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光的小店”系列报道③
用芳香传递美好
——“95后”女孩罗汝茜和她的古法制香铺
全媒体记者 王超
岳塘区高峰塔,纵横交错的小巷密布周边。7月28日,从塔左边的巷口沿小路拾级而下,不消几分钟,就到了爻时香铺。
香铺门口种满了花草,轻轻推开嘎吱作响的木门,屋内香薰罗幕,一位着旗袍的女孩端坐在桌前,细细研磨着手里的香料。细腻的摩擦中,轻柔的香气徐徐传来,似有若无地与东方美学意境相契合。
![]()
爻时香铺主理人罗汝茜在制作香包。(记者 方阳 摄)
眼前的女孩,正是香铺主理人、“95后”女孩罗汝茜。对她来说,古法制香这门古老技艺,不仅给自己打开了一扇窗,更重要的是,它为一些生活、工作压力大的年轻人,提供了一个解压的空间,让人们在传统与现代交织间重拾生活光彩。
“古人传承的香道,实际上不止烧香礼佛、佩戴香包那么简单,传统的香学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它既是高雅的象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能达到调养身心的作用。”说起制香,罗汝茜侃侃而谈。言谈举止间,透出怡然恬淡。
“制作古法香牌是一种传承,更需要创新,只有将传统的文化和现代审美相结合,才能有更好发展。”她介绍,每一块古法香牌都是独一无二的。所有的香牌都是从闻香和选香开始,确定自己喜欢的味道后,再加入一定的粘粉,加水揉成香泥,选取喜欢的模具将香泥入模成型。脱模之后,等待香牌自然阴干,再进行穿绳、打磨、上蜡等工序,“每一步都需要严格遵守既定工序,制作一块香牌至少需1.5小时。”
罗汝茜与古法制香结缘于8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接触到古法制香,这种细腻而充满仪式感的技艺深深地吸引了她。“我生性喜静,又喜欢中华传统文化。”罗汝茜说,那次与香道的邂逅,让自己有一种“触电”般的感觉。经过慎重考虑,她决定从体制内辞职,开始系统学习古法制香知识。
在学习制香的过程中,罗汝茜慢慢地对香的选料、打磨、筛选、调和、阴干等工艺有了更深的了解,并考取了相关证书。她随手拿起桌上一瓶香粉举例:“比如,香方是人们利用多种香料调和制造出独特香气后记录下来的方子。不同的香方,做出来的香味大不相同。而不同的香料、不同的比重,做出来的香味也有着很大区别,这些都需要自己去慢慢领悟和沉淀。”
在学习交流过程中,罗汝茜发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越来越多的都市人开始喜欢品香、用香。“我想更好地传播传统文化,让中国香文化被更多人知道、喜欢。”去年10月,她在岳塘区高峰塔附近寻觅了一处农舍,将其改造装修做成香铺。
“做喜欢的事,让喜欢的事有价值。”罗汝茜坦言,一开始自己比较迷茫,不确定香铺能否顺利经营下去。正式营业后,经由社交媒体传播,没想到会受到这么多年轻人欢迎,经常会有客人慕名而来,很多机构还邀请她去做沙龙活动。
对于目前的状态,罗汝茜很满意。她深有感触地说,年轻人不是不喜欢传统,而是需要更“懂”他们的表达方式。眼下,她正在思考,想设计更多业务单元,让感兴趣的人都可以亲身参与其中,体会古法制香的魅力。
“香来自万物,在被点燃的一刹那,万物的精华就都奉献给了人类。”如今,罗汝茜对制香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她说:“古人的智慧有一种让自己能够安静下来的力量。而制香的过程,就是不断告诫自己,要有一颗包容的心,带给别人光明、爱和希望。”
记者手记
青春的激情与深厚的传统文化,碰撞出的美妙火花,既为时间深处的文化瑰宝创造了一个更具现代气息的打开方式,也为年轻人追梦圆梦提供了更多路径和机会。罗汝茜经营的香铺能在年轻人中悄然走红,一方面是其深入挖掘市场的新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也与其自身用匠心打造过硬产品、提供优质服务有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