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叔是养蜂人,他每年的春天都会带着蜜蜂们四处奔波,有时候离我比较近时我就会去玩,我最喜欢的环节就是采蜜,采蜜可不简单,除了要带好护具外,还有三种采蜜的方法:割蜜、刮蜜以及摇蜜,前两种需要一定的技术含量,我也就能摇蜜了,摇蜜很简单就是用摇蜜机通过离心力将蜜从巢房里甩出来。
![]()
而在云南怒江峡谷的悬崖上,采蜜人岩聪点燃艾草驱散蜂群,割下金黄的崖蜜。他身后的背篓里,蜂巢残留的蜜汁正缓缓渗出,而失去口粮的中华蜜蜂在烟雾中疯狂振翅。面对这些天降横祸(对于蜜蜂而言),我很早之前就有个疑问:人类取走蜂蜜后,蜜蜂靠什么活下去?
自从二叔养了蜂之后,我就从他那得到了答案,至于野生蜂,我们分开来说。
![]()
野生蜂群被盗怎么办?
野生蜂巢如今是越来越少了,这与多方面的原因有关,科学家们将这种全球的现象称之为“蜂群崩溃混乱症”,其中主因都与人类的活动有关,比如杀虫剂的广泛使用、全球变暖以及生态破坏等等。正是因为这样,一旦有人发现了野生的蜂巢,基本上这个蜂巢就会全军覆没。
不过,以前人们采蜜通常不会赶尽杀绝,而是只取一部分,这一部分通常是外层蜜脾,这里有含水量18-20%的成熟蜜,这是蜜蜂的储备粮,用来应付连续降雨等无法采蜜的天气的,而中层属于过渡区,里面是混合花粉与稀蜜的"能量棒",最内层是核心区,这里是蜂王浆与新鲜花蜜的保育基地。一般情况下,外层的蜜脾占比是最大的,而以前的人采蜜也通常只取这个区域的。
![]()
那既然以前的人懂得可持续利用,那被拿走的外层的蜂巢后,野生蜂怎么办呢?首先是考验工蜂了,工蜂蜜囊可储存70毫克花蜜(接近体重一半),紧急时会迅速的反哺蜂群,并且再次建造外层的巢。其次是蜂王,当原巢蜜源不足,老蜂王会带走半数蜜蜂及30%存蜜,像游牧民族般寻找新家园。留下的幼蜂则继承剩余资源,开启王朝新生。
在这个过程中,侦察蜂舞蹈频率提升至少3倍,加快寻找蜜源的效率,同时引导同伴优先采集高糖蜜源,而且工蜂们还会将体温从35℃降至28℃,以减少每天需要的蜜量,但这样依然没法满足整个蜂群的需求,此时工蜂会将幼虫接收的蜂王浆稀释,部分卵直接也会被工蜂直接吞噬,减少消耗,变成营养。靠着这些方法,只要没有将它们的巢带走,只是外层,那它们虽然活得艰难,但大概率是能够重建的。
![]()
家养蜂拿走了蜜怎么办?
人们对家养蜂要比野生蜂更“温柔”一些,因为这是养蜂人的“命”,显然不会让它们弹尽粮绝,但市场需求量在那放着,于是一个上不了台面的动作几乎成为了大多数蜂农的常规操作,那就是“白糖置换术”。
为了获取更多的蜂蜜,一些蜂农在取走90%商品蜜后,会投入白糖水替代,但其实这是丢了西瓜捡芝麻的操作,因为蜜蜂需耗费7公斤花蜜的能量才能转化10公斤白糖,净损失30%,而且白糖中没有维生素B族,会导致幼蜂畸形率飙升。更残酷的是越冬准备,野生蜂群依靠高酶值蜂蜜维持代谢,而糖水喂养的蜂群肠道菌群紊乱,开春死亡率可达野生蜂的3倍。
![]()
与此同时,喂养白糖还会对蜂群产生极大的影响,比如白糖中的硫化物干扰蜂王物质传递(信息素的传递),诱使工蜂卵巢发育、还可能导致守卫蜂叛变,营养不良的守卫蜂降低巢门警戒,盗蜂入侵成功率提高80%,最恐怖的是还会发生幼虫屠杀事件,简单的就是工蜂拖走幼蜂。
根据一项研究表明,连续三年饲喂白糖的蜂群,其导航能力衰退40%。那些迷失在油菜花田的采集蜂,成了现代农业牺牲品。
![]()
生态警示:消失的传粉者与人类的未来
如今在全球范围内,蜜蜂都是大幅度的减少,这全球蜂群崩溃综合征(CCD)背后,饲喂问题只是冰山一角,还有农药的双重绞杀,比如新烟碱类农药不仅毒杀成蜂,更使幼虫导航基因表达异常,而且如今单一种植越来越严重,比如万亩油菜田提供单一花粉,导致蜂群免疫力下降,最后是气候的致命玩笑,暖冬使蜂王误判时节提前产卵,寒潮来袭时整群冻毙。
如今许多地方已经需要用无人机或者人工授粉了,当无人机看似规律的授粉,当果农用毛笔蘸着花粉液涂抹梨花时——人类正在吞下打破自然平衡的苦果。
![]()
不过,如今许多智慧的养蜂人正在重构与蜜蜂的关系,比如我二叔就用分区取蜜法,这样能很好的保留育子区上方全部蜜脾,仅取继箱商品蜜,还有一些蜂农会在放蜂区补种许多的蜜源植物,最后是少取,这样通过少量的补充“炼糖”(蜂蜜与糖粉混合物)就能让蜂群维持正常的状态。
而像国外,比如在斯洛文尼亚的传统蜂场,你会发现蜂箱被漆成蓝、黄、绿三色——这不是装饰,而是帮助蜜蜂识巢的"导航色卡",将迷巢损失降低60%。
![]()
结语
当我们把琥珀色的液体倒入茶杯时,那抹清甜承载着远超味觉的份量,野生蜂群用千万年进化出精妙的储蜜策略,在30%的蜜损率下仍能延续种族。而家养蜜蜂以代谢系统崩溃为代价,扛起现代农业35%的授粉重任。
但此时人类站在了十字路口,是继续做掠夺蜂蜜的"超级黑熊",还是成为守护蜂巢的共生伙伴?
贵州深山里的老蜂农杨大爷有句朴素的真理:"取蜜要像采草药,留根才能年年收。" 他每年取蜜后会在蜂箱旁放一碗温蜂蜜水,这看似多余的举动,实则是跨越物种的契约——当人类取走自然的馈赠,就该回馈生存的尊严。那碗月光下的蜂蜜水,倒映着整个星球的未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