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燃教育:糖果色画面的通透法则-打造清新明快的视觉质感
透亮的糖果色画面总能给人带来轻松愉悦的视觉体验,那种如同水果硬糖般的鲜亮与通透,并非简单堆砌高饱和色彩就能实现。它需要精准控制色彩的纯度层次、光影的清澈感,以及笔触的轻盈感,让每一块颜色都像被阳光照亮的糖块,既鲜亮又不失呼吸感。
色彩选择:在高饱和中留 “透气口”。糖果色的核心是 “鲜亮而不刺眼”,需避免将所有颜色都调到最高饱和度。选择 3-4 种主色调时,让其中 1-2 种保持 80%-90% 的高饱和(如草莓红、柠檬黄),其余则降低至 60%-70%(如浅粉、薄荷绿),形成 “主次饱和差”。比如绘制角色时,用高饱和粉紫表现头发,搭配中饱和鹅黄的衣物,再用低饱和浅灰蓝作为背景,既保证画面鲜亮,又避免色彩 “打架”。每种颜色中可混入 5%-10% 的白色,像给糖块裹上一层薄纱,让饱和度自然降低的同时,透出通透的光泽感 —— 这正是糖果色区别于普通高饱和色的关键,鲜亮中带着柔和的质感。
![]()
光影处理:用 “短阴影 + 亮高光” 强化通透。糖果色画面的光影拒绝沉重感,阴影需 “短而浅”,高光则要 “亮而准”。光源设定为柔和的漫射光,避免强烈的明暗对比,物体阴影的明度不低于 50%,且边缘用喷枪笔刷晕染成半透明状态,比如角色脸颊的阴影,只需用比肤色深一度的同色系淡淡铺一层,再虚化边缘。高光则聚焦在 “凸起的小面积”:角色的鼻尖、下唇边缘、发丝顶端,用接近白色的高亮度色块点涂,面积控制在每个区域的 5% 以内,像糖块表面的反光点,小巧却足够亮眼。背景的光影更需简化,地面阴影可直接用主色调的低饱和版本,避免加入复杂的环境色,让画面保持清爽的光感。
笔触技巧:用 “平涂 + 轻扫” 保留色彩纯粹。糖果色画面的笔触讲究 “干净利落”,避免反复叠色导致的浑浊。大面积色块(如背景、衣物)用平涂笔刷一次性铺完,不做过多晕染,保留色块边缘的轻微毛糙感,像手工糖纸的自然褶皱。细节处(如角色发丝、小装饰)用细圆笔刷轻扫,线条两端轻、中间重,模拟糖丝的纤细感。叠色时控制在 2-3 层内,如需调整颜色,用 “正片叠底” 模式轻轻覆盖,而非反复涂抹 —— 比如给红色裙子加暗部,用低透明度的深红轻扫褶皱处,让底层的鲜亮红色仍能透出,保持颜色的纯粹性。
![]()
层次构建:靠 “色块分区” 替代复杂过渡。糖果色画面的层次不依赖明暗的细微变化,而靠 “色块的明确分区” 实现。将画面分为前景、中景、背景三个色块区域,每个区域用不同明度的主色调区分:前景用中明度,中景用高明度,背景用低明度(但需高于暗部阈值)。比如绘制室内场景,前景的桌子用中饱和橙,中景的角色用高明度粉,背景的墙面用低饱和浅灰,三个色块界限清晰,仅在交界处用 1-2 像素的过渡色衔接。这种 “色块拼接” 的方式,能让每种颜色都保持独立的鲜亮感,就像不同口味的糖果整齐排列,既丰富又有序。
![]()
细节点缀:用 “小面积撞色” 制造记忆点。在统一的色调中加入小面积对比色,能让糖果色画面更有灵气。比如整体偏粉的画面中,在角色发饰处加入一小块柠檬黄;以蓝色为主的场景里,用几点草莓红点缀道具。这些撞色面积需控制在画面的 5% 以内,像糖果包装上的小图案,小巧却足够醒目。细节线条也可做文章,用比色块高一度的同色系勾勒轮廓,比如粉色头发用深粉勾线,黄色裙子用橘黄描边,既清晰区分结构,又不破坏色彩的整体明快感。
糖果色画面的精髓在于 “克制的鲜亮”—— 高饱和但不刺眼,丰富但不杂乱,透亮但不轻薄。它需要像挑选糖块一样精心搭配色彩,像处理糖衣一样呵护每块颜色的纯粹性,最终让画面呈现出那种仿佛能闻到甜味的鲜活质感。记住,最好的糖果色画面,是让观者看到的第一眼,就像剥开糖纸时那样,被那份清澈的鲜亮瞬间击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