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2025年7月22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塔米·布鲁斯的一纸声明震动国际社会——美国将第三次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这个曾宣称要“领导世界”的国家,再次上演了“国际组织自由行”的戏码。当特朗普政府打出“美国优先”的旗号,全世界都在屏息等待:这次又会搬出什么冠冕堂皇的理由?
美方声明中的理由耐人寻味:指责教科文组织“推进分裂性事业”“过度关注可持续发展目标”。然而翻开该组织近年议程,2024年刚通过多项对以色列有利的决议。所谓“偏见”指控,更像是为国内政治服务的拙劣剧本。特朗普团队需要向保守派选民展示强硬姿态,而退出这个曾接纳巴勒斯坦的国际机构,恰好能点燃支持者的热情。经济账本同样触目惊心。
自2011年巴勒斯坦入会后,美国拖欠会费已超6亿美元。这笔钱在非洲足够建造数十所学校,在抗疫期间能购买2亿剂疫苗。如今索性退群,不仅赖掉旧账,更免去未来每年数千万美元的义务。
联合国(资料图)
教科文组织总部的反应堪称教科书般的克制——“深表遗憾”。
这种隐忍背后是残酷现实:2017年美国退群导致该组织预算骤减22%,世界遗产监测项目被迫缩水。更荒诞的是,退群者仍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手握否决权却拒绝履行基本义务。国际社会并非没有怨言。当美国代表在联合国挥舞“欠费清单”指责他国时,自己拖欠的常规预算足够翻新总部地下室三次。这种双标行径,早已成为国际舞台上的黑色幽默。
就在美方宣布退群后24小时内,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的回应划破沉寂:“这已经不是美国第一次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并且长期拖欠会费,这不是负责任大国应有的作为。”相较于其他国家外交辞令中的“遗憾”“关切”,中方的批评直指病灶——大国担当的缺失。
这简短有力的表态,道出了130多个会员国压在心底却未敢明言的共识。
回望特朗普执政轨迹,“退群”已成其外交标配。
2017年退出巴黎气候协定,2020年抛弃世卫组织,加上此次教科文组织“三进三出”,构成完整的单边主义路线图。这种“合则用,不合则弃”的态度,本质是将国际组织视为可随意拆卸的工具箱。耐人寻味的是,美国2023年才重返教科文组织,当时承诺要“重塑影响力”,如今不到两年再度翻脸。
联合国(资料图)
反复横跳之间,暴露的是战略短视——当国际规则无法被完全操控,便以退群相要挟。
“把联合国搬到中国!”网民的热议虽带情绪,却折射出尖锐问题。
当美国利用东道国身份拒发伊朗代表签证、刁难俄罗斯外交官时,国际机构的中立性早已受损。反观中国近年实践:足额缴纳联合国会费,在非洲援建数百所学校,疫情期间向120国提供疫苗。两种大国路径的对比,恰似一堂生动的国际责任公开课。
那些被拖欠的会费,本质上是被窃取的人类共同未来:可能是撒哈拉边缘濒危的手稿,也可能是太平洋岛国即将消失的文化遗址。
特朗普(资料图)
当退群声明于2026年12月31日正式生效时,教科文组织将再临财政寒冬。
但更大的寒意来自理念层面:当最具实力的国家拒绝共担责任,多边主义还剩多少生命力?中国在联合国成立80周年之际的呼吁尤显沉重——遵守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不该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第三次退群已成事实,但故事远未终结。
国际社会终将认清:与其等待反复无常的巨人回头,不如构建更坚韧的多边网络。毕竟人类文明的存续,从不能寄托于某个国家的喜怒无常。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