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美专家:中美可能很快就会开战,中国导弹能淹没任何拦截系统

0
分享至

前言

五角大楼2025年首次承认,面对中国导弹威胁已准备长期对峙。美国军事分析师威切特的言论一阵见血:中国导弹能够"淹没"美军任何防御系统

更让美军寝食难安的是,中国火箭军拥有超过2000枚精确制导导弹,而美军引以为傲的萨德系统,5次拦截测试竟然只成功了3次。当数量优势遇上技术代差,美军基地如同"活靶子"。

这场"矛与盾"的终极较量究竟谁占上风?美军为何对自己的"铜墙铁壁"如此没信心?



作者-常

当"世界第一"开始怀疑自己

面对中国导弹威胁,美军高层的态度发生了180度大转弯。从过去的绝对自信,到如今的战略焦虑,这种心理落差背后隐藏着什么?

军事分析师布兰登·威切特在《国家利益》杂志上的一句话,道破了美军的真实处境:"中国导弹可以淹没美军任何防御系统。"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基于冰冷数据的客观判断。

更让美军头疼的是,他们引以为傲的多层防御网络正在露出破绽



韩国部署的萨德系统,48枚拦截弹面对饱和攻击显得杯水车薪

日本8艘宙斯盾舰,每艘搭载的反导弹头数量有限,而中国仅东风-21D就有数百枚之多。这种悬殊对比让美军陷入前所未有的战略被动。

美军去年进行的实弹测试更是暴露了致命问题:萨德和爱国者联合拦截模拟目标,5次测试仅成功3次。而这还是在理想条件下的结果,真实战场环境只会更加复杂严峻。



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的处境更是岌岌可危

这座距离中国大陆仅3000公里的战略要地,完全暴露在东风-26的打击范围内。美军兵棋推演显示,仅需20枚东风-26,就能让这座太平洋最大的空军基地瘫痪整整一周。

时间窗口更是美军的致命软肋。中国导弹从发射到命中目标,最多只需要半小时。即便美军雷达及时发现来袭导弹,想要紧急转移战机和舰艇,时间根本来不及。



第七舰队的侦察报告更是直接戳中了美军的痛处:"面对东风-21D的机动攻击,我方航母战斗群的拦截概率低于10%。"这个数字,让习惯了制海权优势的美军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慌。

工业巨人的"导弹密码"

真正让美军忌惮的,并不仅仅是中国导弹的庞大数量

更可怕的是隐藏在数字背后的"中国制造"密码。作为全球第一大工业国,中国拥有的不仅是静态的武器库存,更是动态的生产能力。

这种工业优势在战时意味着什么?简单来说,就是"越打越多"的能力。



当中美两国每日导弹消耗可能超过1000枚时,拼的不是现有库存,而是补充速度

中国32家大型造船厂的建造能力,远超美国造船业的总产能。这种工业基础支撑下,中国完全有可能做到"单日消耗1000枚,生产2000枚"的惊人效率

反观美国,作为一个早已去工业化的国家,导弹生产线的产能瓶颈日益凸显。

即便美军现在拥有数万枚导弹库存,一旦战争爆发,这些库存只会越打越少,而补充速度远赶不上消耗节奏



技术层面的差距更是触目惊心

东风-17采用的乘波体设计和钱学森弹道,让它能在5-6马赫的高速下进行机动变轨。这种"打水漂"式的飞行轨迹,让美军现役的萨德和爱国者系统几乎束手无策。



东风-21D的末端蛇形机动和螺旋俯冲能力,更是将突防艺术发挥到了极致。它的飞行轨迹复杂多变,雷达反射面积不断变化,想要持续跟踪锁定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最让美军头疼的是东风-41的分导式多弹头技术

一枚导弹可携带6到10枚核弹头,每个弹头都有独立目标,还能在太空释放诱饵弹。面对这种"天女散花"式的攻击,任何拦截系统都显得力不从心。



俄罗斯军事专家直言:"中国导弹技术已经超越了美军的预期,特别是在高超音速领域的突破,让美方措手不及。"这种国际认可,从侧面印证了中国技术进步的惊人速度。

西太平洋的"天平"正在倾斜

十年前,中国导弹主要以中短程为主,射程多在2000公里以内,精度也相对有限。而今天,东风-26射程达到4000公里以上,东风-41更是超过12000公里,具备了真正的全球打击能力。

这种技术跨越不是渐进式的改良,而是跳跃式的突破



2024年9月,中国在太平洋公海成功试射洲际弹道导弹,向世界展示了其远程精确打击能力。这次试射不仅验证了技术成熟度,更是对美军心理防线的直接冲击

制导技术的革命性进步,让中国导弹实现了厘米级精度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机场跑道的特定位置、指挥中心的核心区域、港口的关键设施,都可能遭受外科手术式的精确打击。



欧洲智库的分析报告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军在亚太的基地部署存在致命缺陷

过度集中在第一岛链的部署方式,增加了被一举摧毁的风险。冲绳的嘉手纳机场、横须贺军港,这些美军的"命脉"全部暴露在中国导弹的打击范围内。

更要命的是,这些基地之间距离过近,缺乏战略纵深。一旦遭受攻击,很难进行有效分散和相互支援。



日韩军事专家私下承认的话更是令人震撼:"面对中国导弹的饱和攻击,我们现有的防御体系形同虚设,只能寄希望于冲突永远不会爆发。"

美国在菲律宾和夏威夷部署的"堤丰"中程导弹系统,试图对冲中国的导弹优势。但这种亡羊补牢式的应对,规模有限,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力量对比。

航母战斗群这个美军的"拳头产品",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东风-21D和东风-26被外界称为"航母杀手",它们结合北斗卫星系统和远程雷达,形成了高效的侦察-打击链。与传统反舰导弹相比,这些导弹射程更远、速度更快,迫使美军航母不得不在更远的海域作战。

美媒警告,西太平洋可能成为美国航母的"禁区"。这对依赖航母投射力量的美国而言,无异于战略能力的根本性削弱。

中国导弹技术的提升,正在重新定义西太平洋的力量天平。迫使美国不得不重新评估其全球军事部署战略,这种战略被动局面是美军近几十年来从未遇到过的。



威慑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既然多次演练都表明美国可能"打不过"中国,那为什么美媒还在不断渲染"战争威胁"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这背后隐藏着美方的多重考量

最直接的目的是为美军申请更多军费预算。每年五角大楼向国会要钱时,总得找个"威胁"当理由。以前是苏联,后来是反恐,现在就轮到了中国

渲染中国威胁论,能够为美国军工复合体带来源源不断的真金白银



更深层的考量是地缘政治布局。美国一直在搞"印太战略",拉着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组建小圈子,目的就是围堵中国

美媒喊"中美要打仗",其实是在给这些盟友递话:"你看中国多危险,赶紧抱紧美国大腿。"

还有一部分美国人是真的霸权焦虑

他们觉得中国崛起太快,早晚会超过美国,与其以后打不过,不如现在就动手。这种"修昔底德陷阱"的思维,让他们看中国哪都不顺眼,总觉得中国导弹多一枚,美国的霸权就少一分安全感



但这些人忽略了一个根本事实:中国从来没想过要跟美国打仗。中国的导弹部队叫"火箭军",名字里虽然带"军",但本质上是防御性的。

中国一直坚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常规导弹也只用来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只要美国不插手台湾问题,不跑到中国家门口挑事,中国导弹永远不会对准美国

就像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反复强调的:"中国的军力发展,是为了自卫,不是为了扩张。我们不想跟任何国家打仗,但谁要是敢侵犯中国的核心利益,我们也绝不手软。"



其实,理性分析一下就会发现,中美真要打起来,谁都捞不到好处

对美国来说,就算能打赢,也得脱层皮。美军在亚太的基地一旦被摧毁,全球霸权就得崩塌一半。美元霸权、科技霸权都会跟着受影响,到时候俄罗斯、欧洲肯定会趁机崛起,美国想再当"世界警察"就难了。



对中国来说,打仗会严重影响发展大局。中国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是搞经济、改善民生,真要卷入战争,几十年的发展成果可能就化为乌有。而且中国向来主张和平发展,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动武。

所以说,美媒喊"中美要打仗",更像是一种政治炒作。就像小孩子吵架,先把狠话放出来,其实心里都知道不能真动手。美军那些报告、推演,更多是给自己壮胆,或者给国会演戏。

真正的智慧在于认识到:威慑的终极目标不是战争,而是和平。中国导弹技术的发展,恰恰是为了让战争永远不要发生。



结语

真正的强者从来不需要张牙舞爪。中国导弹技术的突飞猛进,说到底是为了让战争永远不要发生。

未来的西太平洋,将会是一个更加平衡、更加稳定的地区。当实力对比趋于均衡时,理性就会占据上风,和平就有了更坚实的保障。

你觉得技术威慑真的能促进和平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中吉乌铁路,给了中欧班列更多可能?早开通20年也就没波兰啥事了

中吉乌铁路,给了中欧班列更多可能?早开通20年也就没波兰啥事了

历史摆渡
2025-09-19 22:30:02
判罚农妇10万元的法官于焕琴,曾荣获“齐鲁最美法官”等一串荣誉

判罚农妇10万元的法官于焕琴,曾荣获“齐鲁最美法官”等一串荣誉

徐雪芬札记
2025-09-19 11:08:59
一夜关门!深圳外贸大厂倒闭,600名员工失业,供应商损失惨重

一夜关门!深圳外贸大厂倒闭,600名员工失业,供应商损失惨重

白浅娱乐聊
2025-09-19 16:52:33
贾国龙华杉双双缺席餐饮大会,罗永浩3天没更新

贾国龙华杉双双缺席餐饮大会,罗永浩3天没更新

超角度
2025-09-19 20:02:54
找到了!陨石博主找到茂名火流星,400公斤藏在地下3米,网友炸锅

找到了!陨石博主找到茂名火流星,400公斤藏在地下3米,网友炸锅

小兰聊历史
2025-09-19 17:39:30
“云海肴”创始人赵晗突发心梗去世,年仅40岁

“云海肴”创始人赵晗突发心梗去世,年仅40岁

可达鸭面面观
2025-09-19 12:35:44
社评:相向而行的中美关系是世界之福

社评:相向而行的中美关系是世界之福

环球网资讯
2025-09-20 01:53:43
两年增重18公斤!文班亚马也变身魔鬼筋肉人 或开启统治级赛季

两年增重18公斤!文班亚马也变身魔鬼筋肉人 或开启统治级赛季

罗说NBA
2025-09-20 08:01:21
马英九:九三阅兵不是没邀请,而是吓得不敢来

马英九:九三阅兵不是没邀请,而是吓得不敢来

雪中风车
2025-09-19 14:42:53
网友称离开大陆后,运营商打着“为你好”的旗号,无故将手机号停机

网友称离开大陆后,运营商打着“为你好”的旗号,无故将手机号停机

可达鸭面面观
2025-09-19 09:52:04
妈妈缝了个“耐克”书包,获赞千万!耐克回应被赞:顶级公关!

妈妈缝了个“耐克”书包,获赞千万!耐克回应被赞:顶级公关!

公关界的007
2025-09-19 12:14:37
釜山电影节,妖艳四射的Lisa和孙艺珍,却败给了全裹出镜的舒淇

釜山电影节,妖艳四射的Lisa和孙艺珍,却败给了全裹出镜的舒淇

崽下愚乐圈
2025-09-19 16:10:05
反转!氢氟酸夺命后续:家属撒谎事发非散步,更多内幕曝光

反转!氢氟酸夺命后续:家属撒谎事发非散步,更多内幕曝光

以茶带书
2025-09-19 13:02:43
突发!这国称俄罗斯战机“侵犯领空”,战机停留长达12分钟,俄国防部否认!事关扎波罗热核电站,俄外交部发声

突发!这国称俄罗斯战机“侵犯领空”,战机停留长达12分钟,俄国防部否认!事关扎波罗热核电站,俄外交部发声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0 07:37:12
王自如:iPhone 17 标准版 80% 左右概率是京东方屏

王自如:iPhone 17 标准版 80% 左右概率是京东方屏

黑猫科技迷
2025-09-19 23:40:58
朱时茂没想到,《731》上映仅1天,陈佩斯因一特殊举动口碑暴涨

朱时茂没想到,《731》上映仅1天,陈佩斯因一特殊举动口碑暴涨

小丸子的娱乐圈
2025-09-19 13:32:48
女高管被老板性侵认定工伤,丈夫出镜发声:劝离婚的人说话不经大脑,99.99%的人都会支持爱人

女高管被老板性侵认定工伤,丈夫出镜发声:劝离婚的人说话不经大脑,99.99%的人都会支持爱人

FM93浙江交通之声
2025-09-19 19:21:13
乌军内外联动打出组合拳,拉夫罗夫称俄方愿就解决冲突做出妥协

乌军内外联动打出组合拳,拉夫罗夫称俄方愿就解决冲突做出妥协

史政先锋
2025-09-19 18:38:50
全方位对比《731》和《黑太阳731》,终于明白前者为何口碑分化!

全方位对比《731》和《黑太阳731》,终于明白前者为何口碑分化!

古希腊掌管月桂的神
2025-09-19 10:09:48
朱孔军任武汉大学党委书记

朱孔军任武汉大学党委书记

界面新闻
2025-09-19 15:53:50
2025-09-20 09:56:49
窥史
窥史
历史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包含了无数的宝藏和启示。
2130文章数 8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军事要闻

以军两个方向朝加沙城市中心推进

头条要闻

日本开始一项"史无前例"行动:派多架战斗机前往欧洲

头条要闻

日本开始一项"史无前例"行动:派多架战斗机前往欧洲

体育要闻

亚洲天王效应 孙兴慜球衣售150万件破梅西纪录

娱乐要闻

全智贤被全面抵制!相关代言评论区沦陷

财经要闻

最重要的一个电话,信息量果然很大

科技要闻

字节跳动凌晨发布公告

汽车要闻

对话周光:一个技术理想主义者的“蜕变”

态度原创

手机
房产
本地
旅游
公开课

手机要闻

人人都能是导演:苹果 Final Cut Camera 2.0 上新

房产要闻

全民撑广州,不止于赛场!与“有态度”者共筑城市骄傲

本地新闻

大学生军训哪家强,广西申请“出战”!

旅游要闻

热闻|清明假期将至,热门目的地有哪些?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