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创意广告的第3459 期推送
加入社群请后台回复“社群”二字
逛街时总有些猝不及防的“小绊子”——可能是个忍不住想戳的按钮,或者是个让人手痒的小机关,明明跟自己八竿子打不着,却让人站在那儿挪不动腿。
等玩够了才后知后觉:又是品牌的小把戏。
在营销和体验经济卷上天的现在,国外这些脑洞大开的互动装置,把好玩和创意拉满,看完直呼:“还能这么玩?”
![]()
最近东京办了个名为“デザインあ展 neo (设计啊展 neo )”的沉浸式交互展览,围绕着人们的日常行为展开,其中中村勇吾打造的互动装置《 DO IT !》把日常生活中的动作变成一场大型魔性互动游戏,路过的人很难不加入其中。
观众站在大屏幕前,根据屏幕上的影像动作指示和 DJ 指令,做出相应动作:切、拉、拧、指、敲......而巨幕上又同步呈现着对应的视觉效果:切黄瓜、拉百叶窗、拧燃气灶开关......还搭配着魔性的节奏和振奋的口号,现场满是活力与激情。
这互动环节到底多有感染力呢?一个完全没有在现场的人,光是看个视频都被硬控 3 分钟看完了全程,甚至有网友称之为“人类逗猫棒”。
![]()
这些简单的动作可以说是日常本能,不用学习就能上手,动作刚做完,大屏立刻呈现趣味效果,形成“动作→反馈”的正向循环,给人带来大能量。
![]()
这个展览的互动环节通过「动作指令 + 大屏反馈」的形式,将动作与视觉强关联,整体氛围轻松治愈,让观众从“看展”变“玩展”,在玩中理解设计与生活的关联,把抽象的“设计思维”转化为人人可参与的欢乐互动。
这小游戏属实有点上头了,手里的 switch 瞬间不香了,阿广看完一遍都想去现场再体验一把了。
![]()
伦敦银饰品牌 Melt Jewellery 在新系列发布时,搞了个超有创意的线下活动,直接把每一件新品银饰都封进巨型冰块里,互动规则简单粗暴:只要你能把冰块弄化,掏出里面的银饰,那它就归你。
![]()
但是这个“薅羊毛”活动还规定不能使用任何工具,只能利用身体有温度的部分将其融化。现场秒变“破冰大赛”,有人用手摩擦到指尖发红,有人直接贴脸哈气,都在“各凭本事”拿想要的银饰。
![]()
在这“破冰”过程中,吸引了不少路人驻足围观,相关短视频在社交平台上广泛传播,让品牌在网络上狂揽流量,实现破圈传播。
Melt Jewellery 这波操作不仅让大家沉浸式体验融冰的乐趣,通过自助获取的形式增强参与者的体验感,还让新品得到了一次性价比超高的曝光,借人们的自发传播扩大了品牌的影响力。
![]()
东京奥运会前夕,可口可乐在街头投放了一台“反人类”的可乐贩卖机,高度将近 4 米,发起了免费可乐挑战,只要你跳得足够高,按到上方的出货按钮,你就能得到免费可乐。
![]()
但是这贩卖机参考了排球运动员的平均跳跃高度,它的两层按钮高度,分别设置成了男性运动员 3.48 米和女性运动员 3.09 米的位置,让路人们亲身感受运动员的弹跳有多夸张。
![]()
要想拿到免费可乐,那难度堪比挑战职业运动员啊。由于高度较高,而且还不能借助工具外力,只能凭借自身的跳跃能力,多数普通参与者都很难直接触达按钮,但还是有不少人在起跳尝试。

这互动装置明摆着在“刁难”普通人,但背后是鼓励大家动起来:运动能让你跳得更高,也能让你“够到”更多快乐。哪怕挑战失败了,但也确实让人运动起来了。
而且这个互动还带来了意外的效果:挑战失败后,大家转头去便利店买可乐的动作更丝滑了,“差一点摸到”的遗憾感让人更想喝可乐了,这让附近便利店可乐销量直接起飞。
这波运动绑定营销,精准拿捏了消费者的心理:越难拿到免费可乐,大家越想买来喝,把得不到的遗憾变成必须拥有的执念。
![]()
生活苦闷厌倦,是不是很想吼一嗓子发泄一下?加拿大一啤酒厂在街头投放了一个“尖叫贩卖机”,吼声越大,啤酒越苦。想发泄?来吼;想挑战分贝?来吼;单纯觉得好玩?更要吼。
![]()
不少路人对着机器大喊发泄过后,便能换到一瓶清爽的啤酒来解解闷。这种“情绪交换”既让消费者发泄了压力,又让品牌收获了流量,甚至会带动线下销量。

这台贩卖机内置分贝仪检测音量大小,根据你怒吼的音量来区分苦闷程度,把怒吼的“情绪强度”直接转化成啤酒的“苦度味觉”:通常来说分贝越高,生活越苦闷,那这样得到的啤酒也就越苦了。
![]()
当你对着机器喊到声嘶力竭,以为赢了免费啤酒,实则品牌赢走了你的注意力,用情绪换啤酒,用互动做传播,可比便利店买的啤酒有故事多了。
![]()
试问,谁走在街上看到“锃亮的秃头”广告,能忍住不上手给大叔贴个刘海?韩国一家名叫“百万假发”的假发品牌,直接在户外投放了一张秃头男士海报,非常吸睛。
![]()
整张海报只有大叔的头部,其余都是纯黑色背景。而在笑眯眯的眼睛上方飘逸着几根若有若无的“刘海”,这其实就是那可撕扯的黑色背景。
路人随手一撕,就能给秃头手动“补”刘海。用低成本的条形道具贴纸,实现了高趣味性的互动,让广告从看一眼变成玩半天,把平面海报从静态展示变为可“玩”的互动装置。
![]()
而且你还能决定头发的数量,可以稀疏也可以浓密,这强烈的触觉和互动诱惑,直接打破路人与广告的距离感,通过互动让路人间接体验到亲手给别人换造型的潜在满足感,撕扯的过程好玩又解压。
![]()
这互动海报精准抓住了秃头人群想改变发型的核心痛点,用夸张的秃头形象+可 DIY 补发的形式,把自家假发修饰缺陷、灵活变发的功能直观呈现,让路人能够瞬间 get 到这产品价值。
![]()
这些让人忍不住上手的国外互动装置,核心都在让观众从看客变成玩家。
说到底,没人喜欢被当成“听众”,但谁能抗拒那些带着点小聪明的互动呢?现在单纯“看”已经勾不起兴趣,只有玩起来,参与进去,才能让品牌在人群中被记住~
当广告变成一场“想玩就玩、不想玩也自在”的互动,人们反而能在这种松弛里,对品牌留下更自然、更深刻的记忆。下次逛街看到这些互动装置,你敢说自己不想上手玩一下?
你还见过哪些让你忍不住“上手撩一下”的互动装置?欢迎来评论区分享,说不定你的宝藏发现,会成为下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意呢~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