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说文解字》中有提到:“秋,禾谷熟也。”立者,初始,起始也,从字面上来看,立秋反映了明显的农耕意义,是作物成熟的时刻。届时大自然由夏季开始循序向秋季过渡,降雨以及空气湿度减少和下降,此时虽然,但不再是明显的闷热,多以干热为主,且早晚之间的温差拉大,届时可以感受到秋日的丝丝凉意。
夏至以后,天气越来越热,人们吃不好,睡不好,身体虚弱,体重下降,所以在立秋来临之际,民间讲究贴“秋膘”以进补,弥补夏日的损耗,也为迎接秋后的寒凉而储蓄能量。不过季节更替,气候的变化比较多,我们的脾胃最容易受到影响,所以在“进补”时要懂得忌口,不能随意乱吃。正所谓“立秋4不吃,吃了秋难安”,下面就来跟大家分享立秋时节饮食上需要注意的内容,为平安入秋做准备,要重视。
一、不吃生的海鲜
夏末秋初,是品尝海鲜的好时节,其味道鲜美,且营养优质,很多人都喜欢,届时便会吃些海鲜来进补。不过吃海鲜也要讲究些,一来虽然营养,但比较凉,同时立秋时节气温依然比较高,其本身也可能携带寄生虫,细菌等,所以必须经过高温烹熟以后才能吃。虽然其以“鲜”而著称,但不能盲目生吃,以免刺激肠胃,引起不适。
海鲜的品类繁多,建议多吃鱼类,清理方便,吃法众多,可以煮汤,红烧,清蒸等,而且肉质丰富,可以作为秋日进补的好选择。
1、鲈鱼比较常见,且肉多刺少,而且有比较多的蒜瓣肉,口感鲜嫩,老人小孩也很适合。先将其收拾干净,把水分擦干,剪成块。
2、将其放在大碗中,撒上一些盐,料酒,葱姜,拌一拌,搓一搓,腌半个小时。
3、把鱼夹出来,表面撒上一层薄薄的面粉,以保持干燥。接着在锅里倒油,彻底加热后,鱼块逐一下锅,煎一会儿翻面,把表面都煎到定型时夹出。
4、底油中放葱姜,并且加酱油醋糖,再倒些热水,把料汁调好,鱼块放进去,开盖炖十分钟左右,令其入味,汤汁都收干,即可关火盛出。
二、不吃燥味
秋天主燥,随着立秋来临之后,雨水减少,空气湿度降低,秋燥之感越来越明显。所此后要注意忌燥,辛辣的,味重的,油腻的都要少碰,以免增加燥火,不仅会让人感到不适,也会影响脾胃的运转,削弱抵抗力。
届时要多吃些滋润降燥的食物,多喝些汤汤水水,并且以清淡爽口为宜。可以用秋季的时令蔬菜来煮,味道鲜香又开胃,而且滋润又营养。
1、首先来准备新鲜玉米以及莲藕各一根,分别清理好,洗掉杂质,接着切开,分成小块。
2、搭配一点香菇,可以增加汤汁的鲜美之感,要洗好剪成小块。再切点胡萝卜,甘甜可口。
3、锅里加一点油,把香菇放里边,炒一炒,令其变软,这时鲜味儿也被炒出来,接着加水,不用等烧开,直接把其他的菜倒进去,一起煮半个钟头。全部熟透后,撒点盐,加把葱花,就炖好了。
三、不吃大量的瓜果
俗话说“秋瓜坏肚”,瓜果虽然有助于滋润降火,但有不少本身都是比较寒凉的,而且立秋后,天气循序转凉,在吃食上要尽量避免生冷寒凉,瓜果也要注意,不要再冰镇,且不要吃太多,以免引起肠胃不适。
立秋以后吃水果,最好先加热一下,煮成汤,或是蒸几分钟,不仅味道更好,我们的脾胃也更舒服。
1、三个桃子,洗过之后,进一步将皮削去,切开后,把核挑出来。
2、将其进一步切得小一些,方便煮透。
3、放到锅里,其中加点饮用水,再补充一点碎冰糖,开始加热,水沸后再煮个五六分钟就熟透了。晾一晾,待温热的程度时吃,又甜又糯又滋润。
四、不吃太多肉类
立秋之际,讲究贴“秋膘”,不过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补充身体的虚乏,所以要保证营养均衡,荤素搭配。而不能以肉类为主,更不能吃太多,以免给肠胃增加困扰,过多食用肉类也会上火。
立秋进补,要以“清补”为原则,蔬菜,豆类,谷物,蛋奶制品都要搭配,营养多样,才能满足身体的各种需求。
1、一些新鲜的毛豆剥出来,置于碗中待用。
2、将丝瓜冲一冲,并且清理掉外皮,洗掉黏液后,炫成大块。
3、起锅放油,先倒毛豆,同时加些蒜进去,快炒均匀后,调些生抽,蚝油,焖几分钟,直到断生。
4、丝瓜放进去,同毛豆继续炒,两分钟左右,彻底熟透,撒点盐炒匀,马上关火装盘出来。
本文系小茉莉美食记原创,码字不易,严禁不良自媒体抄袭、搬运。欢迎大家关注,点赞,收藏和转发!感谢您的支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