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新加坡政策研究所(IPS)最新发布的调查报告,年龄歧视已成为当前新加坡社会最受关注的偏见问题。
年龄歧视问题加剧
职场上最明显
这项涵盖4000名公民和永久居民的大型调查显示,约17.6%的受访者认为年龄歧视现象比五年前更加严重,这一比例显著高于对种族歧视(11.2%)和性别歧视(8.8%)的担忧。
调查数据揭示,51-65岁年龄段群体对年龄歧视的感受最为强烈,高达21.1%的该年龄段受访者认为问题在恶化。研究人员分析指出,这一现象与职场中的结构性歧视密切相关。中年员工普遍面临晋升机会受限、职业培训不足、工作稳定性下降等问题,许多企业存在明显的"年龄天花板"现象。
与2018年的调查结果相比,65岁以上老年群体对年龄歧视的感知有所改善。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得益于近年来政府针对老年群体推出的各项保障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新加坡华人有“特权”?
调查还发现,不同世代对偏见的感知存在显著差异。20-35岁的年轻群体对种族歧视问题更为敏感,这一现象与社交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特点密切相关。年轻一代通过社交平台接触到更多元的社会议题讨论,对各类歧视问题具有更强的辨识能力和更高的敏感度。
这项调查首次引入对"华人特权"议题的探讨。数据显示,虽然59.6%的受访者承认"在新加坡作为华人确实更便利",但仅有44.7%的人明确认同"华人特权"这一概念的存在。值得注意的是,少数族裔群体和年轻受访者对这一问题的认同度明显更高,显示出不同群体间认知的显著差异。
在涉及种族问题的理论框架时,新加坡社会表现出鲜明的务实态度。高达73%的受访者对直接套用"批判性种族理论"等西方概念来分析本地种族问题表示不适。不过,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认同"种族是社会构建的产物"(57.1%)以及"少数族裔确实经常遭遇歧视"(56.2%)等基本观点。
IPS的研究团队强调,调查结果反映出新加坡社会面临的多重挑战,需要特别关注职场年龄歧视问题,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在借鉴国际经验时要注意本土化,避免简单套用外来理论框架。也要重视年轻世代对社会公平问题的高度关注,持续优化多元种族社会的治理模式,弥合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研究人员特别指出,在政策制定和社会教育中,应当着力提升公众对隐性偏见的认知,同时避免制造新的社会对立。如何平衡不同群体的合理诉求,构建更具包容性的社会环境,将是新加坡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
HQ丨编辑
HQ丨编审
IPS丨来源
PIXABAY丨图源
免责声明:
1.凡本公众号注明文章类型为“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属于看南洋和新加坡眼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新加坡眼”。
2.凡本公众号注明文章类型为“转载”、“编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或编译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有价值资讯,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新加坡眼官网看新闻更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