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超有料的民国时期老照片,它们就像时光隧道的入口,把民国那阵儿的烟火气、故事劲儿,一股脑儿全抖落出来,跟着这些老照片,咱一块钻进民国的岁月里逛逛!
这张老照片,是抗战时候咱中国海军的水兵。俩人帽子上都有“中华民国海军”的字儿,穿的蓝黑色水兵服,看着是春秋冬穿的。
都是岸上的兵,不过右边那位绑腿和制服一个色,左边这位绑腿是白的,颜色不一样,还挺有意思。再看右边老兄,笔直站着,手握长枪,腰上别着物件,军装更正式。
抗战时期的华北根据地,一群民兵和干部凑在土场子上。戴军帽的干部正弯腰,跟个小娃对接物资,小娃把东西递过去,眼神里头又认真又机灵。旁边大汉扛着明晃晃的大砍刀,还有人举着长枪,衣裳虽说旧,精气神可足。
抗战时期,根据地的日头晒着土场子,儿童团的娃们就跟小战士似的,端起土枪练本事!你看照片里,半大孩子举着长长的枪,前头这小娃眼睛瞪得溜圆,死死把准星锁住,架势摆得比大人还认真。
后头一群小伙伴,也都有模有样端着枪,有的刚把枪举平,有的使劲儿瞄准,脸上那股子认真劲儿,能把石头焐热。边上坐着的老乡,瞅着这帮孩子操练,心里头又欣慰又发酸——日子苦成这样,娃们本该耍闹,却早早扛起护家的担子。
这张照片,定格了大生产运动里八路军战士们挥汗的一幕。在河北的这片土地上,战士们身着朴素的军装,头戴简易的军帽, 那衣服虽旧,却遮不住他们蓬勃的精气神。
他们双手紧握着镐头,高高扬起,每一个动作都带着十足的力量,仿佛要把大地唤醒。脚下的土地,被他们开垦得翻起层层泥浪,那是他们辛勤劳作的痕迹。
在民国陕西临潼的街头,有这么一家理发店。店里,一位大爷正坐着剃光头,白色的围布把他裹得严实,理发师手法娴熟,手里的剃刀上下翻飞,碎发簌簌落下。不远处的椅子上,另一位顾客舒服地躺着,理发师专注地给他修面,那神情,仿佛在雕琢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透过理发店的门窗,能看到街对面,一群人正好奇地围观,脑袋凑得老近,眼神里满是新奇与疑惑。人群旁边,挂着写有“羊肉”字样招牌的羊肉馆,虽看不清里头的热闹,但能想象,那锅里煮着的羊肉,正咕噜咕噜冒着香气,勾着路人的馋虫。
这张民国时候的老照片,地点就在陕西临潼的村小学操场。 画面里,三个学童站在一块儿,正比赛唱歌呢。他们都戴着小小的帽子,穿着有些旧的棉衣,鼓鼓囊囊的,看着倒也厚实。
左边那孩子背着个小布包,眼神认真,嘴巴微微张开,像是正扯着嗓子唱。中间的孩子,脑袋微微扬起,双手跟着节奏挥舞,一副投入得不行的模样。右边的孩子,嘴巴张得老大,伸出一只手,也不知道是在指挥,还是想把歌声送得更远。
这张老照片,一个年纪轻轻的小战士模样的娃站那儿。他头戴厚厚的毛绒帽子,那帽子蓬松得很,能为他在寒冷的天气里抵御不少寒意。身上穿着略显宽大的棉衣,棉衣看起来已经有些旧了,不过针脚细密,显然是精心缝补过的,为他遮风挡雨。
后背背着个鼓囊囊的背包,也不知道塞了啥。肩膀上扛着花机关,瞧那样子沉甸甸的,可小家伙握得稳稳当当。脚上绑腿缠得严实,蹬着双看着就耐造的鞋。
这张1947年晋察冀军区张家口的老照片,画面里穿厚棉军装的姑娘,站在一群战士中间,笑得质朴又有劲儿。你能想到不?这18岁的女战士,就是后来拍央视版《西游记》火遍大江南北的总导演杨洁!
这张老照片里,几个日军跟恶狼似的,骑在抢来的水牛背上。水牛被折腾得慌里慌张,脚步乱晃,这帮鬼子的身子也跟着一颠一颠的。再看他们那脸,扭曲得不像样,咧着嘴发出的笑声,跟用刀划玻璃似的刺耳,背后还站着一群同样满脸恶相的日军,把侵略者的野蛮和残暴,活活钉在这张旧照片里,叫人瞅着牙根直发痒。
这张老照片,是常德会战那会儿的事儿,你瞅中间这位中国兵,皮大衣上还沾着战场的土腥气,钢盔往脑袋上一扣,笑得那叫一个爽利,就差把“赢了”俩字写脸上!
身上挂着日军的防毒面具,这可是小鬼子使坏放毒气的铁证!他大张着胳膊,跟要把胜利抱个满怀似的,肩膀上扛着从鬼子那儿缴来的东西,布片上的日本字歪歪扭扭,就是咱揍趴下他们的战功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