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最近成绩一直上不去,明年孩子就要中考了,照他现在这个成绩都不一定能上普高。
一对一也报了,网课也上了可是一点效果都没有。
我这个当妈的心里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每次看到他闷在房间里学习,我都忍不住想:
他到底有没有认真?是不是在偷懒?
那天,我特地买了一个小摄像头,趁家里没人的时候,悄悄装在了他的书架上。
我想看看,他是不是骗我,在房间的时候到底有没有学习。
几天后,我打开了监控录像。
画面里是我在给儿子讲题。
一道题讲了好几遍,他还是不会。
我的声音突然拔高,像炸雷一样在房间里炸开:
“你怎么回事?!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
屏幕里的儿子被我的吼声吓得一抖。
而我还在继续吼:
“连高中都考不上,你以后还能干什么?”
看着视频里的自己,我愣住了。那个面目狰狞、语气凶狠的女人,真的是我吗?
儿子缩在桌子上的样子,肩膀发抖,连哭都不敢哭。
我突然意识到,我口口声声说是为了他好。
可实际上,我的每一次怒吼,每一句刻薄的话,都在一点一点伤害着他的心。
他害怕的不仅是做不出的题目,更是我这个动不动就发火的妈妈。
2
如果,我们能回放与孩子相处的每一刻。
或许,都会被镜头里那个面目狰狞的自己吓到。
我们的常常默认:
怎么管孩子,是父母的“家务事”。
只要没打出伤痕,没骂出脏字。
那些日复一日的“管教”、夹枪带棒的“关心”、冷若冰霜的沉默...统统被视作“正常”。
于是,许多用心良苦的父母,在生活的重压和“为你好”的初衷下,有时会不自觉地陷入一种模式:
用焦虑的眼神代替鼓励;
用急促的语调传递要求;
或是用沉默筑起一道墙……
这些时刻,即使包裹着“爱”的外衣,也可能让孩子感到不安、困惑,甚至恐惧。
我们总以为孩子不懂。
大错特错。
孩子的心,是最灵敏的接收器。
他们或许说不出复杂的道理,
但父母之间一个压抑的眼神、一句含沙射影的抱怨、一次摔门而去的冷战……
所有那些“不同寻常的气氛”,
都像尖刺一样,精准地扎进他们幼小的心灵,让他们感到巨大的不安、困惑,甚至深深的罪疚感—— “是不是我不好,爸爸妈妈才这样?”
这种“看不见的暴力”,其伤害绝不亚于皮肉之苦。
从现在开始,我们可以:
练习“暂停”与觉察:
当情绪翻涌时,试着给自己几秒钟暂停。
深呼吸,问问自己:“我此刻的反应,是孩子需要的吗?还是我自身压力的出口?”
看见,是改变的第一步。
相信并尊重孩子的感受:
蹲下来,看着他们的眼睛,温和地说:“妈妈/爸爸刚才语气有点急/看起来有点累,让你感到害怕/难过了吗?” 承认他们的感受是真实的、重要的。
区分“我的课题”与“孩子的课题”:
我们的焦虑、压力、未完成的期待...
这些是我们的课题,不该由孩子来承担或安抚。
学习为自己的情绪负责,是给孩子最宝贵的礼物之一。
真诚的道歉与修复:
如果意识到自己没做好,勇敢地、具体地道歉:
“对不起,宝贝,刚才妈妈太大声了/没理你,吓到你了/让你伤心了,是妈妈没控制好自己,不是你的错。”
这教会孩子关系是可以修复的,错误是可以面对的。
3
一些心里话想送给和我曾经一样焦虑的父母: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节奏:
就像花儿有早开晚开,孩子的成长和学习也有快有慢。不要总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比,接受他的不完美,耐心等待他慢慢成长。
有时候,慢一点,反而更稳一点。
爱和信任是最好的燃料:
当孩子知道,无论他考多少分,父母的爱都不会变时,他才会有勇气去面对困难。
多给他一些信任,相信他有想学好的意愿,相信他能慢慢找到自己的方法。
这份信任,会变成他心里最坚实的力量。
成就感是动力的源泉:
孩子不是不想要好成绩,而是有时候努力了没看到效果,就容易灰心。
父母可以帮他把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比如今天弄懂一道错题,这周记住十个单词。
每完成一个小目标,就及时肯定他的努力,让他感受到 “我能行” 的成就感。
这种小小的成就感积累起来,就会变成大大的动力。
想增强孩子的学习动力,具体可以试试这些做法:
No.1
多听少说,了解孩子 “卡壳” 的原因:
别急着给孩子下定论,多问问他:
“这道题哪里不懂呀?”
“最近学习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了?”
认真听他说,哪怕他的想法在你看来很幼稚。
只有了解了真正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和孩子一起面对,而不是让他独自承受:
如果孩子某门功课跟不上,可以说:
“妈妈陪你一起看看怎么能补上,我们可以找老师问问,也可以一起查资料。”
让他知道,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父母是他最坚实的后盾。
No.2
允许孩子有 “放空” 的时间:
弦绷得太紧会断,孩子也需要休息和放松。
不要把孩子的时间排得满满当当,留一点时间让他做自己喜欢的事,打打球、看看课外书,甚至发发呆。
适当的放松,反而能让他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学习。
No.3
用具体的鼓励代替空洞的指责:
少说 “你怎么这么笨”“这点事都做不好”;
多说 “这次这道题你思路是对的,就是计算有点马虎,下次注意就好”。
“你今天比昨天多记住了两个单词,有进步哦”。
具体的肯定,能让孩子知道自己哪里做得好,哪里需要改进。
作为父母,我们能做的,就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用耐心、爱心和智慧,陪着他一步一步,慢慢向前走。
毕竟,比起成绩,孩子阳光、健康、有勇气面对生活,才是更重要的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