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石河子博物馆 老一辈军垦人创业场景 看后让人触目惊心终身难忘
![]()
张旦人文摄影
上世纪 石河子学生上课的场景 张旦 摄
7月11日到23日,由我带队,临汾市摄影家协会14名会员自愿组成团队,冒着高温酷暑乘高铁倒飞机再换乘大巴,来到3000公里外的新疆石河子兵团,看望我的好友,也是在中国摄影家协会组织的第八期地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培训班认识的田庆主席,进行一次为期十三天的摄影文化交流,加深兄弟协会间的感情。
石河子博物馆 张旦 摄
这一站,田庆主席领着我们走进了石河子市,首先参观了石河子市的博物馆,馆内陈列珍藏了许多老一辈军垦人,创业时留下的老物件和很多珍贵的资料,看后让人触目惊心,终身难忘......
石河子市,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直辖县级市,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实行师市合一管理体制,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管理。地处天山北麓中段,准噶尔盆地南部。辖区总面积460平方公里,东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150公里。石河子市总人口56.81万人。
军垦人建设的画面 张旦 摄
2017年6月,石河子市被命名国家卫生城市。2018年11月,入选2018全国“幸福百县榜”,中国城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2019年8月13日,入选全国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城市。2020年10月,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
老军垦人穿过的棉大衣 张旦 摄
1950~195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二十二兵团司令部、政治部机关及其直属队、二十六师、骑兵第八师、军区后勤运输部生产总队、骑兵第七师30团先后进入石河子一带垦殖,并在新疆军区统一领导下,开始建设石河子新城。
五六十年代的军垦住房 张旦 摄
1956年,作为第一批支边青年,5万多河南人来到了新疆,其中有近两万人来到了石河子。
1961年,经自治区批准,星火人民公社划归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至此,石河子成为以农八师为主体,有兵团石河子生产管理处、工程建设第二师参加的共同开发建设的一个垦区。
九十年代的军垦住房 张旦 摄
石河子是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地,居住着汉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土家族、满族、俄罗斯族等38个民族。中原官话南疆片、兰银官话北疆片和北京官话片,石河子方言属于北京官话片。石河子作为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军垦新城,其汉族人口来自五湖四海,迁来时间短,20世纪50年代及其后由内地迁来的老一辈汉族居民说各自家乡话,在石河子出生、成长的第二代、第三代多说新疆普通话。
跟石河子著名摄影家王梓林老师留影
石河子凉皮是当地人最喜爱的特色快餐,用地产的冬小麦面粉,经和面、洗面、沉淀、过滤、发酵、蒸熟、烫皮等工序,再依次放入红油辣椒、花椒粉、芝麻粉、花生碎、香料卤水、蒜汁、姜汁、盐水、香醋等,最后加入香菜末、黄瓜丝即成。
临汾市摄影家协会交流人员
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位于新疆石河子北三路,是在原“军垦第一楼”的基础上改扩建而成的,于2004年10月开馆。1995年,军垦博物馆被农八师、石河子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农八师石河子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0年被自治区党委命名为“自治区级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9年29件军垦文物被确认为国家一级革命文物。
张旦 文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