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至26日,本该是加强互信、共抗恐怖主义的上合防长会,硬生生被印度整成了“谴责巴基斯坦大会”。
会议期间,印度一边拒绝签署联合声明,一边执意将话题往4月克什米尔袭击事件上引,把“恐怖主义”标签强行贴在巴基斯坦头上。
中国主办,俄罗斯支持,其他国家也都按流程来,结果就印度非要唱反调。这种搞法,印度到底是来开会的,还是来拆台的?
印度拒签惹众怒
印度找巴基斯坦麻烦的操作,不仅让主办方中国尴尬,也让一直力挺它加入上合的俄罗斯都看不下去。按理说,上合组织提倡“协商一致”,但印度这回是连协商都不愿意配合,彻底让组织内部寒了心。
要知道,这已经不是印度第一次在上合会议上搞特殊。之前谴责以色列的时候,印度就急着撇清关系,说“上合发言不代表印度立场”。这次更是直接撕破脸,拒签声明。
说白了,印度根本没把上合当回事,只想把这平台当成对付巴基斯坦的工具,既要享受组织带来的国际地位,又不愿履行集体责任。
印度这番表演背后,还夹杂着一点算盘——要上合组织公开支持自己对巴基斯坦的指责,最好再在恐怖主义问题上站队印度。
但问题是,很多成员国并不愿意卷入印巴这摊烂账,更不愿意被印度牵着鼻子走。于是,一场本应团结一致的会议,就这么被印度搅黄了。
可问题来了:俄罗斯不是一直跟印度关系不错吗?为什么这次没出手压一压?
俄罗斯说话不管用了
印度这回甩脸子,让不少人纳闷:俄罗斯不是把印度拉进上合的嘛?现在怎么管不住了?
其实原因很简单,俄罗斯自身都焦头烂额。自从俄乌战争爆发,俄外交重心全转向西线,别说制衡印度了,连自身的对外协调都捉襟见肘。而且,俄印关系也没以前那么铁了。
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油气结算问题。印度希望用卢比买俄罗斯原油,俄罗斯却更倾向于使用人民币,理由也很简单:卢比不稳定,结算成本高,还缺少全球流通性。于是,双方在结算方式上僵持不下,至今没有达成共识。
2024年,印度通过“卢比支付机制”向俄支付了大量石油费用,结果俄罗斯发现手里的卢比花不出去,只能在印度国内投资或者兑换,等于“出口换代币”。
这让俄方非常不爽,甚至一度暂停了几批货款的清算。与此同时,中国和伊朗正在推进用人民币进行石油预付款交易,印度也没能插上一脚。
这么一来,俄罗斯对印度的耐心逐渐消耗,原本想靠能源和地缘关系维持的传统友谊,也被现实利益冲刷得七七八八。
而印度呢?一边得罪俄罗斯,一边又在以色列空袭伊朗时选择沉默甚至撇清关系,结果连伊朗都开始对其冷眼相看。作为全球主要能源进口国,印度的做法无异于自毁后路,原本稳固的能源通道,也开始摇摇欲坠。
中孟巴另起炉灶
既然印度这么不合群,其他成员国也不想再惯着它了。
据多方媒体报道,中国正与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密切商讨,筹建一个新的地区多边合作平台,可能以6月19日刚启动的中孟巴三边机制为基础,发展成“南亚小上合”。
而这个新组织,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它的机制创新——可能采用“多数决”,不再是“协商一致”。什么意思?就是谁要是像印度这样,一天到晚拉踩别人、拒签声明、搅局谈判,那就直接可以通过程序请出群聊。
这要真成了,印度可真要成为全球第一个被踢出多边组织的国家。
其实“中孟巴三边机制”的设立,本就有点试水新规则的意味。这个机制不是为了搞对抗,而是聚焦于经济民生:中方推进产业链转移,帮助孟加拉提升制造业水平,支持巴基斯坦建设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几方分工明确,互补性强,合作意愿也高。
尤其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孟巴两国都能得到不少实实在在的收益。相比之下,印度一方面抵制“一带一路”,另一方面又对南亚小国搞经济垄断。
比如长期操纵尼泊尔、孟加拉的水资源分配,限制斯里兰卡对外投资渠道,这种高压外交,搞得邻国苦不堪言。现在看到中方牵头的新机制,那些原本受印度牵制的小国,自然有意愿转投新组织。
而印度呢?还在忙着参加G20,还在想着当“全球南方领袖”,完全没意识到自己在家门口已经被边缘化了。
印度称霸梦碎了吗?
印度想当“全球南方领袖”不是一天两天了。早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印度就已经开始试图在第三世界国家中塑造自己“大国形象”。但现实却不太配合。
万隆会议上,印度当时的国际形象其实还不错,可问题是中国后来一跃而起,不但在发展中国家中建立了广泛的声望,还用“一带一路”等实际项目赢得了合作伙伴。
而印度呢?经济改革推进缓慢、制造业基础薄弱、对外政策摇摆不定,始终没能把潜力变成实力。
这也直接影响到南亚地区的地缘格局。长期以来,印度自视为“南亚老大哥”,但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这些邻国,早已对它的领导方式心生厌倦。
例如孟加拉国和印度的水资源争端由来已久,印度在上游修建大坝,造成下游季节性干旱,严重影响孟加拉农业生产。而巴基斯坦则更不用说,几乎每年都要因克什米尔争端与印度吵一架。
斯里兰卡也不是省油的灯,虽然经济上曾对印度依赖较大,但在2022年债务危机后,得到中国援助和贷款重组方案后,逐渐摆脱了对印依附。如今中方提出“港口-工业园区”一体化战略,正好符合斯方重建愿望,合作意愿越来越强。
现在,中方没有公开退出上合,但已经通过新机制在悄悄带群。不退群,也不吵架,而是另建新群、重写规则,把发展作为核心目标。这种“非对抗型多边主义”,既让南亚小国看到希望,也给印度敲响了警钟。
从防长会的拒签,到中孟巴的新群筹建,印度的“搅局外交”正一步步把自己推向孤立。资源国不再买账,邻国纷纷转向,国际组织逐渐另起炉灶。
如果印度还执迷于“我行我素”的策略,不去思考区域合作的真正意义,它还能当多久的南亚大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