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博士后制度实施40周年:聚才赋能,绘就创新发展新图景
纵览新闻
2025年,正值中国博士后制度实施40周年。在黄骅盐碱地蜕变的麦浪里,在阿尔茨海默症老人的记忆守护中,在雄安新区拔节生长的智慧工地上……河北省博士后群体正以创新实践标注时代刻度。
从首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落地燕山大学,到如今形成覆盖11个学科门类、337个科研平台的人才培育网络;从探索单一领域,到成为高层次人才集聚、科技创新突破、产业升级赋能的重要引擎,河北省博士后工作走出了一条符合河北实际、具有河北特色的发展之路。
打造“强磁场”:人才引擎驱动产业变革
自1995年燕山大学机械工程专业设立首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来,河北省博士后科研平台数量不断攀升。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含分站)148家、创新实践基地121家。
这些平台覆盖理学、工学、医学等11个学科门类的46个一级学科,既扎根于钢铁、农业等传统优势产业,又拓展至新能源、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领域,构建了学科门类齐全,专业前沿,横向互联、上下互动的博士后工作新格局,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了广阔的科研舞台。
河北省博士后科研成果展。张文进摄
在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农业微生物研究室,活跃着一支改良盐碱地的“奇兵战队”——微生物菌剂“三剑客”。
“传统盐碱地改良采用大水漫灌,耗水量大,还难以持续改良土壤。我们的微生物菌剂‘三剑客’能‘吃掉’对植物有害的盐离子,分泌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还能改善土壤结构。”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农业微生物研究室副研究员彭杰丽指着实验室的培养皿介绍。
2014年9月进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博士后工作站后,彭杰丽一直从事盐碱地微生物改良与利用相关课题的研究工作,针对环渤海干旱半干旱地区盐碱地面积大、淡水资源不足的特点,探索建立了高效筛选耐盐、促生长和抗病优良菌株的技术体系。该项目已获得9项发明专利,可以为盐碱地改良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
彭杰丽在实验室工作。张培根摄
同时,在地域布局上,博士后科研平台更趋均衡合理。除在石家庄、唐山等经济发达地区形成密集带外,平台还向张家口、沧州等地辐射,推动区域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这一全域覆盖、精准布局的平台网络,不仅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了广阔的科研舞台,更成为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的“强磁场”。
铺设“快车道”:制度突破激活生态体系
河北省不断创新博士后工作制度,完善政策保障体系,为博士后事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河北医科大学博士后徐欣怡便是政策“红利”的受益者之一。
“皮球、国旗、树木,请重复一遍。”“请用100减7,所得的数再减7,一直算下去……”
在石家庄市裕华区裕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徐欣怡带领“社区老年人轻度认知障碍逆转模型的构建及其个性化干预方案研究”项目团队,正为老年人进行认知功能筛查。
2022年,徐欣怡的博士后研究项目获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两年多来,依托完善的科研支持体系,她带领研究团队深入石家庄市桥西区、鹿泉区的20多个社区,为近千名居民进行免费筛查,凭专业为老年人筑起记忆防线,生动诠释了制度保障下博士后科研服务民生的“研”值担当。
徐欣怡(左一)正在工作。张培根摄
2024年,河北省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博士后工作的实施意见》,构建起“引、育、留、用、服”全链条政策体系,对博士后流动站及工作站从事的基础研究和“卡脖子”技术的科研项目进行经费资助,对于出站留冀博士后给予安家补助。在服务优化上,对博士后开辟职称评审“绿色通道”,支持申领“燕赵英才卡”,为博士后解决了后顾之忧。
博士生到石家庄参加博士后专项招聘。
近年来,河北省持续深化博士后制度改革,通过加强科技、教育、产业等多部门协同联动,构建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重点支持新能源、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科研项目,为博士后科研创新提供强力支撑,有效推动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
此外,河北省还建立了动态监管机制,出台《河北省博士后科研工作平台评估办法》,填补在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平台评估管理制度的空白。
构筑“新高地”:未来蓝图绘就发展新篇
目前,博士后群体已成为河北省科技创新的生力军。他们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领域双轮驱动,为产业升级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近年来,智能机器人技术对促进我省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其中,河北省特种消防机器人产业发展迅速,位居全国前列。
“在复杂的火场,传统灭火方式效率低、风险高。我们的多移动机器人协同控制技术,能让多台‘钢铁卫士’在网络通信环境下高效协同作战!”燕山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流动站博士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赵广磊介绍。
赵广磊团队研发的多消防机器人协同控制系统,突破传统消防机器人“单机作战”局限,通过无线通信与双目摄像头回传画面,实现消防员远程操控多机编队高效作业,大幅提升复杂火情下的救援效率。目前,该技术已在唐山的企业批量生产,即将装备各地消防队。
赵广磊(左一)调试消防机器人。
在基础研究领域,我省博士后积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深耕细胞生物学、古文书学等多个领域,不断提升河北省基础研究水平。在应用研究层面,他们聚焦“卡脖子”技术,围绕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开展攻关。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54研究所博士后工作站研究人员突破多项国防课题核心技术,将技术应用于“北斗导航”“嫦娥探月”等国家重大工程;河钢集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紧密围绕钢铁冶金科技前沿,取得的研究成果有望改变我国相关高端钢材严重依赖进口的现状。
河北省还多次联合京津人社部门举办京津冀博士后与科研人才招收暨项目洽谈会,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其中,2023、2024年两次洽谈会汇聚了我省42家高校、科研院所、国家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企业和博士后设站单位,通过项目对接、合作洽谈,推动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京津冀高层次人才与产业发展“双向奔赴”架起桥梁。
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河北省选拔赛暨河北省纪念博士后制度40周年展示交流活动开幕仪式。张文进摄
近年来,河北省博士后工作始终与国家战略同频、与民生需求共振,在平台建设、科研创新、制度保障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未来,河北省将紧扣人力资源工作主线,聚焦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着力打造区域人才高地,推动更多博士后科研成果在燕赵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记者 苏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