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大家好,我是社长,老K。专注分享智能制造和智能仓储物流等内容。
新书《》
新书《》
新书《》
雷军的造车梦想还在路上,但小米已经悄悄把目光投向了另一个赛道。
2025年盛夏,这家手握1860亿现金的科技巨头,正与深陷负债率困境的海康机器人频繁接触。
一个急需突破制造业瓶颈,一个渴望资金输血,这场看似意外的组合背后,藏着小米对未来的重新思考。
制造业短板暴露,小米急需新出路
小米的焦虑其实早有征兆。
财报数据显示,小米工厂自动化水平仅达到68%,比苹果的"无人工厂"足足落后22个百分点。
这个差距在高端化竞争中格外刺眼。
当iPhone可以做到精密组装全程自动化时,小米还在依赖大量人工操作。
更要命的是,小米旗下2000多家代工厂同样面临着自动化升级的压力。
在北京亦庄的试点项目中,海康的料箱机器人让小米仓储效率直接提升了40%。
这个数字让雷军看到了希望。
相比造车需要的巨额投入和漫长周期,AGV机器人显然是个更现实的选择。
小米已经通过顺为资本布局了近50家机器人企业,现在缺的就是一个能够整合这些资源的核心平台。
海康机器人:技术强但缺钱的尴尬处境
海康机器人的技术实力毋庸置疑。
连续三年占据机器视觉市场30%以上份额,±5mm的定位精度已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但技术再强也架不住现金流的压力。
从2022年到2024年,海康机器人的应收账款和库存持续攀升,但不小负债率让这家技术型公司喘不过气来。
更糟糕的是市场增长乏力。
传统的3C电子和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趋于饱和,而医疗、食品等新兴领域的渗透率还不到5%。
IPO计划的搁浅更是雪上加霜,原本计划的融资渠道也在焦急等待中。
在这种情况下,小米的1860亿现金储备就像是沙漠中的甘露。
各取所需的完美组合
这场合作的逻辑其实很简单:小米需要海康的技术来补齐制造业短板,海康需要小米的资金和生态来摆脱困境。
小米的12.8亿台IoT设备为海康提供了巨大的应用场景,而海康的视觉算法正好能让小米的CyberOne人形机器人变得更聪明。
当造车梦想遭遇现实阻力时,AGV机器人或许真的成了小米的另一条出路。
毕竟,在智能制造这个万亿级市场里,谁能率先建立起完整的生态体系,谁就能掌握未来的话语权。
知名企业
入群:
--海外项目英语手册--
--仓储物流自动化项目避坑手册--
-智能仓储物流技术研习社-
欢迎大家到本文底部评论区留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