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是立秋节气,而此时中伏尚未结束,即今年是“立秋撞中伏”,为民间常说的“秋包伏”现象。
“秋包伏”具体会有什么影响呢?民间老话说“秋包伏,热死牛”,又是什么预兆呢?立秋将至,2025年的炎热还会持续多久?今年的秋天会很热吗?一起来看看。
一、什么是“秋包伏”?
“秋包伏”,指的是立秋之后,才迎来末伏的开始。换句话说,也就是秋天开始了,伏天的酷热却还没有结束。
今年立秋时间在8月7日,中伏时间7月30日—8月8日,而末伏要从8月9日才开始,一直持续到8月18日。所以,从时间划分来看,今年属于“秋包伏”。
二、“秋包伏,热死牛”的俗语解读
这句俗语意思是如果立秋后才进入末伏,天气可能会非常炎热,热到连老牛都能晒死。即“秋包伏”,被视为酷热的预兆。
怎么理解呢?
这主要是因为,夏季阳气鼎盛,尤其是到了三伏天阶段,炎热达到巅峰。而立秋的到来,预示着时间已经来到了秋季,阴气初生。然而,当伏天还未走完,则意味着暑气仍在延续,即便此时立秋已到。
从热量积累的科学视角看,中伏期间,地面积热达到全年顶峰。当立秋到来时,若伏天余日尚多,这些积蓄的热量需要更长时间才能消散。
三、那么,今年立秋啥情况?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气候报告,2025-2029年间,八成概率将刷新有记录以来的最暖年份纪录。综合以上分析来看,这意味着今年立秋后,炎热天气可能仍会持续一段时间。
而从当前的天气预报来看,未来十天,黄淮、江汉、江南、四川盆地东部 及陕西南部等地,将出现持续6~10天35~38℃高温,局地可达39℃+。提醒我们,立秋节气前后,这些地方天气较为炎热,秋老虎势力可能比较猛,值得警惕!
当然,节气不仅关乎气候,更承载着中国人特有的时间哲学与生命智慧。立秋时节,民间有不少的习俗讲究。
四、立秋的人文趣味
1.“贴秋膘”
这一习俗源于对苦夏消耗的补偿,也是为即将到来的寒冬做准备。古人贴膘讲究温润平和——鸭肉、牛肉、鱼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银耳羹、百合粥、秋梨膏成为润燥首选。
2.啃秋
皖南地区有“啃秋”习俗。人们会在立秋日这一天吃西瓜,俗称“啃秋”,寓意“啃去暑气,咬住丰收”。这与《本草纲目》记载西瓜“消烦止渴,解暑热”的功能不谋而合。
此外,还有晒秋,祭祀土地神等习俗。关于立秋,你的家乡,又有哪些习俗活动呢?欢迎留言分享,一起探讨~
对此,你又怎么看呢?欢迎留言分享,一起探讨~
喜欢就点个赞,转发分享吧,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
图片来自网络及AI绘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