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Bge.) Regei的干燥根[1],始载于《神农本草经》[2]记载“白头翁,一名野丈人,一名胡王使者”,其味苦性寒,归胃、大肠经[1,3]。具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功。主要用于治疗热毒血痢、阴痒带下[1]。作为白头翁汤、白头翁丸、白头翁散等传统中药复方的君药,白头翁在治疗热毒血痢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对白头翁研究多集中于三萜皂苷类成分,包括齐墩果酸型和羽扇豆烷型[4],尚含有香豆素类、木脂素类、三萜酸类等[3],有抗氧化、抗炎、抗菌、抗疟杀虫等作用[5-6]。报道显示白头翁抗氧化作用与传统药效关系密切[5],清除H2O2的能力强于维生素C,能够防止脂质过氧化,降低组织或者细胞损伤[7-8]。
由于白头翁历史沿革和产地变迁复杂,白头翁属植物种类多,如朝鲜白头翁Pulsatilla cernua (Thunb.) Berch et Opiz.、兴安白头翁P. dahurica (Fisch.) Spreng.等[9],宏观形态相似,同名异物现象普遍,各地用药习惯存在差异,正品资源有限,导致其难于鉴定和质控[9-10]。另外,白头翁化学成分复杂,有效成分含量低,当前《中国药典》2020年版以白头翁皂苷B4作为质控指标[1],而白头翁混伪品,如朝鲜白头翁等也含有白头翁皂苷B4[11]。说明仅以白头翁皂苷B4进行质控,可能影响到有效性与安全性。亟需对白头翁展开更为科学合理的质控研究[12]。本研究建立能够区分白头翁正品及其常见混伪品的HPLC指纹图谱。采用UPLC-QTOF-MS/MS表征正品白头翁化学成分。建立正品白头翁药材HPLC指纹图谱与抗氧化指标之间的谱效关系,筛选潜在抗氧化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以体外实验验证潜在Q-Marker的抗氧化活性。
1仪器与试药
1.1仪器
超声波清洗机(宁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Waters alliance acquity-e2695 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Waters公司);安捷伦液相色谱-G7116B 6546 LC/Q-TOF(美国安捷伦公司);赛默飞U3000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赛默飞公司);JM型电子分析天平(诸暨市超泽衡器设备有限公司);中草药粉碎机(天津市泰式特仪器有限公司);ZF型三用紫外分析仪(杭州齐威科技有限公司);XPR206DR型百万分之一电子分析天平(瑞士METTLER TOLEDO公司);Infinite F50型酶标仪(瑞士帝肯Tecan公司);CKX41倒置显微镜(日本Olympus公司)。
1.2药材
白头翁药材及其常见混伪品为自采,经哈尔滨商业大学金哲雄教授鉴定为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 (Bge.) Regei及其常见混伪品漏芦Rhaponticum uniforum (L.) DC、朝鲜白头翁P. cernua (Thunb.) Berch et Opiz.、西南白头翁P. millefolkium (Hemsl et wils) Ulbr、蒙古白头翁P. ambigua (Turcz. ex Hayek) Juz.、兴安白头翁P. dahurica (Fisch.) Spreng.,具体见表1、2。
1.3材料与试剂
对照品白头翁皂苷B4(批号111766-201702,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质量分数≥94.7%)、白头翁皂苷D(批号21012808,成都普菲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质量分数≥99.03%);甲醇(批号20220831)、乙腈(批号20220731)均为色谱纯,购自德国默克公司;磷酸(分析纯,批号20120311,天津市富宇精细化工有限公司);DPPH(批号A14IS212603,成都普菲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L-(+)-抗坏血酸(批号20220808,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胎牛血清(批号22060701,杭州四季青生物有限公司);DMEM高糖培养基(批号MA0212-Nov-15l)、活性氧检测试剂盒(批号MA0219-1-Nov-28l)均购自大连美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一氧化氮(NO)检测试剂盒(批号052223231026,碧云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脂多糖(LPS,批号L2880,北京博奥拓达科技有限公司)。
1.4细胞系
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购自大连美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2方法与结果
2.1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
2.1.1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白头翁药材5 g,加7倍量水浸泡30 min,加热回流30 min,趁热滤过,药渣再加6倍量水,回流20 min,合并2次滤液,浓缩至20 mL,得到白头翁水提物。取10 mL白头翁水提物浓缩至浸膏状,用乙腈-水(10∶90)复溶,定容至10 mL,滤膜滤过,即得。
2.1.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对照品白头翁皂苷B4对2.75 mg与白头翁皂苷D 5.00 mg,分别用75%甲醇配制为0.275 mg/mL和0.5 mg/mL对照品溶液,滤过,4 ℃避光保存,备用。
2.1.3色谱条件 采用Welch Ultimate® X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A)-0.1%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5 min,10% A;5~7 min,10%~13% A;7~9 min,13%~15%A;9%~12 min,15% A;12~14 min,15%~16.4% A;14~17 min,16.4%~19% A;17~23 min,19%~23% A;23~26 min,23%~26.6% A;26~29 min,26.6%~26.6% A;29~35 min,26.6%~32% A;35~39 min,32%~35% A;39~45 min,35%~42% A;45~52 min,42%~45% A;52~62 min,45%~90% A);柱温25 ℃;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10 nm;进样量20 μL。
2.1.4方法学考察
(1)精密度试验:取“2.1.1”项下供试品溶液(S1),在“2.1.3”项色谱条件下连续进样6次。以17号峰为参照峰,测得21个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RSD均<1.15%,相对峰面积RSD均<2.73%。
(2)重复性试验:按“2.1.1”项下方法平行制备6份供试品溶液(S1),在“2.1.3”项下色谱条件进样分析。以17号峰为参照峰,测得21个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RSD均<1.04%,相对峰面积RSD均<2.77%。
(3)稳定性试验:取“2.1.1”项下供试品溶液(S1),在“2.1.3”项下,分别于0、2、4、6、8、10、12 h进样。以17号峰为参照峰,测得21个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RSD均<1.10%,相对峰面积RSD均<2.82%。
2.1.5指纹图谱建立 将18批正品及5批混伪品白头翁HPLC色谱图导入“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进行分析。正品白头翁及其常见混伪品HPLC指纹图谱见图1-A,如图所示可见正品与其混伪品区分明显,混伪品与正品间相似度为0.667~0.321;18批正品白头翁HPLC指纹图谱及对照指纹图谱见图1-B,正品白头翁样品得共有峰21个,以S1为参照图谱,分离良好,峰形稳定,峰面积大的17号峰为参照峰,采用中值法进行多点校正和Mark峰匹配,生成对照图谱,计算相似度。结果白头翁药材(S1~S18)指纹图谱相似度分别为0.990、0.981、0.981、0.972、0.985、0.990、0.990、0.993、0.994、0.991、0.979、0.970、0.993、0.980、0.959、0.979、0.980、0.987,说明正品的18批白头翁饮片虽然产地不同,但其相似度较高,内在质量相对稳定。
2.2化学模式识别
2.2.1聚类分析 将正品白头翁指纹图谱中21个共有峰面积标准化导入SPSS 20.0软件聚类。如图2-A所示,聚类距离为20时,聚为4类,S7为一类,S15、S17为一类,S18为一类,其他为一类;聚类距离为25时,可分为2类,S7归一类,其他归一类。说明各样品整体质量稳定,但略有差异,无明显地域聚集性。
2.2.2主成分分析 运用SPSS 20.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计算主成分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前7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均>1,以此为标准。主成分1~7的累积方差贡献>86.587%,具有较好代表性,能反应样品大部分的信息,可用于白头翁的质量评价。如图2-B所示,峰3、7~9、16、17、20和21在第1主成分上的载荷值较高,说明主成分1主要反映这8个成分指标信息;主成分2主要反映2、4~6、10~12和18的信息;主成分3和4分别主要反映峰15与峰1、9、13的信息;主成分5、6、7分别反映峰12、14、19的成分信息。
2.3 UPLC-QTOF-MS/MS表征
2.3.1色谱及质谱条件
(1)色谱条件: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 μm);保护柱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1.7 μm);流动相为乙腈(A)-0.1%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6 min,5%~20% A;6~20 min,20%~39.6% A;20~33 min,39.6%~95% A;柱温40℃;进样量1 μL;体积流量0.25 mL/min。
(2)质谱条件:离子源为电喷雾离子源(ESI);毛细管电压3 kV;雾化器气体6.5 bar;锥形电压35 kV;锥形气体流量50 L/h;去溶剂气温度400 ℃;去溶剂气流量700 L/h;源温度120 ℃。
2.3.2化学成分表征指认 将“2.1.1”项下制备的正品白头翁样品供试品稀释,正离子模式下数据采集,利用Masslynx 4.1TM软件分析处理数据。根据图3中的保留时间,将一、二级质谱提供的准分子离子峰和碎片信息与Mass Bank等数据库,共表征出21个成分,如表3所示。
2.4谱效关系分析
2.4.1DPPH抗氧化实验 取2 mL DPPH溶液(0.04 mg/mL),加入2 mL蒸馏水(A0)。将“2.1.1”项下白头翁溶液稀释后,各取2 mL,分别加入2 mL 蒸馏水(A2)和2 mL DPPH溶液(A1)。室温反应30 min后,于517 nm处测吸光度(A)值[17]。根据公式(1)得到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结果见图4-A,18批正品白头翁均具有较强抗氧化能力,IC50为(1.796±0.12)~(14.433±0.23)mg/mL。
DPPH自由基清除率=1-(A1-A2)/A0 (1)
2.4.2灰色关联度(grey relational analysis,GRA)分析 采用均值法处理原始数据,以18批白头翁的21个色谱峰面积为比较序列,IC50值设置为参考序列,计算灰色关联度,公式见(2)~(4),其中分辨系数ρ取0.5。
ξ(k)=[min(i)min(k)|y(k)-xi(k)|+ρmax(i) max(k)|y(k)-xi(k)|]/[|y(k)-xi(k)|+ρ max(i)max(k)|y(k)-xi(k)|] (2)
Δi(k)=|y(k)-xi(k)| (3)
ξi(k)=[min(i) min(k) Δi(k)+ρ max(i)max(k) Δi(k)]/[Δi(k)+
ρ max(i)max(k) Δi(k)] (4)
与IC50关联度大于≥0.75为有药效,则共有峰中与抗氧化相关联的有14个峰,为峰9、6、8、10、4、15、17、5、1、19、11、3、2和21(图4-B)。
2.4.3皮尔逊分析(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PCA) 以SPSS 26.0软件,进行共有峰和IC50之间PCA分析,峰17、20、19、21与IC50相关系数绝对值大于0.5,认为与抗氧化强相关(P<0.01),见图4-B。
2.4.4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s,PLS)分析 应用SIMCA 14.1软件,以共有峰峰面积为自变量X,抗氧化药效指标为因变量Y,建立谱效关系模型。结果如图4-C所示,依次有峰17、18、21、4、15、20、1、13、10的VIP值大于1[18]。
如图4-B右下方所示,峰17、19、21为GRA和PCA交集,结合PLS模型中VIP值共同取交集,即筛选出与DPPH氧化活性药效指标关联度最高的峰为峰17和21,可能为白头翁潜在的抗氧化Q-Marker。
2.5含量测定
2.5.1潜在抗氧化成分指认 在“2.1.3”项色谱条件下,利用白头翁皂苷B4和白头翁皂苷D对照品,对18批正品白头翁HPLC指纹图谱中17和21号峰(潜在的抗氧化标志物)进行指认及含量测定。结果确认17号峰为白头翁皂苷B4;21号峰为白头翁皂苷D,见图1-C。
2.5.2对照品溶液制备 同“2.1.2”项下对照品溶液制备方法。
2.5.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同“2.1.1”项下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
2.5.4色谱条件同“2.1.3”项下色谱条件。
2.5.5线性关系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按“2.1.3”项色谱条件进样并记录结果。以其质量浓度为横坐标(X),相对应的峰面积为纵坐标(Y),计算标准曲线方程,结果白头翁皂苷B4标准曲线方程Y=68.427 X+3.584 5,r=0.999 0,线性范围0.04~3.00 mg/mL;白头翁皂苷D标准曲线方程Y=4.136 2 X+0.529 2,r=0.999 7,线性范围0.03~5.00 mg/mL。
2.5.6方法学考察
(1)精密度试验:取S1供试品溶液,按“2.1.3”项下色谱条件连续进样6次,记录色谱图。白头翁皂苷B4与白头翁皂苷D峰面积的RSD分别为0.73%、1.12%,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重复性试验:平行制备6份正品白头翁S1批次供试品溶液,按“2.1.3”项下色谱条件测定,计算白头翁皂苷B4与白头翁皂苷D含量的RSD分别为0.77%、1.75%,说明方法重复性良好。
(3)稳定性试验:取“2.1.1”项S1供试品溶液,按“2.1.3”项下色谱条件分别于0、2、4、8、12和24 h进样分析。白头翁皂苷B4与白头翁皂苷D峰面积的RSD分别为1.27%、2.67%,表明室温条件下,供试品溶液24 h内稳定性良好。
(4)加样回收率试验:精密称取已知含量的白头翁样品(S1)6份,以1∶1比例加入2种成分对照品,按“2.1.1”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按“2.1.3”项下色谱条件进样分析,记录各成分峰面积,计算含量后求加样回收率。白头翁皂苷B4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2.17%,RSD为0.80%;白头翁皂苷D平均回收率为102.00%,RSD为1.07%。
2.5.7含量测定 18批正品白头翁样品中白头翁皂苷B4和白头翁皂苷D的含量结果如表4所示。
2.6潜在Q-Marker的抗氧化活性验证
2.6.1DPPH抗氧化活性实验 为验证谱效分析结果,同时比较潜在抗氧化标志物单一给药与配伍给药的药效差异。依据含量测定结果的比例,设置配伍组3组,白头翁皂苷B4和白头翁皂苷D比例分别为6∶1、10∶1和14∶1。结果如图5-A、B所示,白头翁皂苷B4和白头翁皂苷D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且呈现剂量相关性。图5-C表现出不同比例配伍(6∶1、10∶1和14∶1)均比白头翁皂苷B4和白头翁皂苷D单一成分的DPPH抗氧化活性强,且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01)。说明白头翁皂苷B4和白头翁皂苷D可能协同发挥了抗氧化作用,进一步证明二者能够作为潜在抗氧化活性Q-Marker。
2.6.2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的氧化损伤实验
(1)细胞培养:RAW264.7细胞使用含10%胎牛血清高糖DMEM培养基,于37 ℃、含5%CO2条件下培养,定期换液、传代,取对数生长期细胞进行实验。
(2)NO浓度测定:将细胞以1×105个/mL的浓度接种于96孔板中,培养24 h后弃去旧培养基。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B4组(含3、10、28 μg/mL白头翁皂苷B4)、D组(含0.5、1、2 μg/mL 白头翁皂苷D)、B4+D组(按前述含量范围设置6∶1、10∶1、14∶1组)。细胞分组给药培养24 h后,以1 500 r/min离心10 min后,收集上清液,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测定。图6-A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中NO含量显著升高(P<0.001);与模型组相比,除白头翁皂苷B4高剂量组外(P<0.05),白头翁皂苷B4和D各剂量组均能极显著地降NO含量(P<0.001);如图6-B所示,各配伍组均能显著降低氧化应激损伤模型中NO含量(P<0.001),且白头翁皂苷B4和D(14∶1)配伍组显著优于单一成分白头翁皂苷B4高剂量组(P<0.001)。
(3)ROS活性检测:将细胞以5×105/mL的密度接种于6孔板中培养24 h后弃去培养液,分组同“2.6.2(2)”,给药培养24 h后弃去培养液。按试剂盒说明加入探针,37 ℃孵育30 min,洗涤细胞3次后,荧光显微镜观察拍照。图6-C、E结果所示,与对照组相比,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中ROS荧光量显著升高(P<0.001),白头翁皂苷B4和D各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该模型中ROS荧光量(P<0.001),白头翁皂苷D高、中剂量组显著优于低剂量组(P<0.001)。如图6-D、E结果所示,各比例配伍组均能显著降低氧化应激损伤模型中ROS荧光量(P<0.001),且白头翁皂苷B4和白头翁皂苷D(6∶1)配伍组显著优于单一成分白头翁皂苷B4和D的低剂量组(P<0.01、0.001)。
3讨论
由于历史变迁、用药习惯、野生资源不足等因素,导致白头翁存在“同名异物”、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用药有效与安全难以保障。除生药学鉴定外,目前高通量测序、ITS2条形码、PCR-RFLP等方法也常用于白头翁的真伪鉴别[19-20]。中药指纹图谱可用于真伪鉴别,结合药效作用,建立谱效关系,能反映符合有效性的中药整体质量[18, 21-23]。故本研究采用HPLC指纹图谱区分正品白头翁及其混伪品,以UPLC-QTOF-MS/MS技术表征正品白头翁化学成分。运用GRA、PCA、PLS 3种模式识别方法,建立正品白头翁HPLC指纹图谱和抗氧化活性间的谱效关系[14],结合体外验证实验,准确辨识潜在抗氧化Q-Marker,评估潜在Q-Marker的生物效应。系统构建评价白头翁质量的方法,为混伪品多、有效成分含量较低、难于质控的中药材的品质评价提供参考。
白头翁传统应用中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明目、燥湿、杀虫的功效,以上功效多与抗氧化作用关系密切[24-27]。本研究发现各组正品白头翁均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初步辨识的抗氧化Q-Marker——白头翁皂苷B4和白头翁皂苷D能够抑制RAW264.7细胞中NO的释放,较好地清除ROS,二者以组分配伍形式存在时不同程度地优于单一成分组;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也表明二者均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呈明显的量效关系,且二者以组分配伍形式存在时亦优于单一成分组。说明白头翁皂苷B4和白头翁皂苷D能够共同作为白头翁的潜在抗氧化Q-Marker应用于白头翁的质量控制。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略)
来 源:徐蓓蕾,张东琦,杨娜娜,胡 扬,刘晶晶,王 昊,王金宏,李 钧,杨雪晶,孙文斌,李文兰.基于指纹图谱与谱效关系的白头翁潜在抗氧化质量标志物(Q-Marker)分析 [J]. 中草药, 2025, 56(12): 4427-4435
中医药基础科研技术服务及加群交流:
相关咨询,加微信:1278317307。
【福利时刻】科研服务(点击查看):、、、、、。咨询加微信:1278317307。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