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姚洋说2018年是中国的一个标志年,标志的是什么,他的定位是对改革开放后二十年错误的纠偏,纠偏了什么,姚院没有说。
撇开意识形态的冲击,单纯谈经济,我们看到了什么?
看到的是学界层出不穷的超美的时间表,最早经济总量超美的时间表是2022年,已经过去了;后来是2025年,任泽平在2018年时预测中国2027年超美,还不算太离谱,因为2018年是一个新经济时代的开始,还看不出什么:2020年上海财大刘元春预测2029年超美,这就成了算命先生,2020年消费者价格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快速回落,通缩已经开始了。2021年中国经济总量达到了美国的77%,此后一路下滑,2025年一季度约为59%。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
原因是复杂的,但有一点不能回避,为了超越而超越的经济管理是本末倒置。经济增长的目的是人民的生活,要避免为了GDP而GDP,GDP成了地方考核的目标,每年为了凑齐计划目标的数字,不注重消费不足,居民收入在GDP占比下降的事实,路挖了修,修了再挖。
记得有一年各地方下通知,年底要把钱通通投出去,就如同2024年九月,各项指标不达预期,加发12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目标很重要,问题在于是不是市场需求的引导。
假如经济导向成了2029年超美,成了拼凑目标数据的业绩考核,也会是一种空心化。
经济的本质是平衡,当规模失去了效率的支持,生产失去了消费的支持,整个系统就破坏了,一旦工具箱里的工具用光了,就是整体经济的明斯基时刻。
什么是明斯基时刻?
看看负债表就清楚了,起初借贷者尚有足够能力偿还本息;这应该是2018年以前的企业状态。姚洋的新经济时代后,压力在加大,一年比一年大,现在很多借贷者只能偿还利息,本金滚动,企业与银行达成了谁也别惹谁的默契,不清楚谁先崩溃;如果在放水年不能扭转趋势,一旦借贷者既还不起本金,也还不起利息,只能靠借新还旧维持,就进入庞氏融资,随时会脆断。
当然不能允许这种情况发生,很多学者都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不能搞经济形式主义,经济增长的目的不是政绩,最终要落地于千千万万个家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