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地球在5800万年前曾出现过一次恐怖“高烧”,孕育出史上最大的蛇

0
分享至

2009年,哥伦比亚塞雷洪煤矿的工人们挖到一堆“不像话”的骨头,有的牙齿大如香蕉,脊椎骨宽得像洗脸盆。古生物学家闻讯赶来,花了三年时间拼凑,最终复原出一条体长15米、体重1.25吨的超级巨蛇。



它被命名为“泰坦巨蟒”(Titanoboa),身体最粗处直径超过1米,足以一口吞下3米长的鳄鱼,甚至捕食半吨重的远古哺乳动物。

如今最大的网纹蟒不过7米长,而泰坦巨蟒相当于5辆小轿车头尾相连的体长,站立时比一层楼还高。科学家推算,它每天需吃掉约250公斤食物,相当于一口吞下整头野猪。



更令人后背发凉的是,2024年印度古吉拉特邦的褐煤矿中,又出土了另一种体长可能达15.24米的巨蛇化石,被命名为“印度蛇神”(Vasuki Indicus),再次刷新人类对史前巨蛇的想象。

蛇类暴长的秘密钥匙

如此庞大的蛇类为何偏偏出现在5800万年前?答案藏在地球的“体温计”里。

当时地球正处于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PETM),一场持续约20万年的全球“高烧”:平均气温比现在高12-14℃,赤道附近温度飙至32-34℃,连北极圈都长满棕榈树。



蛇作为变温动物,体温和代谢速率完全依赖环境。温度每升高1℃,蛇类新陈代谢速率就提升10%-20%,生长速度呈指数级暴涨。

模拟实验显示,若将现代缅甸蟒丢到PETM的环境里,理论上能长到10米以上。

而泰坦巨蟒的栖息地,哥伦比亚热带沼泽,简直是“巨兽食堂”,湖泊中游荡着4米长的鳄鱼,岸边趴着壳长2.5米的巨龟,丰富的猎物为巨蟒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自助餐”。



更关键的是,当时大气二氧化碳浓度高达2000ppm(现今约420ppm),氧气含量也略高于现在,为巨型爬行动物的呼吸和能量供应提供了“超级燃料”。

高温的“凶手”是谁

引发地球这场“高烧”的源头,竟深埋在如今郁郁葱葱的北大西洋海底。5800万年前,格陵兰岛与欧洲大陆撕裂产生的巨型裂缝,让德干高原下的超级火山(位于今印度)彻底暴怒。持续喷发的岩浆如同滚烫的注射器,不断向大气输送数万亿吨温室气体。但这仅仅是“药引”,真正导致高烧不退的“主药”藏在冻土层和海底,



火山活动加热大陆架沉积层,甲烷水合物(可燃冰)成亿吨逸散。这种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28倍的“隐形杀手”,将全球碳释放量推至现代人类年排放量的10倍以上

当时的生态系统如同被架在文火上慢炖:海水迅速酸化,溶解了深海生物的外壳;陆地上,原本适应温凉气候的植物成片枯死,而棕榈树的领地一路扩张到加拿大北极圈。



地球的“免疫系统”也曾试图自救。随着暴雨增多,新生植物疯狂吸收二氧化碳。但火山喷发与冻土解冻形成的恶性循环链,让自我调节彻底失效,就像高烧病人体内的炎症因子风暴,越挣扎反而越失控。

巨兽王朝崩塌

令人意外的是,终结泰坦巨蟒王朝的并非食物短缺或天敌,恰恰是曾经成就它们的温度下降

极热事件持续约20万年后,地球终于开始退烧。火山活动减弱,甲烷释放被遏制,植物固碳能力反超碳排放。当全球平均温度逐渐降低8-10℃,对变温动物而言无异于灾难。



蛇类新陈代谢急剧放缓,一条10米长的巨蟒维持体温所需的能量,在新环境中需要猎捕双倍的食物。而现实更残酷,曾滋养泰坦巨蟒的“巨兽食堂”正在消失。

沼泽随气候干旱逐渐萎缩,4米长的钝吻鳄被迫演化成1米长的灵活形态以节省能量;巨龟因缺乏水生植物而数量锐减;曾经茂密的热带雨林被温带落叶林取代,落叶季的枯竭期使猎物更稀缺。



体型的优势瞬间转为负担,庞大的身躯需要更多食物维持,迟缓的动作却难以捕捉到灵活的新物种。古生物学家在后续地层中发现,泰坦巨蟒的骨骼化石尺寸骤降至5-8米,最终完全消失在地层记录中,变温动物的黄金时代,就此落幕。

地球留给人类的“体温警示贴”

藏在哥伦比亚煤矿里的泰坦巨蟒骸骨,像一枚来自史前的琥珀,凝固着两个惊醒的真相。

升温临界点比想象中脆弱。PETM事件中,地球仅升温5-8℃(从升温启动到峰值约3万年),如今人类却在200年内让气温上升1.2℃。2023年夏天,加拿大北极圈野火与南极海冰的创纪录消融,几乎是5800万年前棕榈树北移的现代翻版。



生态系统没有赢家。极热时期的巨型爬行动物看似站在食物链顶端,实则是生态失衡的产物。现代研究表明,类似PETM的升温若再现,70%的现有蛇类会因无法适应温度波动而灭绝,巨蟒消亡史证明,极端气候中没有真正的征服者。

当科学家在实验室用PETM数据建模时,发现了一条令人脊背发冷的曲线:若碳排放维持现状,2070年地球部分地区将重现34℃年均温,这正是泰坦巨蟒最猖獗时的“舒适区”。



只是这一次,站在食物链顶端的人类,能在退烧药生效前躲过巨兽的陷阱吗?地球的体温计上,猩红的刻度正无声攀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1公斤铀-235释放出的能量有多大?地球上的铀,人类还能用多久?

1公斤铀-235释放出的能量有多大?地球上的铀,人类还能用多久?

魅力科学君
2025-11-07 19:44:51
排队给郭士强道歉?林葳的表现,戳穿了多少伪球迷的真实面目

排队给郭士强道歉?林葳的表现,戳穿了多少伪球迷的真实面目

何咯说
2025-11-19 00:55:40
杨亚洲大儿子一句话:“搬出去住”,倪萍当场落泪

杨亚洲大儿子一句话:“搬出去住”,倪萍当场落泪

青史楼兰
2025-11-18 11:56:35
王思聪成功和懒懒分手,回国的懒懒被曝变卖奢侈品,网友吐槽太贵

王思聪成功和懒懒分手,回国的懒懒被曝变卖奢侈品,网友吐槽太贵

娱乐团长
2025-11-16 15:45:42
几块钱一瓶的维生素B12,或有助改善4种病症,早了解早受益

几块钱一瓶的维生素B12,或有助改善4种病症,早了解早受益

二大爷观世界
2025-11-18 11:43:51
1号线“小心站台间隙”丢了“小”字,北京地铁回应

1号线“小心站台间隙”丢了“小”字,北京地铁回应

新京报
2025-11-18 13:47:03
灯光下灰穿针织衫的美女

灯光下灰穿针织衫的美女

喜欢历史的阿繁
2025-11-19 01:50:59
中国正在上演的诡异经济

中国正在上演的诡异经济

难得君
2025-10-29 19:26:55
中央定调,房地产已经完全明牌了!

中央定调,房地产已经完全明牌了!

山丘楼评
2025-11-12 18:29:13
福特智趣烈马预售22.98万起!网友:内饰很有吸引力

福特智趣烈马预售22.98万起!网友:内饰很有吸引力

汽车网评
2025-11-18 21:04:09
同事天天蹭我午饭,我刚被公司裁员,抱着纸箱出门,他却拦住我

同事天天蹭我午饭,我刚被公司裁员,抱着纸箱出门,他却拦住我

小秋情感说
2025-10-24 14:50:28
收官战还有4天开打,海港却连迎两个坏消息,取胜大连英博有点悬

收官战还有4天开打,海港却连迎两个坏消息,取胜大连英博有点悬

零度眼看球
2025-11-18 08:51:55
文昌阁火灾原因找到了,游客或面临天价赔偿,管理方也难逃追责

文昌阁火灾原因找到了,游客或面临天价赔偿,管理方也难逃追责

可爱的罗
2025-11-15 06:09:33
44岁董洁和男友大连聚餐时被人偶遇 可是纯素颜,那模样简直美翻了

44岁董洁和男友大连聚餐时被人偶遇 可是纯素颜,那模样简直美翻了

阿废冷眼观察所
2025-11-18 06:05:17
截至2025年11月15日,俄罗斯占领乌领土19.3%,涉及8个州1个地区

截至2025年11月15日,俄罗斯占领乌领土19.3%,涉及8个州1个地区

山河路口
2025-11-16 19:18:02
丈夫出轨8年时间向大8岁情人转账超125万,妻子起诉全额返还!二审判决来了

丈夫出轨8年时间向大8岁情人转账超125万,妻子起诉全额返还!二审判决来了

红星新闻
2025-11-18 00:02:11
仇恨才是主流——20%的PA官方报纸文章宣扬反犹太主义

仇恨才是主流——20%的PA官方报纸文章宣扬反犹太主义

老王说正义
2025-11-19 00:03:29
研究发现:常年吃降糖药的人,到70岁后,很多都面临6种健康困扰

研究发现:常年吃降糖药的人,到70岁后,很多都面临6种健康困扰

白宸侃片
2025-11-16 11:31:14
不出意外的话!苏林会成为第二个黎笋

不出意外的话!苏林会成为第二个黎笋

近史谈
2025-11-02 18:54:35
脱钩了?河北社平工资下降0.19%,社保缴费基数却上涨了2.2%

脱钩了?河北社平工资下降0.19%,社保缴费基数却上涨了2.2%

财话连篇
2025-11-18 23:03:32
2025-11-19 04:48:49
大千世界观 incentive-icons
大千世界观
欢迎来到精彩的异想世界!
2123文章数 89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27岁女孩家门口遇害 妈妈痛哭:墙上还有女儿血迹

头条要闻

27岁女孩家门口遇害 妈妈痛哭:墙上还有女儿血迹

体育要闻

结束最后一次对决,陈梦和朱雨玲笑着相拥

娱乐要闻

宋佳夺影后动了谁的奶酪

财经要闻

中美机器人爆发了一场论战

科技要闻

谷歌CEO警告:若AI泡沫破裂,没公司能幸免

汽车要闻

硬核配置旗舰气场 岚图泰山售37.99万起

态度原创

健康
数码
教育
手机
时尚

警惕超声报告这六大"坑"

数码要闻

华为MatePad系列平板“PC多屏协同”功能正式回归

教育要闻

留学降温“AI化留学”泛滥海归人设崩塌?

手机要闻

麒麟9030细节大揭秘:1+4+4满血规格,能否借此重振雄风?

秋天穿衣暂时没灵感?赶紧看看这27套穿搭,舒适自然又大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