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件国宝,总让人觉得它不只是个物件,而是活生生的历史见证。从遥远的古印度传到中国,经历王朝更迭,还差点在乱世中毁掉,如今却成了全球信众心目中的圣物。
古刹起源 舍利传奇
法门寺坐落在陕西扶风县,这地方从东汉末年就开始建寺,那时候还只是个小规模的场所,供当地人礼佛用。北魏时期,寺院因为安置了一枚佛指舍利而名声大噪,建筑也跟着扩建起来。
佛教典籍里记载,释迦牟尼涅槃后,遗体火化留下舍利,阿育王为了推广佛法,把这些舍利分到各地,中国得了十九份,其中一枚指骨就落户在这里的地下宫殿。 这舍利成了寺庙的核心,吸引无数人前来。
唐朝时候,法门寺升级成皇家寺院,皇帝们特别重视,每三十年就迎舍利到京城供奉一次。队伍从法门寺出发,一路香火不断,场面壮观极了。
高宗、武后、中宗、肃宗、德宗、宪宗、懿宗、僖宗八位皇帝都参与过,迎送活动搞了六次,每次都让长安城热闹非凡。 僖宗咸通十五年,最后一次送还舍利时,顺带把数千件珍宝封进地宫,用唐密曼荼罗结坛护佑。寺庙的地位就这样稳固下来,塔也被叫作护国真身宝塔。
宋代继承了唐的传统,寺院继续保持皇家风范。不过到了明清,战乱多,寺庙渐渐衰落下去。明隆庆年间,木塔塌毁,后来建了砖塔,但香火不如从前。清代虽有修缮,可整体规模小了些。即便如此,舍利的传说一直流传,寺院仍是佛教圣地。
东汉到北魏的演变,让法门寺从民间小寺变成关中塔庙始祖,舍利则是关键。 阿育王分舍利的故事,在佛教界家喻户晓,中国这份指骨的唯一性,让它价值连城。
寺庙的历史变迁,其实反映了佛教在中国落地生根的过程。从北魏的兴起,到唐宋的鼎盛,再到明清的低谷,每一步都跟社会变化挂钩。北魏时,舍利安置后,寺院建塔护之,渐渐成为信众聚集地。
唐代皇家供奉的习俗,不仅提升了寺庙地位,还带动了周边经济。宋代虽延续,但规模不如唐大。明清时期,寺院虽衰,但僧人仍守护着地下秘密。整个过程,舍利始终是核心,传奇色彩越来越浓。 如今看回去,这些历史细节,让人感慨佛教文化的韧性。
烈焰护宝 舍身挡祸
1966年,一群人冲进法门寺,砸毁佛像、菩萨像、十八罗汉像,大雄宝殿内塑像被毁,佛经被烧,七音碑也遭破坏。住持良卿法师见他们要挖塔基,挡在前面劝阻无效后,抓起干柴堆成垛,爬上去盘腿坐下,点火自焚。
他大声说,除非先烧死他,否则别想动舍利。火焰燃起后,那些人惊慌撤退,地宫才保住没被挖开。良卿法师就这样圆寂,舍身护宝的事迹,后来广为流传。
良卿法师出身贫寒,七岁出家,长期在寺院守护。事件发生时,他已年过花甲,却用这种方式阻挡破坏。事后,寺院虽受损,但地下舍利完好无缺。这件事突出舍利的珍贵,也显示守护者的决心。佛教界后来为他建纪念塔,缅怀这份牺牲。 舍利本身,是释迦牟尼真身指骨,佛教典籍说见舍利如见佛,神圣无比。
自焚事件后,舍利沉寂多年,直到出土才重现光芒。出土后,巡展开始,先去泰国,僧王邀请下,瞻礼供奉,万人膜拜。 1994年那次,泰国信众蜂拥而至,街道堵塞。接着2002年,到台湾,星云法师等邀请,台北、台中、高雄等地巡行,800万人次参拜,创纪录。 全岛轰动,民众从各地赶来,展厅外长队绵延。
![]()
2004年,香港觉光长老邀请,佛指舍利赴港,彩车穿越街道,市民挥旗合十,沿途聚集大批人。 展出期间,香港佛教界隆重举办,万人空巷。舍利每次出行,都用特制容器,安保严密,运输用专机护送。 信众跪拜,老人携幼,年轻人记录,氛围庄严。
巡展不限于亚洲,还去韩国、印度等地。韩国首尔展出时,观众从郊区赶来,会场满员。 印度展,街道关闭,乡村民众前来,鲜花铺地。日本东京展,秩序井然,人群排队缓慢前进。东南亚如新加坡、越南,也吸引华侨和当地人,展厅香烟缭绕。
国内巡展同样盛况,北京故宫附近街道清空,早晨排队。上海外滩到展馆,人群撑伞等候。西安本地,寺周边道路堵塞,民众步行赶来。 每次展出,媒体报道铺天盖地,网络直播千万观看。舍利置于玉棺,灯光柔和,观众依次观赏。
巡展影响深远,激发佛教热潮,寺庙香火更旺。香港二次展,维港两岸民众聚集,船只鸣笛。台湾中部,台中会场帐篷林立,等待者席地分享故事。国际展中,泰国曼谷街头万人堵塞交通,警察引导。 每次结束,舍利归还寺院,仪式庄重。
重见天日 全球结缘
1981年8月24日,连续暴雨后,法门寺塔东北侧崩落,西南侧倾斜,砖石散地。 塔建于明万历年,已过四百年,雨水侵蚀加地震影响,导致坍塌。周边居民闻声查看,文管所工作人员王志英和法门寺僧人迅速上报。
塔基暴露,裂缝明显。政府决定重修,1987年2月底,发掘启动。工人清理土层,揭开白玉石板,下十九级台阶入地宫。 发现石碑铭文,玉棺内安放舍利,文物层层叠放。考古队发现地宫内有糖纸、花生皮等遗留,专家鉴定大部分为一级文物。
出土2499件珍宝,包括八重宝函、铜浮屠、十二环锡杖等,唐代稀世之物。 舍利四枚,一枚骨质灵骨,其余玉质影骨,用以避灭佛事件。发掘过程抢救性,不分昼夜,避免坍塌风险。
博物馆建成,保存文物。1997年,竖立纪念塔,碑文记载守护事迹。 2009年,合十舍利塔落成,安奉大典举行,中厅交僧团管理。舍利成佛教圣物,吸引全球信众朝拜,寺院恢复生机。
出土后,舍利地位提升,巡展结缘世界。泰国、台湾、香港等地迎奉,促进文化交流。国内展出,激发研究热潮。整个过程,从坍塌到重光,串起文明链条。 如今,法门寺成世界佛文化中心,游客云集。
这件特级文物的故事,到这里画上句号,却让人回味无穷。它不只代表历史,还连接着信仰与文化。想想那些守护和巡展的瞬间,总觉得中国佛教的底蕴深厚,值得更多人去了解和传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