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播剧《扫毒风暴》为网友津津乐道,卢少骅这一心狠毒辣的角色,主要“原型”就是在2009年9月被执行死刑的大毒枭刘招华,从影片来看,不论是剧情还是对话,都极为相似。
![]()
表面不惹事,乐于助人的卢少骅,实则心狠手辣,利益熏心,原型刘招华就是这样一个人。
1965年3月,刘招华出生于福建省一贫困家庭,父亲早逝,母亲多病,家中四个孩子,他排名老四最小。刘招华聪明伶俐,成绩优秀,母亲盼望孩子长大后有出息,尽全力供他读书。
刘招华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考上当地最好的高中,期间对化学知识感兴趣,还在一次省竞赛中得了二等奖,确实有这个天赋,也为他后来制毒埋下了伏笔。
因家境过于贫穷,刘招华高二不得不辍学,年仅17岁选择参军,因在部队表现出色,晋升很快,前途一片光明。
或许受小时候的经历影响,刘招华渴望赚钱发财,当兵无法满足这个愿望,为了退伍转业,想到“自污”的方法,故意挪用公款145.15元被处分警告,失去了晋升机会的同时,转业回乡工作。
回到当地工作后,刘招华在福安县担任法警,平时工作认真,还立过功,一度被评选为先进工作者。不论是当兵还是在地方工作,刘招华的能力都很强,说明他是一个有能力的人。
![]()
本来,刘招华这样普普通通过好日子倒不失为一个好的结果,可他对金钱有执念,不满足仅仅几十块钱的工资,随后利用职务便利,联合不法商人走私,赚了一大笔钱。
有了钱后,刘招华辞去了法警工作,盖洋房买豪车,自己开厂做生意,一时间成了远近闻名的老板。随着国家打击走私和对国外废弃塑料进口的控制,刘招华的工厂生意冷清,连连亏损,经营不下去了。
就在这时,一名叫陈文燕的毒贩找到刘招华,欲借他走私的途径向中国台湾以及日本贩毒,还详细说出了毒品的巨额利润。
一听制毒利润这么丰厚,刘招华顿时来了兴趣,心想买的成本太高了,何不自己制作搞点货源。刘招华也不愧是化学天才,有一定化学基础的他通过一段时间的自学,在简易的实验室里,捣鼓出了纯度极高的冰毒。
冰毒这种东西最早出自日本,难点在于日后结晶,刘招华为找到更高效的方法,冒充减肥药的开发商向一位老化学教授请教专业问题,经过多次试验后制作出了纯度99%的“冰种”,令人大吃一惊。
![]()
有了这种断崖式领先的制毒技术,加上极低的成本,刘招华只要量产,就是名副其实的世界“毒王”。
随后的几年里,刘招华先后伙同广东毒枭陈炳锡等人规模化制毒,共生产了31吨冰毒,有有12.36吨被警方查获,规模之庞大,按照当时的价值,起码几十亿美元,比大型上市企业的利润还要高。
数量如此庞大的冰毒流入市场,对世界各国人民群众造成极大的危害,随着陈文燕等人被捕,以为刘招华会立刻跑 ,没想到他胆子很大,直到确认自己被供出来之后才溜走。
为抓住刘招华,警方下达了通缉令,他当过兵,反侦察有一手,利用假名“刘林彬”和“李森青”外出活动,以投资商的身份频频露面,在桂林开厂做生意,登过报纸接受过记者采访,当年通讯媒体传播手段技术有限,逃犯出了省改头换面还真是很难抓。
刘招华这样的危险人物,警方一直在尽全力抓捕,没有放过任何线索。每当警方查到刘招华的住处,布置警力抓捕时会扑空,他还嚣张地留下“刘招华到此一游”几个字,颇有挑衅意味。
![]()
几次死里逃生后,刘招华渐渐不把警方放在眼里,自认为做得天衣无缝,智商高人一筹。2004年12月,刘招华在同伙的接应下,离开广西后潜逃回了福安老家,次年一月通过中介进了福安街尾27号的出租屋,想玩一出“灯下黑”。
2005年3月5日,那天正好是刘招华的生日,计划两天后逃亡菲律宾不回来了。警方掌握了刘招华的行踪后立即开展行动,出动百余人围住了福安街尾巷,将还在睡梦中的刘招华抓获。
这场追踪了九年的抓捕行动,终于迎来收尾时刻,刘招华被捕时表现得很淡定,颇为挑衅地对警察说:“你们想问啥,列个清单给我。”
在法庭上,刘招华为活命诡辩,声称冰毒“不会成瘾”,甚至上升到“爱国”层面,说“用冰毒来报复鸦片战争,是为国争光”。
![]()
制毒和贩毒同罪,刘招华制作的冰毒有一部分流入国内市场,造成十分恶劣的影响,多少家庭家破人亡,多少缉毒警察牺牲,为发财赚钱简直丧心病狂。2009年9月15日,刘招华被押赴刑场,执行死刑,从他大量制毒的那一刻起,结局已经注定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