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经过紧张激烈的会谈以后,布鲁塞尔和华盛顿终于签订了关税协定,特朗普也宣布,本次欧美之间的谈判,美国胜利了!
作者-山
欧洲如何被温水煮青蛙
就在协议签署的那个深夜,欧洲用1.35万亿美元为自己的"自主"标了价。
这个天文数字背后,是一场精心设计的经济绑架。
表面上看,美国对欧盟商品征收15%关税,相比之前威胁的30%已经"温和"了许多,但代价却是欧盟必须向美国额外投资6000亿美元,并采购价值7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产品。
更让人震惊的是,这还不是全部。
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在社交平台上透露了一个秘密:欧盟开放了20万亿美元市场给美企。
什么叫"开放市场"?简单说就是美企在欧洲原来要面对的审批、标准、门槛、采购限制,现在全都可以放宽。
这意味着什么?
美国的科技公司、金融机构、医药企业,以前要经过层层审批才能进欧洲市场,现在门槛降低了一大半。
尤其是AI和数字金融这两个行业,美国早已领先,放开限制后,欧洲的本土企业恐怕连招架之力都没有。
更狠的是,协议中还包含欧盟首次完全接受美国工业与汽车标准的条款。
这等于什么?
像大众、奔驰这些一直按欧洲标准生产的厂商,可能得大改现有的生产线、技术规范,甚至重新设计产品,才能符合美国标准。
而对美国来说,自家的工业产品和汽车要进入欧洲市场就方便多了,因为标准统一了,不用再为符合欧洲标准额外调整。
说到底,这让美国在工业和汽车领域的标准,在欧洲彻底站住了脚,话语权更重了。
这哪里是什么贸易协议,分明是一份现代版的投降书。
特朗普把"敲竹杠"练成了艺术
特朗普这套路,简直是百试不爽。
先是挥舞大棒吓唬人:我要征收30%关税!
欧洲一听就慌了,毕竟美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真要打起关税战来,欧洲承受不起。
然后特朗普话锋一转:其实我们可以谈谈嘛,你们买点我们的东西,投点资,关税就能降到15%。
欧洲人一算账:30%和15%比起来,15%似乎能接受。
但欧洲人忘了一个关键问题:30%本来就是特朗普虚构出来的威胁。
这就像一个小偷跟你说,我本来要偷你1000块,现在只偷500块,你还得感谢我"手下留情"。
更绝的是,这套模式已经在其他国家成功复制了。
日本在2024年初就尝过这个滋味,掏出8500亿美元,换来了12%的关税优惠。
韩国当时选择了强硬回应,结果承受了25%的惩罚性关税,最后还是不得不妥协。
英国脱欧后独自与美国谈判,用了3年时间才获得18%的关税水平,代价同样不菲。
现在轮到欧洲了,而且欧洲的"成绩"还算不错:15%的关税。
但这个"不错"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
是建立在欧洲拿出相当于年度GDP6.2%的资金,创下了历史最高让步纪录的基础上。
特朗普在新闻发布会上很高兴地表示:这是所有贸易协议中最大的一笔交易。
确实是最大的一笔,对美国来说是泼天富贵,对欧洲而言,却是刻骨的教训。
排队等着被"教育"的国家还有一长串:加拿大、墨西哥、印度,最后才是最难搞的中国。
这是特朗普的一贯套路:先收拾软柿子,逐步清场,最后逼龙出洞。
美国正在重新定义"游戏规则"
这一招,等于重新洗牌了整个世界。
那些年我们信奉的"合作共赢",在美国这里不好使了。
美国正在按照自己的意思重画世界地图,而欧洲的妥协,给了这张地图法理上的认可。
想想看,连欧盟这样的经济体都选择了屈服,其他国家还敢说不吗?
这就是示范效应的可怕之处。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这份协议开创的不只是一个先例,而是一个标准模板。
特朗普已经暗示,之后的谈判,不会低于15%这个数字。
欧洲关税协议已经成为了"标准款"。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美国已经建立了一套以自己为中心的新型国际经济秩序。
在这个秩序里,美国制定规则,其他国家按图索骥。
强者制定规则,弱者按图索骥,这就是新时代的"丛林法则"。
高盛预测,这个协议将导致欧元兑美元贬值5-8%,影响全球外汇市场。
预计将引发新一轮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浪潮,至少15个国家将调整贸易政策。
未来2年内,基于"特朗普模式"的双边贸易协议将成为全球主流。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
协议墨迹未干,美国商务部长便放出风声:美欧半导体关税将在两周后宣布。
能源之后是投资,投资之后是药品,药品之后,就是芯片。
这场博弈环环相扣,节奏之快,根本不给欧洲任何喘息之机。
这清晰地表明,华盛顿想要的不是一场贸易战的结束,而是一个新霸权秩序的开始。
华盛顿的胜利宣言声犹在耳,巴黎街头已经出现了抗议的人潮,德国媒体也开始出现质疑的声音。
今天用金钱换来的短暂安宁,或许正在酝酿着明天更大的政治风暴。
中国成了美国下一个"猎物"?
轮到中国接招了。
欧洲的妥协,让中国的国际环境变得更加复杂。
原本在中美博弈中,欧洲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相对独立的立场。
现在好了,欧洲被美国用1.35万亿美元的价格买下了"忠诚"。
这意味着中国在很多国际议题上,可能会面临更加孤立的处境。
更关键的是,"特朗普模式"的成功,给了美国更大的信心。
如果连欧盟都能用关税威胁搞定,中国会是例外吗?
当然,中国面临的平均关税水平已经达到22.5%,远高于欧盟的15%。
这说明美国对中国的施压力度本来就更大。
但这也说明,中国一直在承受着比欧洲更大的压力,却没有选择妥协。
这盘棋,中国得想好怎么下。
在这个拳头大就是道理的时代,中国得有自己的底气。
什么是底气?底气来自于自主创新能力,来自于完整的产业链,来自于巨大的市场规模。
中国不能像欧洲那样,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来决定。
RCEP成员国间的平均关税水平仅为3.8%,这显示了多边合作的优势。
中国需要继续推进多边主义,构建更多的"朋友圈"。
同时,中国还需要加快内循环的建设,减少对外部市场的过度依赖。
欧洲的教训告诉我们:过度依赖,就是给别人准备的把柄。
能源自主、技术自主、产业链自主,这些都不是空话,而是生存必需。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国要闭关锁国。
恰恰相反,中国需要更加开放,但这种开放必须是有原则的开放,有底线的开放。
在全球化的十字路口,中国的选择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命运,也关系到全球经济秩序的未来走向。
面对"特朗普模式"的挑战,中国需要的不是恐慌,而是战略定力。
历史告诉我们,任何想要用威胁和讹诈来让中国屈服的尝试,最终都会以失败告终。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会因为任何外部压力而停止脚步。
结语
美欧协议的签署,宣告了"丛林法则"在国际舞台上的强势回归。
在"特朗普模式"的示范效应下,弱肉强食正在重新成为主流。
面对这个充满变数的世界,你觉得中国应该如何守住自己的底线?
作者声明:作品含AI生成内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