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要求我们提高劳工利益,究竟是为了道德,还是为了利益呢?
答案当然是为了利益。不过,看待利益的眼光,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欧盟国家并非没经历过对内压榨、对外倾销的阶段,短期内这么做确实能快速获利。这就好比让马拼命跑,却不给它吃草,主人自然能迅速致富。
但之后呢?内部压榨导致打工人群体既缺乏购买力,又没有休闲时间。结果只能拼命生产,可生产出来的东西卖给谁呢?只能卖到国外市场,这不就引发冲突了吗?
内部贫富差距悬殊,民怨沸腾;外部矛盾重重,摩擦不断。于是,你赶忙把责任归咎于外部势力,声称他们有亡我之心。可最后是什么结局呢?
一战、二战就是这样爆发的。说什么一战毫无征兆,那不过是历史学家在吹嘘罢了。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工业资本追求短期、眼前利益的后果。欧洲人在战争中吃尽苦头,才汲取教训,转而追求长期利益。
什么是长期利益呢?就是让打工人有钱,有消费欲望,也具备购买力,使他们能够消费自己生产的产品,从而实现生产到消费的完整闭环。大家在市场竞争中,比拼的是高技术,而非低成本。
比如说流感神药马巴洛沙韦,它就是卖得贵,能获取垄断利润,可你又有什么办法呢?还不是得乖乖去买。
段永平说过一句很有道理的话:真正产业升级的赛道,不可能是低利润的。低利润往往源于同质化,同质化意味着大家都能做,无法形成竞争壁垒,于是就把低人权、低成本当成了护城河,还鼓吹拼命奋斗。
请问各位大老板、大股东,你们会一起奋斗吗?会一起接受低人权待遇吗?会一起住20人一间的宿舍,在同一个地方打菜吃饭吗?画的饼根本兑现不了,纯粹就是在PUA员工,奋斗个什么劲儿啊!
要是把这样的企业当作标杆,那大家都去走低人权路线,搞PUA可比搞GDP容易多了,不是吗?这就叫劣币驱逐良币。你指望在劣币充斥的赛道上,靠黑金资本家推动产业升级,怎么可能呢?一旦人权降低,整个供应链都会跟着降低标准。
欧洲人要求贸易国提高劳动权益,并非他们圣母心泛滥,而是他们明白,走低员工福利的老路就是死路一条。贸易国提高劳工利益,好处多多,不仅不用再恶性竞争,国内还有可能增加实际需求,扩大市场。大家都有消费能力,互通有无,两全其美。
你得搞清楚,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产业升级。就像胖东来,通过提高员工福利,赢得员工的归属感与忠诚度。员工为客户提供高水平服务,使企业获得高市场溢价,实现三方共赢。
员工获得福利,消费者享受优质服务,企业获取利润。这样的企业多起来,高福利的打工人也会增多。大家有钱、有购买力、有消费欲望,你在这里为我支持付费,我去你那里买牛肉,这样的经济怎么会不活跃呢?
欧洲人正是看到了这种更长远、更和谐的利益增长模式,才会提出这样的要求。他们当然没办法直接对别国的生产环境指手画脚,但可以凭借市场优势进行倒逼和影响。如果一个国家内部缺乏有效需求,需要依赖他国市场,想把产品卖到人家那里,那就得遵守人家的规则。
你要是有骨气,不遵守、不合作,那就别去。要是你有本事,就自己消化产品。不能既想要人家的市场,又维持对内压榨的低人权竞争模式,还煽动内部右翼打民族主义牌。这些都是人家曾经走过且已被历史淘汰的老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