时刻想停下来问自己:难道这就是人生的全部吗?我是不是该去追求更大的壮举?
或许也正因为此,旷野成了都市打工人的完美归宿。跳出舒适圈、在户外吃苦的过程里,他们试图找到精神的自由。
55岁的亨利·沃斯利也是其中的一员,在「未读·自然写作」的新书《白夜孤旅》中,我们将和他一同踏上最危险的旅程:以单人无后援的方式,徒步穿越南极大陆。
![]()
[美] 大卫·格雷恩|著
宋明蔚|译
未读·自然写作|出品
01
在南极,
我看见了自己赤裸的灵魂
“茫茫白雪之中,他看起来就像个斑点。四面八方的冰雪绵延至天际:白色的冰、蓝色的冰,冰舌,还有冰楔。放眼望去,没有一个活物。连只海豹都看不见,更别提什么鸟了。这里没有任何生命迹象,只有他自己。”
![]()
即使我们没有去过南极,也一定在电视、社交媒体上见识过这片纯洁的世界,也知道这可能是地球上最极端的环境。
然而挑战越是艰难,就越是吸引着无数冒险家的目光。
亨利·沃斯利被《户外》杂志誉为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极地探险家。
他曾和同伴在泰坦冰穹遭遇极恶劣的天气,忍受着零下60摄氏度的低温,让吸入的空气都在肺部灼烧;他们也曾在体重快速下降后,步履蹒跚地在南极点开怀。
![]()
沃斯利和同伴在南极点
虽然已经两次抵达南极点,但这都没有让亨利·沃斯利停下脚步。
因为在安稳的日常生活里,他的内心总有一些东西在隐隐跳动。
正如文学巨擘托马斯·品钦曾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南极”,人们会借此找到答案。
终于,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独自一人完成整个南极大陆的穿越。
在此之前,从没有人想象过这样的壮举。他面对的不仅是这颗星球上最恶劣的环境,不仅是夹杂着冰粒的刺骨寒风、骤然来袭的暴风雪、冰层上沟壑纵横的裂缝,更是人类的终极意志。
![]()
磕掉一颗牙的亨利·沃斯利
2015年11月13日,55岁的他告别家人,踏上征程。
他将独自前行1500多公里——没有同伴,没有提前在某地存好的食物,没有任何助力。
整个世界只剩下绵延至天际的冰雪和南极夏季的无尽白夜。
![]()
沃斯利庆祝自己又穿越了一个纬度
然而,2016年1月22日,历经71天艰苦跋涉,在距离终点不到50公里时,沃斯利倒下了。
他终于按下了按钮,呼叫了世界上最昂贵的救援——他的生命戛然而止。
02
如匕首般锋利,
《纽约客》超长特稿引发轰动
沃斯利的故事,起初被刊登在《纽约客》上。
2018年,大卫·格雷恩这篇不足五万字的特稿发表后,立即引发轰动。欧美主流媒体争相推荐,随即售出Apple TV影视版权,由“抖森”汤姆·希德勒斯顿主演并兼任执行制作人。
![]()
《白夜孤旅》剧集的豆瓣页面
熟悉大卫·格雷恩的读者都知道,这已经不是他的作品第一次售出影视版权,《花月杀手》《赌注》《迷失Z城》等作品已经或即将被搬上大银幕。而售出非虚构作品的影视版权,无疑是对作者写作能力的无限认可。
![]()
![]()
电影《花月杀手》《迷失Z城》海报
大卫·格雷恩曾先后担任《国会山报》执行主编、《新共和》高级编辑,2003年起在《纽约客》担任专栏作家,早年的新闻素养让他拥有犀利的选材标准及精准独到的表述,在国内外拥有众多忠实读者。
《白夜孤旅》全书只有不到五万字,与探险的艰辛程度相比,字数听起来有些微不足道。
但大卫·格雷恩最擅长的就是用精炼文风讲述惊心动魄的故事。新闻特稿式的写作无一句赘述,短小精悍,后劲十足。
中文版特别邀请《比山更高》作者宋明蔚翻译。他曾在读完本书后策划了《户外探险》杂志的南极特刊,也出于兴趣完整翻译了整部作品。在译后记中,他提到一个理想主义者无法挽回的终局,以及反英雄的叙事。
![]()
表面上看,《白夜孤旅》是一本超硬核的山系纪实,是将自己抛于荒野,独自一人面对广袤冰原的故事。
但如果真的读完文本,会突然发现那种错综复杂的情绪和久久不能散去的震撼。
这或许也是这本小书引发轰动的原因。
我们总会不自觉地追问这一切是为了什么。当英雄瓦解,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亨利·沃斯利有没有后悔?
03
是理想主义者,
也是每个试图反抗单调的人
经典作品中总是不乏理想主义者的故事。
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写下的金句依然回响。“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在读《白夜孤旅》时,或许也会有同样的感受。
![]()
本以为自己再也不会去南极的亨利·沃斯利,在笔记本上写下了内心的召唤:
“为了什么?是为了伟大的地理发现,还是重要的科学成果?都不是……为了反抗我们单调的日常生活。为了那闪耀平川上的景色,高耸的山峰直刺寒冷的蓝天,广袤的冰原覆盖着陆地,其范围之辽阔,超出人们的想象……生存的信念终将击溃顽抗的死神疆域。”
![]()
这片未知的世界带给他的,不只是成为“历史第一人”的荣耀,更是一种理想、一种信念。
他选择反抗,伴随他的是每一块疼痛的肌肉、每一次艰难的呼吸,只因面前是一片“无尽的远方”。
也因此,他会选择坚持到最后一刻。
![]()
或许我们没办法像亨利·沃斯利一样踏上无尽孤旅,但至少能够通过文字,感受炽热的勇气与生命力。
终此一生,总要做些什么,哪怕明知结局是一次失败。
但在旷野上、在挣脱“意义”的束缚之后,我们将得以呼吸此生难得的自由。
![]()

![]()
![]()
![]()
![]()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