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随着互联网的宣传以及军工热,国防七子的录取分数水涨船高,尤其是哈尔滨工程大学,前些年的生源质量与合肥工业大学一档,短短几年就反超了华东理工、武汉理工、苏州大学等知名211,作为工信部直属高校,保研率处于顶尖211水平,超过不少985院校,王牌专业船舶处于国内顶尖水平,每年有大批毕业生进入中国船舶集团任职。
苏州大学,是省属211高校,由苏州医学院、江苏师范学院等学校合并而成,综合实力强劲,拥有十多个b+学科,发展潜力较大。
那么,放弃哈工程,选择苏州大学的那些人,后悔了吗?
一种观点认为“
我就读于苏州大学临床5+3专业,女生。
校园生活:
苏州大学作为十大最美校园之一,相信大家早有耳闻,来之后我也觉得名副其实。
本部:春季有素净的樱花海,夏季郁郁葱葱的樟树香远益清,秋季浪漫的银杏林总是吸引一大批老校友回归,冬季的雪花映着古典风味的亭台楼阁,这都是苏大最美的时刻。
独墅湖:分为一期和二期,虽然不如本部古香古色,但也有自己的一番韵味,炳麟图书馆和恩玲艺术中心很气派,二期备受吐槽的芦苇荡也规划建造了,我自己是独墅湖校区的。
食堂介绍:
一期有一食堂、二食堂、三食堂。
二期有五食堂、六食堂、七食堂、八食堂。
几个食堂各有特色,菜品多,你想吃的都有。
还有烤鸭泡饭,烤冷面,酸辣粉,炸串,养生粥…
苏州这边比较多的生煎,汤包等等。
还会经常有其他学校的来我们学校买水果捞,奶茶店,苏大教育超市,全家,理发店,电子产品店,手机营业厅,美甲店,打印店,眼镜店都齐全。
对了,还有散落在校园各处的咖啡厅,环境挺好,外教们喜欢去那呆着,也有人爱去那自习。
学习生活:
其实我觉得这才算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吧,毕竟大家奋力高考,谁不想去一个更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大学呢。
苏州大学属于上游211,超过一些下流985大学,在长江三角知名度和影响力还是不错的。
首先,地区优势明显(处于江苏省GDP常年第一的苏州市,紧挨上海),资源丰富,是一所优秀的的综合性大学。
重要的是,苏大近几年发展迅猛,潜力很大,排名蹭蹭往上涨(虽然很多人批评说不要天天搞排名,我本人也觉得排名大多是噱头,但是不得不说,任何事情都不会无缘无故发生,苏大排名上涨,背后也付出了很多努力,做出了很多成就,这是毋庸置疑的。)
优势专业:纳米科学、医学、法学、金融、计算机、英语师范等等。
说明:以上均为我个人了解以及苏大录取排名较高的部分优势专业。
出国交流交换机会:多(自己搜集信息并提前做好准备。)
转专业:允许转专业,且相对其他高校,转专业较为容易。
个人感受:从小方面来说,我进入大学之后,感觉苏大有很多学霸,特别是偏科学霸。(我自己本身就是一名严重偏科的学生)
也有很多高考没怎么发挥好的学生,按我舍友的话来说,考苏大的这个分,就是那种学霸失利之后很容易掉到的分数区间,哈哈,虽然是一句笑谈,但也尤其道理,所以校园里还是能看见很多学霸的,不努力就很容易落后哦。
生源:前几天有有弟学妹问我苏大是不是大部分都是本地人……
额,当然不是啦,江苏省内的学生肯定偏多,但苏大到底还是一所综合性大学,五湖四海的学生都有,苏州这么一个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宝地,还是有很多学生向往这儿的。
独墅湖校区:四人宿舍,上床下桌,有衣柜,有独立卫生间、浴室和阳台,宿舍可用饮水机,一楼有开水房、盟洗室、烘干机、微波炉。
本部:四人宿舍,上下床,书桌在一边,公共浴室,敬文书院宿舍是独墅湖配置(或许更好?)。
个人感觉,要交朋友(或者对象),开学参加社团肯定能认识更多人,能丰富自己的校园生活,但是最好还是在自己学有余力的情况下,不然很费时间,而且有时候也并不会得到你想要的人脉和成长经验。
总之嘛,吃喝玩乐不用愁。
阳澄湖校区:不了解,就不说了。
独墅湖校区:位于高教区,周围有西交利物浦,东南大学分校,中科大分校等等,学校间交流频繁。
独墅湖影院:走路十分钟左右到。
翰林和文星两个生活广场:走路十五分钟左右。
独墅湖周边还有个白鹭园,晚上去吹吹湖风,去旁边的教堂坐坐也很惬意。
在苏州大学学医是怎样一种体验?
1 .关于专业,我个人的碎碎念:我的整个高中从没有考虑过学医,但最后阴差阳错的来到了苏大的医学专业,一开始我抱着想转专业的想法,在纠结中度过了一个学期。
但是两年后的今天,我已经坚定地想要在这条路上走下去,已经准备好了付出很多倍的辛苦,没有怨言。
我很感谢在苏大学医时遇到的每一位老师,以及每一位在学习上充满热情的同学,还有医院的导师和学姐学长,是这整个环境和氛围感染了我。
首先,学医就要做好准备,前十年内都不会有非常可观的收入,在十年之后,你可能还是要不断学习,每天努力工作才能获得更好的报酬,这是一场持久战,或者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是一段漫长而又平静的自我价值实现之路。
但是,也不要把医学专业想的那么死板,不要觉得选了医学专业,下半辈子就钉死在这了,就必须要奉献自己所有的精力和时间在这上面,才能实现价值。
“一生都心无旁骛的这一观念,在我们的文化中被过分浪漫化了。”
你是学了医学专业,并不代表你以后一定要做医生,就算做了医生,同时你也可以有副业,你也可以做自媒体、可以是网络写手、可以做插画家、可以写编程、或者去做任何你除了医学还感兴趣的事情,只要你愿意。
选择医学并不是代表要全部放弃其他你感兴趣的一切,所以也不要有那么大压力。
我们都说医学生很忙,确实忙,但是也没有忙到只顾得上学医的地步,前十年确实没啥收入,但是也有时间去搞个副业,做点兼职,不至于要靠父母养活。
总之学医累、忙、前期苦是肯定的,但是回报也不少,不光是金钱方面的,大家都明白。
“劝人学医,天打雷劈”只是一句调侃的话罢了,如果这个专业真的那么差,每年怎么还有那么多考生“飞蛾扑火”呢?
所以到底要不要学医,大家要问问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甘愿为想要的付出到什么程度?
过来人经验也要听听,但也是用来辅助自己做决定的,一定要自己想好,否则可能会后悔。
2.苏大的学医生活:
苏大的临床5 + 3专业是导师制,一开学,学校就会给出一份推荐名单,让每个学生选两个导师,一个基础导师,基本就是在学校实验室可以带你做实验搞科研的。
一个临床导师,可以为你在医院见习提供方便,也可以跟着临床导师在医院实验室学习,或者出诊学习。
临床五年的学校没有分配导师,但可以自己联系。
所以说要是对科研感兴趣,或者想对临床工作感兴趣,学校里实践和体验的机会有很多,只看你想不想去做。
学习课程( 5 + 3 ):
大一主要是大学物理,微积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基础计算机,大学英语,医学基础,人体解剖学。
大二主要是,局部解剖学,病原免疫,医学科研方法,思修,马原,军理,近代史。
大三上:毛概,临床技能,泌尿生殖系统等。
医学部pbl cbl 课程挺多,虽然上一次课要准备好久,有点烦,但是对于团队合作能力以及个人演讲能力和做PPT的能力还是有很大帮助的。
考试:
医学专业课大多数是阶段性考核+期未考试。
也就是说几乎每个月都少不了大大小小考试,每次占个三五分,多的十分二十分,但有可能就得为了这三五分背完半本书。
如果平时能好好背书,期末也没有那么难熬,非天赋型选手也可以搞出高绩点。
这就是学医的好处了,一分努力一分回报,当然学习方法不恰当的另说哈。
老师:
大多数老师都很负责,讲课也讲的很有趣。
当然也有那么几个比较水的,这个大家都懂,每个大学都会有,课堂重要,自己课下的功夫更重要。
”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
苏大电院毕业生,学渣,上了大学就没好好学习过,很后悔,但也没办法了。
只要你想学,还是有很多奖项给你的,奖学金也好,比赛机会也好。
感觉班里前十几名学生吧,都有各种奖项,后面的学生只要你想去也可以去,也有获奖的机会,不过就比较水了,比如蓝桥杯单片机。
50个人的班级,毕业之后,班里有至少三个人出国了,两个去了新国大,是学校合作的项目,还有一个去了南加州。
还有保研的,不过保研就大多数都报到了本校。
很多考研的,但上岸的人有一半多点,报的基本除了本校就是本专业挺好的985 ,不过还是去本校的居多,有7个左右吧。
至于师资,我觉得大多数老师讲课的时候都在照本宣科,没有一点思考,只有那么两三个,讲的还挺好。
作为一个学生,了解到的就这些,我不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夸苏大,其实我觉得很一般,本院学术一般,学校声誉只在苏州吃得开,去了其他地方立马变成小透明。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