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美专家:中美可能很快就会开战,中国导弹能淹没任何拦截系统

0
分享至

前言

五角大楼2025年首次承认,面对中国导弹威胁已准备长期对峙。美国军事分析师威切特的言论一阵见血:中国导弹能够"淹没"美军任何防御系统

更让美军寝食难安的是,中国火箭军拥有超过2000枚精确制导导弹,而美军引以为傲的萨德系统,5次拦截测试竟然只成功了3次。当数量优势遇上技术代差,美军基地如同"活靶子"。

这场"矛与盾"的终极较量究竟谁占上风?美军为何对自己的"铜墙铁壁"如此没信心?



作者-常

当"世界第一"开始怀疑自己

面对中国导弹威胁,美军高层的态度发生了180度大转弯。从过去的绝对自信,到如今的战略焦虑,这种心理落差背后隐藏着什么?

军事分析师布兰登·威切特在《国家利益》杂志上的一句话,道破了美军的真实处境:"中国导弹可以淹没美军任何防御系统。"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基于冰冷数据的客观判断。

更让美军头疼的是,他们引以为傲的多层防御网络正在露出破绽



韩国部署的萨德系统,48枚拦截弹面对饱和攻击显得杯水车薪

日本8艘宙斯盾舰,每艘搭载的反导弹头数量有限,而中国仅东风-21D就有数百枚之多。这种悬殊对比让美军陷入前所未有的战略被动。

美军去年进行的实弹测试更是暴露了致命问题:萨德和爱国者联合拦截模拟目标,5次测试仅成功3次。而这还是在理想条件下的结果,真实战场环境只会更加复杂严峻。



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的处境更是岌岌可危

这座距离中国大陆仅3000公里的战略要地,完全暴露在东风-26的打击范围内。美军兵棋推演显示,仅需20枚东风-26,就能让这座太平洋最大的空军基地瘫痪整整一周。

时间窗口更是美军的致命软肋。中国导弹从发射到命中目标,最多只需要半小时。即便美军雷达及时发现来袭导弹,想要紧急转移战机和舰艇,时间根本来不及。



第七舰队的侦察报告更是直接戳中了美军的痛处:"面对东风-21D的机动攻击,我方航母战斗群的拦截概率低于10%。"这个数字,让习惯了制海权优势的美军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慌。

工业巨人的"导弹密码"

真正让美军忌惮的,并不仅仅是中国导弹的庞大数量

更可怕的是隐藏在数字背后的"中国制造"密码。作为全球第一大工业国,中国拥有的不仅是静态的武器库存,更是动态的生产能力。

这种工业优势在战时意味着什么?简单来说,就是"越打越多"的能力。



当中美两国每日导弹消耗可能超过1000枚时,拼的不是现有库存,而是补充速度

中国32家大型造船厂的建造能力,远超美国造船业的总产能。这种工业基础支撑下,中国完全有可能做到"单日消耗1000枚,生产2000枚"的惊人效率

反观美国,作为一个早已去工业化的国家,导弹生产线的产能瓶颈日益凸显。

即便美军现在拥有数万枚导弹库存,一旦战争爆发,这些库存只会越打越少,而补充速度远赶不上消耗节奏



技术层面的差距更是触目惊心

东风-17采用的乘波体设计和钱学森弹道,让它能在5-6马赫的高速下进行机动变轨。这种"打水漂"式的飞行轨迹,让美军现役的萨德和爱国者系统几乎束手无策。



东风-21D的末端蛇形机动和螺旋俯冲能力,更是将突防艺术发挥到了极致。它的飞行轨迹复杂多变,雷达反射面积不断变化,想要持续跟踪锁定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最让美军头疼的是东风-41的分导式多弹头技术

一枚导弹可携带6到10枚核弹头,每个弹头都有独立目标,还能在太空释放诱饵弹。面对这种"天女散花"式的攻击,任何拦截系统都显得力不从心。



俄罗斯军事专家直言:"中国导弹技术已经超越了美军的预期,特别是在高超音速领域的突破,让美方措手不及。"这种国际认可,从侧面印证了中国技术进步的惊人速度。

西太平洋的"天平"正在倾斜

十年前,中国导弹主要以中短程为主,射程多在2000公里以内,精度也相对有限。而今天,东风-26射程达到4000公里以上,东风-41更是超过12000公里,具备了真正的全球打击能力。

这种技术跨越不是渐进式的改良,而是跳跃式的突破



2024年9月,中国在太平洋公海成功试射洲际弹道导弹,向世界展示了其远程精确打击能力。这次试射不仅验证了技术成熟度,更是对美军心理防线的直接冲击

制导技术的革命性进步,让中国导弹实现了厘米级精度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机场跑道的特定位置、指挥中心的核心区域、港口的关键设施,都可能遭受外科手术式的精确打击。



欧洲智库的分析报告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军在亚太的基地部署存在致命缺陷

过度集中在第一岛链的部署方式,增加了被一举摧毁的风险。冲绳的嘉手纳机场、横须贺军港,这些美军的"命脉"全部暴露在中国导弹的打击范围内。

更要命的是,这些基地之间距离过近,缺乏战略纵深。一旦遭受攻击,很难进行有效分散和相互支援。



日韩军事专家私下承认的话更是令人震撼:"面对中国导弹的饱和攻击,我们现有的防御体系形同虚设,只能寄希望于冲突永远不会爆发。"

美国在菲律宾和夏威夷部署的"堤丰"中程导弹系统,试图对冲中国的导弹优势。但这种亡羊补牢式的应对,规模有限,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力量对比。

航母战斗群这个美军的"拳头产品",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东风-21D和东风-26被外界称为"航母杀手",它们结合北斗卫星系统和远程雷达,形成了高效的侦察-打击链。与传统反舰导弹相比,这些导弹射程更远、速度更快,迫使美军航母不得不在更远的海域作战。

美媒警告,西太平洋可能成为美国航母的"禁区"。这对依赖航母投射力量的美国而言,无异于战略能力的根本性削弱。

中国导弹技术的提升,正在重新定义西太平洋的力量天平。迫使美国不得不重新评估其全球军事部署战略,这种战略被动局面是美军近几十年来从未遇到过的。



威慑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既然多次演练都表明美国可能"打不过"中国,那为什么美媒还在不断渲染"战争威胁"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这背后隐藏着美方的多重考量

最直接的目的是为美军申请更多军费预算。每年五角大楼向国会要钱时,总得找个"威胁"当理由。以前是苏联,后来是反恐,现在就轮到了中国

渲染中国威胁论,能够为美国军工复合体带来源源不断的真金白银



更深层的考量是地缘政治布局。美国一直在搞"印太战略",拉着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组建小圈子,目的就是围堵中国

美媒喊"中美要打仗",其实是在给这些盟友递话:"你看中国多危险,赶紧抱紧美国大腿。"

还有一部分美国人是真的霸权焦虑

他们觉得中国崛起太快,早晚会超过美国,与其以后打不过,不如现在就动手。这种"修昔底德陷阱"的思维,让他们看中国哪都不顺眼,总觉得中国导弹多一枚,美国的霸权就少一分安全感



但这些人忽略了一个根本事实:中国从来没想过要跟美国打仗。中国的导弹部队叫"火箭军",名字里虽然带"军",但本质上是防御性的。

中国一直坚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常规导弹也只用来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只要美国不插手台湾问题,不跑到中国家门口挑事,中国导弹永远不会对准美国

就像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反复强调的:"中国的军力发展,是为了自卫,不是为了扩张。我们不想跟任何国家打仗,但谁要是敢侵犯中国的核心利益,我们也绝不手软。"



其实,理性分析一下就会发现,中美真要打起来,谁都捞不到好处

对美国来说,就算能打赢,也得脱层皮。美军在亚太的基地一旦被摧毁,全球霸权就得崩塌一半。美元霸权、科技霸权都会跟着受影响,到时候俄罗斯、欧洲肯定会趁机崛起,美国想再当"世界警察"就难了。



对中国来说,打仗会严重影响发展大局。中国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是搞经济、改善民生,真要卷入战争,几十年的发展成果可能就化为乌有。而且中国向来主张和平发展,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动武。

所以说,美媒喊"中美要打仗",更像是一种政治炒作。就像小孩子吵架,先把狠话放出来,其实心里都知道不能真动手。美军那些报告、推演,更多是给自己壮胆,或者给国会演戏。

真正的智慧在于认识到:威慑的终极目标不是战争,而是和平。中国导弹技术的发展,恰恰是为了让战争永远不要发生。



结语

真正的强者从来不需要张牙舞爪。中国导弹技术的突飞猛进,说到底是为了让战争永远不要发生。

未来的西太平洋,将会是一个更加平衡、更加稳定的地区。当实力对比趋于均衡时,理性就会占据上风,和平就有了更坚实的保障。

你觉得技术威慑真的能促进和平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江一燕这腰非得要露出来吗?腰上这一圈肉还挺让人出戏的

江一燕这腰非得要露出来吗?腰上这一圈肉还挺让人出戏的

TVB的四小花
2025-11-01 14:36:44
遭切尔西5连杀后热刺内讧!2将拒绝与主帅握手 甩手抱怨+径直离场

遭切尔西5连杀后热刺内讧!2将拒绝与主帅握手 甩手抱怨+径直离场

我爱英超
2025-11-02 04:42:24
郑丽文就职,马英九落泪,国民党前民代赞:振奋人心

郑丽文就职,马英九落泪,国民党前民代赞:振奋人心

林子说事
2025-11-02 15:15:32
中央公布重要文件,2026年养老金有望调整,如何调整哪些人能多涨

中央公布重要文件,2026年养老金有望调整,如何调整哪些人能多涨

云鹏叙事
2025-11-01 10:17:39
不是胰脏癌!坣娜真正死因曝光..老公心碎发声:在床边抱着她离世

不是胰脏癌!坣娜真正死因曝光..老公心碎发声:在床边抱着她离世

ETtoday星光云
2025-10-31 11:22:10
中部第一城,想进AI城市第一梯队

中部第一城,想进AI城市第一梯队

时代周报
2025-10-31 20:55:16
十大元帅的后代,谁的军衔最高?

十大元帅的后代,谁的军衔最高?

顾史
2025-06-23 21:36:45
看看杨瀚森和马鲁阿奇在常规赛上的表现,堪称一对难兄难弟!

看看杨瀚森和马鲁阿奇在常规赛上的表现,堪称一对难兄难弟!

田先生篮球
2025-11-01 21:55:51
最新报告发布!我国稳居世界第一

最新报告发布!我国稳居世界第一

陆弃
2025-11-01 08:46:33
演都不演了!徐帆回应离婚传闻才4个月,冯小刚"小心思"藏不住了

演都不演了!徐帆回应离婚传闻才4个月,冯小刚"小心思"藏不住了

易昂杨
2025-10-29 20:01:07
42岁朱亚文在南京旅游被偶遇,他打扮潮流,戴着眼镜好洋气 好帅气

42岁朱亚文在南京旅游被偶遇,他打扮潮流,戴着眼镜好洋气 好帅气

阿废冷眼观察所
2025-11-02 09:55:37
最新发布!广东有4波冷空气!化州一夜入冬→

最新发布!广东有4波冷空气!化州一夜入冬→

化州社区
2025-11-02 15:35:58
胖东来“后遗症”现象:第1批从胖东来离职的员工,已无法上班了

胖东来“后遗症”现象:第1批从胖东来离职的员工,已无法上班了

阿柒的讯
2025-10-31 17:41:38
米莱的胜利被最小化了

米莱的胜利被最小化了

寰宇大观察
2025-11-01 18:55:03
百病不离肝!对肝脏最好的3种食物,一周吃2次,养肝护肝,别错过

百病不离肝!对肝脏最好的3种食物,一周吃2次,养肝护肝,别错过

阿龙美食记
2025-10-30 11:53:11
天津这8个片区拆迁征收公示!看看有你家吗?

天津这8个片区拆迁征收公示!看看有你家吗?

全接触狐狐
2025-11-02 09:50:18
数百万国人去越南打工,为啥不愿回国?越南待遇难道比中国更好

数百万国人去越南打工,为啥不愿回国?越南待遇难道比中国更好

南权先生
2025-10-24 13:05:38
随着朝鲜5-1日本 女足世界杯4强定2席 亚洲剩独苗 中国队淘汰不冤

随着朝鲜5-1日本 女足世界杯4强定2席 亚洲剩独苗 中国队淘汰不冤

侃球熊弟
2025-11-02 05:02:51
皇马4-0造惨案!各项6连胜+7分领跑西甲 姆巴佩双响 维尼修斯失点

皇马4-0造惨案!各项6连胜+7分领跑西甲 姆巴佩双响 维尼修斯失点

侃球熊弟
2025-11-02 05:37:36
詹姆斯被湖人打包甩卖!维金斯+希罗要联手东契奇冲冠?

詹姆斯被湖人打包甩卖!维金斯+希罗要联手东契奇冲冠?

阿晞体育
2025-11-01 14:42:15
2025-11-02 16:35:00
窥史
窥史
历史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包含了无数的宝藏和启示。
2841文章数 15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军事要闻

俄在日本海演习击沉假想敌潜艇

头条要闻

"最快女护士"张水华获得"复出"后首个全马冠军

头条要闻

"最快女护士"张水华获得"复出"后首个全马冠军

体育要闻

这个日本人,凭啥值3.25亿美元?

娱乐要闻

离世的他曾是刘德华张学友御用班底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10月零跑突破7万辆,小鹏、蔚来超4万辆

汽车要闻

神龙汽车推出“发动机终身质保”政策

态度原创

本地
亲子
数码
公开课
军事航空

本地新闻

全网围观,到底多少人被这个野人大学生笑疯了

亲子要闻

什么是“泪失禁”?00后孩子跟父母完全是2个物种!

数码要闻

华为星闪起猛了!蓝牙技术全面应战,还针对中国市场出招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俄在日本海演习击沉假想敌潜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